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论端午节俗与民俗舟船的谱系

发布时间:2017-06-21 21:11

  本文关键词:论端午节俗与民俗舟船的谱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端午节俗与民俗舟船有不解之缘,但其结构以谱系视角看会有诸多的新发现。端午民俗之舟分为竞渡之舟与非竞渡之舟两个大类。竞渡之舟早期是鸟舟形制,并无龙舟竞渡之说。鸟舟竞渡自先秦至唐代,绵延千年。南宋开始的龙舟竞渡,形成了广泛的文化认同。而民间存留的鸟舟竞渡,以凤舟竞渡的称谓继续传承,凤舟竞渡是比龙舟竞渡更加古老的端午文化传统。端午之舟还包括非竞渡之舟,含载灵之舟与表演之舟两大类。表演之舟表达节庆祝福等习俗。载灵之舟与端午健康健身习俗结合,多为送瘟神之用。西塞神舟会之舟是载灵之舟,送灵之会。我国台湾地区影响盛大的王爷信仰,都是载灵之舟的送灵之会,与西塞神舟会存在着诸多的联系。民俗之舟不仅出现在端午节,许多节庆场合,民俗之舟都有表现,如在琉球1,十月却有龙舟竞渡。民俗舟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谱系,在世界舞台上承担起重要的文化整合认同与民众幸福追求的功能。谱系学说从结构上看,是整体性与多元性的视角;从功能上看,是互动性与认同性的视角。文化遗产的谱系观,将深化对于民俗传统的研究。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鸟舟竞渡 凤舟竞渡 龙舟竞渡 载灵之舟 端午节俗 王爷信仰 送瘟神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东海海岛民间信仰谱系研究》(14AZJ005)
【分类号】:K892.1
【正文快照】: 对于端午节,我们不假思索地将其与龙舟竞渡联系起来。这当然是对的。但是,端午竞渡并不仅仅是龙舟竞渡,而是一个复杂的民俗舟船的系统构成。同样,舟船竞渡也不是端午节的独家产物,舟船竞渡在其他节日时间也有丰富的表现。端午龙舟竞渡现在也不是中国文化所独有了,而是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锋军;;寒食节插柳节俗探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公望;;节俗文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03期

3 温长路;;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二十)——腊日节俗与健康[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20期

4 吴荣微;;家乡节俗二三事——闽西永定县客家节俗探究[J];大众文艺;2013年08期

5 李伯涛;;泰安汉族旧节俗[J];民俗研究;1989年04期

6 邓雨鸣;;我的节俗记忆[J];地图;2011年05期

7 吴芙蓉;;节俗旅游——文化旅游的又一独特风景线[J];旅游学研究;2007年00期

8 解育君;;重阳节俗的当下思考[J];北京民俗论丛;2013年00期

9 张勃;;白居易的节日生活——兼及俗民个体实践与节俗传承、变迁的关系[J];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04期

10 刘晓峰;;从节俗的历史演进看传统与创新[J];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犁人;;城市节俗变迁的文化学考察[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周建昌;;两岸端午节俗与交流[A];2012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端午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周建昌;;两岸端午节俗与交流[A];2009第五届海峡两岸端午龙舟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丹桔·青新;;千姿百态 情趣隽永——元宵节俗浅谈[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张登贤;左夷山;;闽东畲族节俗来源初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梁冬平;秦璞;;另一方“土”的守与离——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论农村节俗旅游化发展[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7 张金荣;;清明节俗在北京城市空间中的变迁分析[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8 林湘生;;宁化县石碧客家祖地节俗及其形成[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9 马树霞;;福鼎中秋节俗与“福鼎饼花”[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王天杞;王晓;;福州富有特色的岁时节俗[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孙鹏 本报记者 裴立新;透视端午“节俗文化”[N];南通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郑大中;让端午多些节俗文化味[N];上饶日报;2009年

3 陈斐;七夕节俗的爱情内涵[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李汉秋;从端午节俗想到的[N];人民政协报;2014年

5 余红艳;民族节俗的人类学考察[N];中国民族报;2014年

6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吕品田;花灯:流光溢彩的节俗艺术[N];人民日报;2013年

7 何山石;端午美食传千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萧放 萧辉;清江土家节俗探源[N];光明日报;2000年

9 演讲人 萧放;明清时期的端午节俗[N];人民政协报;2012年

10 张涛 张洪河;360多年“误解”,正月“冷冻”理发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晶;国家与社会视角下的唐宋节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范梦韬;对外汉语传统节俗文化教学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琪;泰国华人节俗与中国节俗对比以及教学探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吕红艳;广西贺州黄田“二月二”节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珍;端午节俗与吉祥文化[D];苏州大学;2008年

6 朱蕾;江南传统节俗与社群关系网络[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7 袁娟;春季节俗复活主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夏冰冰;唐代重阳节俗的文化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胡靖;清中后期至民国巴蜀地方志所载汉族岁时节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10 丁雪梅;寒食节俗的文化阐释[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端午节俗与民俗舟船的谱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69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6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