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安徽宿州乡村演艺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4 01:08

  本文关键词:安徽宿州乡村演艺活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传统社会中,乡村文化形成于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的环境中,依托血缘、地缘和宗族关系形成的文化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稳定性特征。歌舞、音乐、杂技等民间自发形成的演艺活动与乡村社会日常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在传统社会环境中实现着自身的缓慢发展和变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传统乡村社会相对封闭和稳定的发展环境被打破。在城市流行文化渗透、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以及农村文化传承主体缺失的影响下,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开始日益萎缩,乡村文化日渐衰微。 20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多样化和文化复兴趋势兴起。作为乡村传统文化重要表现形式的乡村演艺活动,开始在时代环境的推动下主动迎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乡村向城镇化过渡中的种种变革,并成为主导农村演艺市场、复兴传统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乃至于构建新型乡村文化的重要形式。它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田野调查对象,通过对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对乡村演艺的生存语境、形式、功能等方面变化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现代化、城镇化的发展,给农村传统文化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构建了城乡多元文化对话的语境,乡村演艺活动通过不断的变迁和自我调适找到了兼顾现代化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存路径,虽然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但是它们可以成为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和满足农村现代化消费需求的重要形式,并为农村现代化、城镇化中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构建新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 演艺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24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5
  • 一 研究背景和对象6-8
  • 二 研究对象和相关研究综述8-12
  • (一) 乡村演艺活动的界定8-9
  • (二) 乡村演艺活动的相关研究综述9-12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12
  • 四 主要观点和论文结构12-15
  • 第一章 现代化与“留住乡愁”15-25
  • 一 现代化:对乡土文化的影响15-18
  • 二 “留住乡愁”:对现代化的反应18-20
  • 三 乡村演艺的生存语境20-25
  • 第二章 乡土文化的复兴与多元文化的杂糅25-33
  • 一 作为生存方式的民间表演艺术25-27
  • 二 多样化的现代乡村演艺活动27-33
  • 第三章 自娱自乐与文化商品33-42
  • 一 群众自发的娱乐表演活动33-34
  • 二 市场经济下的文化产品34-39
  • 三 乡村演艺活动的自我调适39-42
  • 第四章 对乡村演艺活动“传承性”的思考42-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迎成;;后乡土中国:审视城市时代 农村发展的困境与转型[J];城市规划学刊;2014年04期

2 种海峰;;全球化境遇中的文化乡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熊吉峰;;我国农村城镇化实现策略研究观点综述[J];经济纵横;2007年05期

4 施惟达;民族村寨文化的现代建构[J];民族艺术;2004年04期

5 胡丰顺;杨少波;;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文化的变迁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6 刘晓峰;;我国乡土文化的特征及其转型[J];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01期

7 张进;田燎;;试论广州农村劳动力的多渠道转移[J];广州研究;1985年02期

8 陆益龙;;乡土中国的转型与后乡土性特征的形成[J];人文杂志;2010年05期

9 张莉华;;文化异化的症状及其超越取向——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J];社会科学家;2012年11期

10 宋涛;;文化乡愁的断裂与重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S1期


  本文关键词:安徽宿州乡村演艺活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6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476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b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