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

发布时间:2016-08-23 17:28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历史 >>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


?

l ? 3  

?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  

马 克 思 哲 学 的变 革 与 传 统 西 方 哲 学 的理 论 困境 木  
吕 世   荣   





传 统西方哲学 的理论

困境 

反 思西 方哲 学 的历史 ,这 一哲 学 不仅 取得 了卓 越 的成就 ,也存 在着 一些 不可 克服 的 内在矛 盾 。  
1 .哲 学追 求 “ 自由” 与实现 “ 自由” 途径 的矛盾  西方 哲 学 自诞 生 之 E起 就把 成 为 “自由思  t

想 ” 作 为 自己追求 的 目标 。亚 里 士多德 曾说 过 :“ 我们认 取 哲 学为 惟 一 的 自由学 术 而 深加 探 索 ,这正  是为 学术 自身 而成 立 的惟 一学术 。 ( ” 亚里 士 多德 ,第 5页 ) 黑格 尔也说 过 :“ 学 的 出现 属 于 自由的  哲 意识 ,在哲学 业 已起 始 的民族 里必 以这 自由原则 作 为它 的根 据 。 ( ” 黑格 尔,第 9 4页 ) “ 维 必 须独  思 立 ,必须 达 到 自由 的存 在 ,必 须从 自然 事物 里摆 脱 出来 ,并且 必 须从 感性 直观 里超 越 出来 。思想 既是  自由的 ,则 它必须 深入 自身 ,因而达 到 自由的意 识 。 ( ” 同上 ) 这就 是 说 ,哲 学上 所 追求 的 自由 ,是  以追求 事 物 的无 限为 目标 的致思 趣 向 。但 是 ,在 实现 哲学 的 自由的途径 问题 上 ,西 方哲 学又 限制 了 自  
由的实现 。  

西方传 统 哲学 把探 究 “ 存在 者 ” 之所 以存 在 的根 据 即确 定性 的 “ ” 作 为 己任 ,以捕 获终 极 知  一

识为归宿 ,以建构绝对真理 的体系为 目 ,以此论证 “ 标 自由思想” 。西方几乎所有 的哲学家都在追求 


个绝 对 真理 的体 系 ,这 就 导致 一种 幻觉 ,,似乎哲 学 能够 掌握 整个 世界 的最 终奥 秘 ,从 而为人 与世 界  的存在 和 未来 发展设 定 法则 和 道 路 。所 谓确 定 性 的 “ ” 表 明 哲 学要 追 求 事 物 的终 极 性 ,所 谓 绝 对  一

真理体系表明哲学要追求事物的全体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 :如果哲学能追求到事物的终极性和 
全 体性 ,那 就等 于 阻止 了 自由 ;反之 ,如 果哲 学追 求 不到事 物 的终 极性 和全 体性 ,那 么其 追求 自由的 
目标 就 是虚 假 的 。  

2 “ . 一” 与 “ 多” 的矛盾 

从 古 希 腊 到 现 代 西 方 哲 学 两千 多 年 的历 史 中 ,对 确 定 性 的 “ ” 一  

的追 求 中又 产生 了 “ ” 与 “ ” 的矛 盾 。所谓 确 定 性 ,古 人 称 之 为 本 源 、始 基 ,确 定 了本 源 也 就  一 多 确定 了人 的位置 。无 论本 源是 金 、木 、水 、火 、土 还是 理念 、实体 ,都 是 产生 万 物 的 “ ” 一 。这 自然  就产 生 了确定 性 的 “ ” 如何 产生 不 确 定 的个 别 与 具 象 的 问题 。古希 腊 哲 人 在处 理 一 般 与个 别 关 系  一

问题时 ,往往是偏向于追求一种共性 、确定性 ,这样最终就必然要否弃个体性 。中世纪哲学关于一般 
与个 别关 系 的看法 以唯名 论和 唯实 论斗 争 的形式 体现 出来 ,折 射 出今 生 与来世 、神 与人 的价 值取 向上  的 冲突 。到 了近代 ,一 般 与个别 的关 系 问题 转换 成 了心物 二元 的关 系 问题 ,笛 卡尔 、费 希特 等人都 力 

求找到统摄人类社会存在的确定性因素这个先验性 的存在 ,并最终确认为是人的理性 。当康德提出物  自体的基本概念时,确定性问题 出现了转折。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界和物 自体 ,而以往哲学理念所把 

本 文系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 “ 意识形 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 ” ( 编号 0 A J0 )的阶段性成果 。 8 D0 1  

?

1   4?

《 哲学研究》2 1 年第 5期  01

握的只是现象 ,而不是物 自 。在康德看来 ,物 自 体 体是区分 自然 、自由两大领域 的界标。现实生活的 
确定 性 原则 不 在 自然 之 中 ,而 在人 的伦 理世 界之 中 。人 是 目的而不是 手 段 ,这 就是康 德 所 寻求 的确 定  性 。尽 管康 德确 立 的原 则是 先验 的 ,但 其 内容是 社会 的。这 里 的 问题 是 ,何 为确 定性 ? 是 物还是 社 会  关 系 ?人们 追求 确定 性 的根 源是 什 么 ?如何 能破 解 先验 的确 定性 和抽 象 的强 制性 ?如何 从 确定 性过 渡  到 事物 的多 样 性 ?西方 哲学 一 直在 求解 这些 问题 ,但终 未解 决 。  

二 、马克思哲学 的变革及 其对传统西方哲 学的 内在超越 
马克思 正 是在 破解 传统 西 方哲 学 的理论 困境 中 ,创 建 了 自己的哲学 。  
1 .马克 思提 出了变革 旧哲学 的 任务  马 克 思关 注 现 实 的立场 促 使 他 对 西方 哲 学 的态 度 经 历 了 

由接受 到批 判 的过 程 。 当他认 识 到要 改变 现实 就必 须 改变 社会 制度 时 ,就 提 出 了要 消灭 某 一社 会制 度  就 必须 消灭 维 护这 一 制度 的理 念 。这是 他 提 出 “ 灭 哲 学 ” 的 内在 依 据 。那 么如 何 理 解 马克 思 “ 消 消 
灭 哲 学 ” 的真 实含 义 呢 ?从 马克 思 的文 本 看 ,他 之 所 以要 消 灭 哲 学 的 原 因 主要 是 发 现 了 旧哲 学 的 弊 

端 :“ 哲学 ,尤其 是德 国的哲学 喜 欢 幽静孤 寂 、闭关 自守并 醉 心于 淡漠 的 自我 直 观 ” 。他 又说 :“ 学  哲 就 其 特性 来说 ,从 来 没有 打算 过 把禁 欲 主义 的神 甫法 衣换 成报 纸 的轻 便 时装 。然 而哲 学家 ……他们 是  自己的时 代 、 自己 的人 民的产 物 ,人 民最 精致 、最 珍 贵 和看不 见 的精 髓都 集 中在 哲学 思想 里 。 ……哲 

学不是世界之外的遐想……哲学首先是通过人脑和世界相联系 , 然后才用双脚站在地上” 《 。(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 第 1 卷,第 10页)这就是说 ,马克思反对那种脱离实 际的抽象 地谈论 问题 的哲学 , 2  
强 调 哲学 与 现实 的结 合 。   同时 ,旧哲 学作 为 旧世界 的 “ 观念 的补 充 ” 和 “ 象 化 物 质 ” 而存 在 ,因此 只有 否 定 旧哲 学 才  抽 能彻 底 打碎 旧世 界 ,才 能创 建符 合 时代 需 要 的新 哲 学 。 当然 ,要 否定 旧哲 学 ,又 不 能 像 当时 的 “ 实  践 派 ” 那样 只是 “ 过 头 去 ,背 朝 着 它 ,嘟 囔 几 旬 陈 腐 的气 话 ”,而 必 须 在 “ 实 中 实 现 哲 学 ”  扭 现 。 ( 同上 ,第 4 0页) 这就 是说 ,必 须 将之 变成 改造 世界 的物 质 力量 ,理论 不 能 解决 的 问题 只 能 由实 践  6 来解 决 。因此 ,马 克思 给 自己哲 学 提 出的任 务是 :不 能只是 “ 条式 地 预 见未 来 ”,而 必 须在 批 判 旧  教 世 界 中发现 新 世界 。可 见 ,马 克思 “ 消灭哲 学 ” 的含义 不 是不要 哲 学 ,而是 要 变革 旧哲 学 。  
2 .由追 求 “自由思想 ” 转 变 为探 讨 无产 阶级 和 人 类 的解 放 问题  在 马克 思 看 来 ,西 方 哲 学 探 

讨 的 “自由思 想 ” 就其 目的而 言 ,是 为 人 安 身立 命 的终 极 关 怀 提供 根 基 。但 实 际上 它 所 探 讨 的 自由 

只是理性的 自由,所追求的只是人 的理想化的 自由状态 ,它并不知道如何实现这种 自由的状态 。而马  克思哲学却是 以现实人 的生存条件为基础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特定 阶段人的生存现状 的统一 中,  
探 讨 不 同阶段 人 的解 放条 件 ,而 不是 抽象 地谈 论 人 的 自由。而 且 ,真 正 的 自由是 “ 在 ” 中的 自由。 定  

马克思在 《 博士论文》 中继承了古希腊哲学追求 自由、永不满足的批判精神 ,又超越 了西方哲学 中  
关 于 “自由” 的观点 。他 认 为德 谟 克 利 特 的原 子 论 按 同一方 向 、 同一 速度 下 落 ,不 可 能 有 自由 ,也  不 可 能有 多样 性 的世 界 ;“ 然性 ” 打破 了命 运 的束缚 ,代表 了一 种批 判精 神 。但 是脱 离 “ 在 ” 的  偶 定

自由不是真正 的 自由,只有在 “ 定在 ” 中的 自由才能成为真正的 自由。 “ 定在” 即事物发展的必然 
性 、规律 性 ,在 马 克思 看来 ,真 正 的 自由是 对必 然性 的认 识 和改 造 。这 就破解 了所谓 纯 必然 性 的 自由  

和纯理性 自由的虚幻性和非现实性。 自由的实现是在实践中由相对走 向绝对的过程。西方哲学追求 自  
由的思 想 ,是 以建构 终 极真 理 的哲 学体 系完 成 的 ,这 表 明它 追求 的 自由是思 维把 握 和解 释世 界 的全 体  自由 。实 际上 ,这种 哲 学一 开始 就存 在 着追 求 的 目标 与特定 阶段 人类 认 识成 果 的矛盾 、人 类 思维 的至  上性 与 非至 上性 的矛盾 。这 个 问题 的实 质是 企 图在 特定 阶段 上 以单个 人 头脑 的思 维 去实 现把 握世 界 的 

全体 自由。因此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并不是要抛弃追求 思维把握和解 释世界 的 自由的 目 , 标 

马克 思 哲 学的变 革与传 统 西方 哲 学的理 论 困境 
而是 要 抛弃传 统 哲学 把追 求 的相对 成果 视 为终极 真理 的幻想 。  

?  

?  

3 .由解 释世 界 向改造 世 界 的转变 

西方 哲 学 追求 的 “ ” 尽 管 表 现 形 式不 同 ,其 基 本 的实 质  一

则是 具有 绝对 性 、永 恒性 。这 种追 求在 社会 历史 领域 表 现为 以抽 象不 变 的人性 论解 释现 实 。古典 经 济  学 的 “ 济人 ” 假 设 以人都 具有 天 赋 的 自私本 性 作 为 出发点 ,来 论证 资本 主 义 的合 理 性 。而 空想 社  经 会主 义虽 然直 接 否定 了资 本主义 社 会 ,其论 证 的根据 仍然 是抽 象 的人 性论 ,即以不 变 的 、应 该 的善 去  批 判 资本 主义 。这 两种 观点 虽然 对立 ,但 都 有一个 不 变 的抽象 的人 性作 为基 础 ,即 自私 的本 性或 善 的  本 性 ;所 不 同之处 在 于前者 是对 现存 社会 中人 性 的经 验归 纳 的抽象 ,而后 者是从 理 想状 态提 出的价值 

判断。马克思则揭示 了抽象 同一性的虚幻性 ,认识到西方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脱离现实而又统治现 
实 的颠 倒 的世 界观 。马克思 的历 史任 务是 把 这种颠 倒 的世 界观 再颠 倒过 来 ,以使 人们 正视 真 实 的现实  世 界 。 因此 ,马克 思哲 学绝 不去 追求 永恒 不变 的 “ ” 一 ,并 以绝 对 真 理之 名 去 规范 人 的 全部 思想 与 行  动 。马克思 发 现不 动 的 “ ” 与 他 自己 的价 值追 求 是 矛 盾 的 ;用 应 该 的人 性 是 驳 不 倒 现 实 中人 的 自 一  

私本性的 ,反而会得 出对现状直接肯定 的观点 。因为马克思对无产阶级解放使命的探讨不是要直接肯 
定 现实 ,而 是要 发 现改 变现状 的力量 。他 吸取 了黑 格 尔的 劳动 的辩证 法 和费 尔 巴哈 的对象 性 活动 的思 
想 ,建 立 了从 人 的实 践 活动上 理解 人 的本 质及 发展 ,以及 理 解人 类社 会 发展 的思 想 ,从 人 的对 象性 活 

动中探讨人的本质 ,从而提出了 “ 在其现实性上人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的论断 ,破解 了抽象不 
变 的人 的本质 的虚幻 性 ,论证 了人 的本 质 的被决 定 性 、历 史 性 和具体 性 。  

马克思进而探讨了西方哲学形成 “ 抽象 的齐一性” 的原 因,认为这是资本 主义社会资本统治人 
的一 种反 映 。他 说 ,资本 主义 决不 是 “ ‘ 赖关 系 ’ 的消除 ,它 们 只是使 这 种关 系变 成普 遍 的形 式 ; 依  

不如说它们为人的依赖关系造成普遍的基础 。……个人现在受 抽象统治 ,而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 的。   但是 ,抽象或观念 ,无非是那些统治个人 的物质关 系的理论表现”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 。 《 6卷 
上册 ,第 1l页) 又说 :“ 1 在现代 世 界 中 ,人 的关 系则 表 现为 生产 关 系和交 换关 系 的纯 粹 产物 。 (   ” 同 上 ) 这里 有两 层含 义 ,一是 指 出 了西方 近代 哲学 追求 确 立 性 的 “ ” 规 范人 的思 想 和 行 为 的思 想根  一

源的虚幻性 ,即它不是先验的,而是有其本体依据的。抽象或观念是 对统治人 的物质关系的理论 反  映 ,它不是先验的,而是被决定 的。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资本 主义社会资本对人 的统治的反映。 “ 非  神圣形象” 的 自我异化在形而上层面表现为 “ 理性 ”对人 的抽 象统治 ,而在 现实生活 中则表现 为  “ 资本 ”对人的统治。马克思哲学的任务是把人从 “ 非神圣形象的双重异化 中解放出来 ,在现实层面 
把 人 从资 本 的普遍 统治 中解 放 出来 ” 二 是指 出要 改 变抽 象 或 观 念 统 治 人 的 现 状 ,不 能 仅 仅 改 变观  。 念 ,而是必 须 改变 观念 产生 的 现 实基 础 。 因此 ,破 除西 方 哲 学 以 “ 象 的齐 一 性 ” 规 范人 的思 想 和  抽 行 为 的哲学 追 求 ,就要 追 问现实 中什 么统 治人 、资本 主义 社会 中什 么统 治人 的问题 ,资 本 主义是 否具  有 永 恒性 、资 本主 义生 产关 系是 否具 有永 恒性 的问题 。破解 资 本统 治人 的永 恒性 的关 键 ,在 于破 解资  本 主 义生产 关 系 的永恒性 ,论 证 其暂 时性 。当马克 思 把生 产关 系 与人 的分工 、活动联 系 在一起 时 ,受 

生产力决定又制约上层建筑的生产关系概念已经形成 :它不是先验的 ,而是人的活动创造的,即统治 
人 的生 产关 系 不是永 恒 不变 的 “ ” 因此 ,要 在 理论 层 面改 变抽 象 或 观念 对 人 的统 治 ,在 现 实层 面  一 。 就 必须 推 翻资本 主义 生产 关 系对人 的统治 。这 是 马克思 哲学 变 革 的实质 。   4 .由逻辑 在先 向实践在 先 的转 变  马 克 思要 创 立 自己 的哲 学 ,就 必须 破 解 西方 哲 学 的 内在 超  越 性本 质与 逻辑 在先 的矛 盾 。对此 ,马克 思从 以下 几个 方 面展 开分 析 :  

其一 ,批驳逻辑在先的先验性和概念万能的神秘性 、虚幻性 。在 《 德意 志意识形态》 中 ,马克 
思 论述 了意 识 的起 源 、本 质及 逻 辑在 先 的 唯心 主义 的根 源 。他 说 : “ 想 、观 念 、意识 的生产 最 初 是  思

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 ,与人们的物质交往 ,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 的。人们的想象 、思维、  

? 

6?  

《 哲学研究》2 1 年第 5期  01

精神 交往 在这 里还 是 人们 物 质行 动 的直 接产 物 ……意 识在 任何 时候 都 只能是 被 意识 到 了 的存在 ,而人  们 的存在 就 是他们 的现实 生 活过 程 ” ( 马 克 思恩 格 斯 选 集》 第 1卷 , 第 7 。 《 2页) 马克 思 已深 刻认 识  到人 的意 识 根源 于人 的感 性 对象 性活 动 ,意识 的 内容 是人 们特 定 阶段 生活 过程 在 意识 形态 中的反 射 和  反 响 ;甚 至人 们 头脑 中的模 糊幻 象 也是 与物质 前 提相 联 系 的物 质生 活 过程 的必然 升 华物 。 “ 因此 ,道  德 、宗教 、形而 上学 和其 他 意识 形态 ,以及 与它 们相 适应 的意识 形式 便不 再保 留独立 性 的外 观 了 。它  们没 有历 史 ,没 有发 展 ,而 发展 着 自己的物 质生 产 和物质 交 往 的人们 ,在 改 变 自己 的这个 现 实 的同 时 
也 改变着 自己的思维 和思 维 的产 物 ” ( 。 同上 ,第 7 3页)这 样 ,马克思 就 找 到 了 意识 产 生 、发 展 的本 

体论根源 ,剥去其先验性和神秘性的外观。它不是无人身的理性而是现实人的思维 ,它不是万能 的而 
是被 决定 的 。与此 同时 ,马 克思 还分 析 了西 方哲 学逻 辑先 验 性 和神秘 性 的根 源 。他说 :只有 当物 质 劳  动 和精神 劳 动分 离 时 , “ 意识 才 能 现实 地想 象 ;它是 和现 存 实践 的意识 不 同 的某 种东 西 ;它不 用 想象  某种 现 实 的东西 就 能现 实地 想 象 某 种 东西 。从 这 时候 起 ,意识 才 能 摆 脱世 界 而去 构 造 ‘ 粹 的 ’ 理  纯 论 、神 学 、哲学 、道德 等等 ” ( 。 同上 ,第 8 2页) 针 对 黑 格 尔绝 对 精 神 的体 系 ,马 克 思 指 出 : “ 占  把 统 治地位 的思想 同进 行 统治 的个 人分 割 开来 ,主要是 同生产 方式 的一定 阶段 所产 生 的各 种关 系分 割 开 

来 ,并 由此作出结论说 ,历史上始终是思想 占统治地位 ,这样一来 ,就很容易从这些不 同的思想 中抽  象出 ‘ 一般思想 ’ 、观念等等 ,并把它们 当作历史上 占统治地位 的东西 ,从而把所有这些个别 的思想 
和概 念说 成 是历 史 上发 展着 一 般概念 的 ‘ 自我规 定 ’ ” ( 。 同上 ,第 11页) 这 里指 出 了所有 唯 心 主 义  0 产 生 的根 源 ,即脱 离思 想产 生 的社会 、历史 根 据 ,把统 治 阶级 的思 想说 成是 历史 上从 来 就有 的 、始 终  处 于统 治地 位并 决 定历 史发 展 的思 想 。不仅 如此 ,问题 还在 于把 统 治者 中构 造 思想 的人 与统 治者 的阶  级利 益 分 开 ,为 了现实 的历 史具 有 “ 序 ” 秩 ,又把 这 些 思 想看 作 是 “ 念 的 自我 规 定 ” 概 ,为 了消 除 这  种 “自我规 定 着 的概念 ” 的神 秘 外 观 ,便 把 它 变成 某 种 人 物— — 自我 意识 哲 学家 ,而 这 些 人 又 被 看  作 历史 的制造 者 。正 如马 克思 所 说 :“ 样 一来 ,就 把 一切 唯 物 主义 的 因素 从历 史 上 消 除 了 ,就 可 以  这 任 凭 自己的思 辨之 马 自由奔驰 了 。 ( ” 同上 ,第 12页 ) 可见 ,脑 力劳 动 和体 力 劳 动 的分 离 是 唯 心 主  0

义构造哲学体系的前提。脱离产生思想观念的主体及主体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考察思想观念的产生问题 ,  
并把 在特定 历史条件 下 的思想观念 上升为超 历史 、超阶级 的普遍意识 ,是 唯心主义逻 辑在先 的根源 。   其 二 ,论 证哲 学 的时代 性 与 内在超 越 性 的统 一 。哲 学 不仅 是 时代 的产 物 ,还是 引领 时代 的先导 并  超 越着 特 定 时代 。 旧哲学 把 自己的哲学 看 作是 超越 一 切时 代 的 ,因而不 可 能提 出并 解决 时代 性 与 内在  超 越性 的统一 问题 。马克 思把 哲 学 的发展 奠定 在 人类 实践 活 动 的基 础 之上 ,从 而 为解决 哲 学 的时代 性 

与内在超越性 的统一问题指明了方向。他说 ,“ 如果这种理论 、神学 、哲学 、道德等等和现存 的关系 
发 生矛 盾 ,那 么 ,这仅 仅 是 因为 现存 的社 会关 系 和现存 的生产 力发 生 了矛 盾 。 ( ” 同上 ,第 8 2页) 这 

说 明哲学的危机根源于时代的危机 ,是已有的哲学与现存 的关系发生 了矛盾 ,因此 , 社会形态 的变革 
要 求哲 学 的变 革 。这 样 ,哲学 的时代性 与 内在 超 越性 就包 含两 个方 面 :一 是特 定 阶段 的实 践形 成 特定  阶段 的哲 学 。无论 只 看到 哲学 的时代性 而看不 到 超越 性 ,还是 只看 到 超越 性而 看不 到 时代 性 ,都 不是  马克 思 主义 的态度 。在 马克 思看 来 ,立 足于 人类 实践 活动 基 础上 的 “ ” 中就包 含着 “ 是 应该 ” 。辩 证 

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 中就包含着对其否定的理解 。只有这样 ,才能在批判旧世界 中发现新世 
界 。二 是 哲学 危机 的根源 在 于社会 的危机 ;统 治 阶级 利益 与社 会 的发 展相 违背 时 ,其 已有 的哲 学 思想  与社会 发 展 的方 向不 一致 时 ,往 往代 表社 会前 进 方 向 的阶级 就会 提 出变革 社会 的思想 ,如为 了推 翻 神  圣 形象 对 人 的统治 ,就会 提 出要 人性 不要 神性 ,一切 都要 在 理性 的法 庭 面前接 受 审判 。因此 ,解 决社  会 危机 时 ,不仅要 改 变现 实存 在 ,还 要 改变 维护 现实 存在 的观念 ,实 现思 想 的 内在超 越 。   ( 下转 第 16页 ) 2  

?

16? 2  

《 哲学研究》2 1 年第 5期 01  

共 同的市场和紧密交互的资源、能源的交换与消费 ,无论生产和消费都形成了世界性的影 响,从而资 

源 、能源 的消耗与枯竭 、水与大气的污染等生态环境 问题 以及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也成为世界性 的 
了。在可持续发展的语境中,人类的整体利益高于局部的、国家的和群体的利益 。在当代 ,就地球生 
态 问题 而言 ,保 护 自然 已成 为人 类 整体利 益 所 系 ,因此 ,一些 个 人 及 群 体仍 然 滥 用 资 源或 污染 环 境 ,   是 将 自己 的局部 利益 置 于人 类整 体利 益 之上 ,以局 部利 益侵 害公 共利 益 。然 而 ,这绝 不是 一些 生 态 主  义者 诘难 的 “ 类 中心 主义 ”,而是 狭 隘 的利 己主义 、团体 主 义或 地 区主义 。 因此 ,我们 不 应 责 备 过  人

于注重人类的利益——这是正当的、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不应责备以人类整体利益为 中心 的人类 中心 
主义 ,因为 迄今 为止 ,名 副其 实 的 “ 类 ” 中心 主义 尚未 出 现 ;恰 恰 相 反 ,我们 应 该 责 备 的是 个 体  人
和群 体 利益 对人 类 整体 利 益 的侵 犯 。  
参 考 文 献 
陈新夏 ,20 09年 :《 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发展》 ,人 民出版社 。   罗尔斯顿 ,20 00年 :《 哲学走向荒野》 ,吉林人 民出版社 。  
马克思 ,20 00年 :《 8 4年 经济 学哲学手稿》,人 民出版社。 14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 9 9 5年 ,人 民出版社 。  

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 ,19 年 :《 97 我们共 同的未来》 ,吉林人 民出版社 。  

( 者 单位 :首都 师 范大 学政 法学 院哲 学 系) 作   责 任编 辑 :鉴 传今 

( 上接 第 l 6页 )  

其 三 ,进 一 步揭 示 西方 哲学 未走 出 困境 的原 因并 建 构 自己哲 学 的基础 。 马克 思说 : “ 论 的 对立  理 本 身 的解 决 ,只有通 过 实践 方式 ,只有借 助 于人 的实践 力量 ,才是 可能 的 ;… …而 哲学 未能 解决 这个  

任务 ,正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作理论的任务 。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 ” 《 2卷 ,第 17页)在马克  2
思看 来 ,只有诉 诸革 命 的 实践才 能 最终 克服 旧哲 学 。 马克思 不但 把解 决 哲学 问题 的任 务 交给 实践 ,还 
把它 交 给一 个 特定 的 阶级 即无 产 阶级 ,只有 这 个 阶级才 能把 旧哲学 连 同产 生它 的社会 制 度一 起 克服 。  

总之 ,马 克思 哲学 宣 告 了 以往 一切 脱离 历 史 、脱 离实 践 、企 图建立 绝 对真 理体 系 的思辨 哲 学 的终  结 ,它 追求 的也不 再是 纯粹 的理性 批判 ,而是 变革 现 实 的实 践批 判 ;它破 解 了终 极 存 在 的 “ ”,立  一 足 于 实践 活动 基础 上探 讨 思想 的真理性 、客 观性 和力 量 。它对 哲 学危 机 的思考 ,不 是用 一 种理 性代 替  另 一 种理 性 ,而是 从 实践 出发 ,通 过解 决 哲 学危 机 的根源 去解 决 哲学 的内部危 机 ;它 对 时代 问题 的求 
解 ,不是 从观 念 出发 去解 释世 界 ,而 是在 批判 旧世 界 中发 现新 世 界 ,从 实 践 中确立 行 动 的原则 。  
参 考 文 献 
黑格 尔 ,15 9 9年 :《 哲学史讲演 录》第 1卷 ,商务 印书馆 。  

《 马克思 恩格 斯全集》 9 6 、17 、17 ,15 年 92年 9 5年、17 年 ,人 民出版社 。 99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 9 5年 ,人 民出版社。  

亚里士多德 ,15 年 :《 而上 学》 商务 印书馆 。 99 形 ,  

( 者 单位 :河南 大 学哲 学 系、人 文社 科研 究 中心 ) 作  

责任 编 辑 :杨桂 青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与传统西方哲学的理论困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2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012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