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文化论文 >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2:19

  本文关键词: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孕育出许多特色鲜明的历史城镇,它们是地方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建筑艺术的客观载体,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镇空间的特色主要来源于城镇的文化,文化是城镇的灵魂所在,是城镇空间特色塑造的稀缺资源,同时也是提升城镇形象和促进城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本,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历史城镇文化正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文化生态的平衡逐渐遭到破坏,以至于有些文化生态“物种”正逐步趋于消亡,同时也带来文化的载体城镇空间受损。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从文化生态系统平衡的客观角度上去认识历史城镇文化生态和空间的结构体系,以便对历史城镇空间塑造和文化保护提供正确的策略。郁山古镇自古以来是全国著名的产盐大镇,古时多为彭水县的治所之所在,也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地方历史文化的不断演进,郁山古镇积淀出独特的制盐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且古镇空间格局依山伴水,形态灵活多变、建筑风貌独具特色。但是近年来随着古镇建设速度的加快,郁山古镇文化出现了文化生态整体特色消失、文化生态特征失衡、文化生态景观破坏、文化生态氛围淡化等问题,进而破坏了古镇的空间格局。为重建郁山古镇文化与空间的关系,需要深入客观地系统挖掘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空间构成,为郁山古镇空间优化提出正确的策略。本文在“文化生态学”为理论工具下,对郁山古镇文化生态和空间这一特定对象展开研究;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去认识和研究郁山古镇空间发展与文化演进,分析了古镇文化生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空间场所、历史发展等之间的联系,指出古镇文化拥有其自身的文化结构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本文研究核心内容包含:1)基础认知——从文化生态学中文化生态的相关理论出发,对郁山古镇的文化生态及其空间的演变过程和相关影响要素进行探讨;2)问题分析——寻找文化生态学与城镇空间的关联,并以此对郁山古镇的空间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3)策略提出——依据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提出对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的原则、策略;并作出具体的规划成果。围绕核心内容,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通过研究背景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国内外文化生态学理论和历史城镇与历史城镇空间相关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为本文古镇空间优化的研究理清思路,并提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对郁山古镇文化生态与空间演变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梳理出文化生态与空间的关系,并对郁山古镇文化生态与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第三部分(第三章):基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分析郁山古镇历史文化空间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第四章):首先结合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提出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的原则,其次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结合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环境以及实地调研结果,提出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空间优化策略。第五部分(第五章):总结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不足之处。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 郁山古镇 古镇文化 空间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2;G127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3
  • 1 绪论13-33
  • 1.1 研究的背景13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2.1 研究的目的13-14
  • 1.2.2 研究的意义14
  • 1.3 相关研究综述14-27
  • 1.3.1 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14-20
  • 1.3.2 历史城镇及历史城镇空间相关研究20-25
  • 1.3.3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空间优化理论相关研究25-27
  • 1.4 研究对象27-29
  • 1.4.1 概念界定27-29
  • 1.4.2 研究核心29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29-33
  • 1.5.1 研究内容29-30
  • 1.5.2 研究方法30-31
  • 1.5.3 研究框架31-33
  • 2 郁山古镇文化生态与空间演变分析33-59
  • 2.1 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的基础33-39
  • 2.1.1 自然基础33-35
  • 2.1.2 人文基础35-39
  • 2.2 郁山古镇文化生态与空间演变过程39-52
  • 2.2.1 文化生态的萌芽期39-41
  • 2.2.2 文化生态的发展期41-45
  • 2.2.3 文化生态的繁荣期45-47
  • 2.2.4 文化生态的衰败期47-52
  • 2.3 郁山古镇文化生态与空间演变的作用机制52-58
  • 2.3.1 自然资源作用53-55
  • 2.3.2 社会政策作用55-56
  • 2.3.3 经济技术作用56-57
  • 2.3.4 文化发展作用57-58
  • 2.4 本章小结58-59
  • 3 文化生态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现状及问题分析59-83
  • 3.1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现状特征59-73
  • 3.1.1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构成要素梳理59-60
  • 3.1.2 整体空间形态60-62
  • 3.1.3 线性空间特征62-68
  • 3.1.4 特色文化场所68-71
  • 3.1.5 传统建筑特征71-73
  • 3.2 文化生态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问题73-81
  • 3.2.1 文化生态整体特色消失73-74
  • 3.2.2 文化生态特征失衡74-77
  • 3.2.3 文化生态“物种”衰败77-79
  • 3.2.4 文化生态景观破坏79
  • 3.2.5 文化生态氛围淡化79-80
  • 3.2.6 文化发展策略缺乏80-81
  • 3.3 小结81-83
  • 4 文化生态视角下郁山古镇空间优化策略83-107
  • 4.1 文化生态视角下古镇空间优化原则83-84
  • 4.1.1 系统和共生原则83
  • 4.1.2 多元原则83-84
  • 4.1.3 生态进化原则84
  • 4.2 构建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的网络空间系统84-91
  • 4.2.1 建立古镇文化生态的网络空间系统84-85
  • 4.2.2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古镇空间保护区划85-87
  • 4.2.3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古镇空间整体保护策略87-91
  • 4.3 优化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的线性空间91-95
  • 4.3.1 保护郁山古镇线性空间91-94
  • 4.3.2 结合线性空间发展文化生态廊道94-95
  • 4.4 重塑郁山古镇的特色文化场所95-99
  • 4.4.1 修复郁山古镇文化生态景观95-97
  • 4.4.2 修复郁山古镇文化生态氛围97-98
  • 4.4.3 重塑郁山古镇特色文化场所98-99
  • 4.5 强化郁山古镇文化生态的建筑特征99-105
  • 4.5.1 空间肌理的保护与再造99-103
  • 4.5.2 天际轮廓线的再组织103-104
  • 4.5.3 空间色彩的处理104-105
  • 4.6 本章小结105-107
  • 5 结语107-109
  • 5.1 结论107
  • 5.2 论文的不足107-109
  • 致谢109-111
  • 参考文献111-115
  • 附录115-124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15-116
  • B. 1914~1983年郁盐产量统计表116-119
  • C. 郁山古镇文物点一览表119-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和平;肖竞;;城镇化转型期历史城镇空间与文化的协同发展[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1期

2 刘炜;周伟;;河南淅川历史城镇空间形态研究[J];华中建筑;2014年09期

3 易纯;;重塑小城镇历史文化空间[J];中外建筑;2013年10期

4 周妮;;浅论重庆市彭水县郁山盐泉与“盐丹文化”[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3年04期

5 杨杰宏;;展演与再造:海南黎族口头传统传承现状及思考——基于五指山市“三月三”的考察[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芦原义信;尹培桐;;街道的美学[J];安家;2012年08期

7 李和平;孙念念;;山地历史城镇景观保护的控制方法[J];山地学报;2012年04期

8 肖竞;曹珂;;从“刨钉解纽”的创痛到“借市还魂”的困局——市场导向下历史街区商业化现象的反思[J];建筑学报;2012年S1期

9 管维良;;郁山盐泉与巴国兴衰[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0年03期

10 刘sョ

本文编号:501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enhuayichanlunwen/501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