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6 20:33

  本文关键词: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兰州大学》 2011年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研究

师鑫  

【摘要】: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且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整个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扮演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自十九世纪末第一次通识教育改革开始,美国的高等教育界就从未停止过对通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相关背景,从中引出选题的由来、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概念的限定。 第二部分,介绍了美国大学在二十世纪中期通识教育改革的历史。并将二十世纪中期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分别是四十至五十年代和六十至七十年代。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选取了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布朗大学这几个极具代表性大学在不同时间段的通识教育改革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基于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四个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综合性的对影响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发展史、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美国大学发展影响、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美国大学生影响三方面对该时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进行了历史评价,得出了相关结论。 最后一部分,结合前面的分析结果和结论,笔者得出了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六点启示。确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完善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领域、建立有各自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科学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职能部门、扩展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8-10
  • 1.2 文献综述10-14
  • 1.3 通识教育概念的界定14-17
  • 1.4 研究方法17-19
  •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梗概19-25
  • 2.1 二十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19-22
  • 2.1.1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19-21
  • 2.1.2 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21-22
  • 2.2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22-25
  • 2.2.1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22-23
  • 2.2.2 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23
  • 2.2.3 布朗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23-25
  • 第三章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EST分析模型25-38
  • 3.1 PEST分析模型简介25-26
  • 3.2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维度26-30
  • 3.2.1 美国的政治体制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26-27
  • 3.2.2 国际政治局势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27-29
  • 3.2.3 政治活动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29-30
  • 3.3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维度30-32
  • 3.3.1 宏观经济环境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30-31
  • 3.3.2 微观经济环境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31-32
  • 3.4 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cultural Factors)维度32-35
  • 3.4.1 美国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32-33
  • 3.4.2 校长的价值理念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33-34
  • 3.4.3 美国公民的宗教信仰及价值观念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影响分析34-35
  • 3.5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维度35-38
  • 3.5.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内容的影响分析36-37
  • 3.5.2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的影响分析37-38
  • 第四章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评价38-42
  • 4.1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演变评价38-39
  • 4.2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美国大学发展影响的评价39-40
  • 4.3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美国大学生影响的评价40-42
  • 第五章 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42-48
  • 5.1 确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指导思想42
  • 5.2 完善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内容领域42-43
  • 5.3 建立有各自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43-44
  • 5.4 科学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管理体系44-45
  • 5.5 建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职能部门45
  • 5.6 扩展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功能45-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2 陈利民;;哈佛大学新世纪的普通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3 李会春;;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动向及其教育理念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05期

    4 万秀兰;国外通识教育的方式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魏饴;人本高等教育哲学的诞生与发展——中美两部《高等教育哲学》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6 余凯;通识教育与哈佛大学的发展[J];科技导报;2002年11期

    7 唐卫民;;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理性分析——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读后[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许海杰;;从高等教育哲学的视角解读美国大学和政府关系的复杂性[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1期

    9 夏天阳;;美国高等教育的哲学背景及其演变[J];高教研究;1995年02期

    10 李曼丽,杨莉,孙海涛;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院校为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利民;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沈文钦;近代英国博雅教育及其古典渊源[D];北京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刘晓霞;自由教育涵义的演变[D];汕头大学;2004年

    3 朱迎玲;后大众化时代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剑;自由教育及其当代形态[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海燕;芝加哥大学通识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雪芹;对哈佛大学四次通识教育改革内容及其动因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宇;罗伯特·赫钦斯通识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洪志;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演变[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柴晋芳;哈佛大学第五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陈华杰;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研究:1978年方案到2007年方案[D];汕头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赵庆寺,王启华;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性恋运动兴起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3 姚艳杰;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柯佑祥;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思考[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田海洋;於荣;;论地方高校的大学精神[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毛国红;;工科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于永华;;论教法、学法和管法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周丝丝;;浅析索尔·贝娄小说的精神流浪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黄路阳;郇红;;论高等学校章程的性质[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现代大学治理[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秦前红;严晗;;中外学术自由权的宪法保障比较[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赵德平;陈仲堂;缪淑贤;;浅谈大学特色发展的几点想法[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5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显章;;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培养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对策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刘长敏;马方方;;国际化:大学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助推器——以香港地区为例[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张腾;;西欧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角色及启示[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吴国娟;;试析蔡元培大学管理理念及其形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白娴棠;;蔡元培“教授治校”何以可能之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如意;临时教育会议与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D];河北大学;2009年

    2 贾科;20世纪英美文官培训发展与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叶;建立创业型大学:管理上转型的路径[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周由明;建立中国大学校长问责制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玉桂;转型期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政府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6 张强;地方综合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的困境与对策[D];湘潭大学;2009年

    7 刘震;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教育公平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吴晓玲;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刘佳;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林根;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现代西方人的问题研究的清理与总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赵婷婷;从自由教育与专业教育之争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改革[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崔伟奇;论“通识教育”的哲学基础——兼析“科学传统与人文传统”的辩证统一[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6 王英杰;规律与启示──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思考[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7 欧阳光华;课程理念与大学素质教育──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之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8 刘忠学;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发展及现状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9 刘贵华;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10 宋吉缮;美国的多元文化:理论与课堂中的应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钱忠军 通讯员 冯林;[N];文汇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延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皮凤英;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趋势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谷建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的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迎玲;后大众化时代的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孔令帅;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沈媛媛;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长青;李晓燕;;以学术讲座为视角探讨大学通识教育[J];北方经贸;2006年01期

    2 王益宇;;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3 胡涛;;大学通识教育的反思和建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4 王蕾;漆新贵;;对大学通识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年06期

    5 赵黎;;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6期

    6 杜志强;陈时见;;大学通识教育:回顾、反思与追求[J];教育科学;2009年06期

    7 赵晓冬;付继林;杨洋;;大学通识教育能力评价研究[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8 付梦芸;;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24期

    9 李佳;;进步主义思想对大学通识课程论的影响[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6期

    10 张成;;美日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文瑞;;廿一世纪谈大学通识教育的新纪元——生存挑战、时代课题与崭新思维[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胡显章;;全球化脉络中的大学通识教育[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国际合作与发展”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广州 郑渝川;[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康磊;[N];长春日报;2011年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张春香;[N];湖北日报;2010年

    4 慈济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暨所长 林安梧;[N];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记者 司文;[N];西安日报;2011年

    6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兼北航艺术馆馆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柏杨;军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陈艳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刍论[D];复旦大学;2009年

    3 涂丽华;大学生命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小宝;论“跨学科”的谱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肖玮萍;中国近代大学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6 王伟忠;高校腐败行为与廉政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会杰;教育评估公信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本土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师鑫;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杨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史媛媛;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一致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磊;中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思婉;日本大学通识教育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艳茹;博茨瓦纳大学通识教育:现状、特点与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碧琴;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龙妍;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及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治;论我国大学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历史演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0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240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