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

发布时间:2016-11-17 07:07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容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05年

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

宋亚飞  

【摘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导论》将文化保守主义理解为是伴随着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一种批评现代化的思潮,并随着现代化的世界性扩张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现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也正是在现代化逐渐遍及全世界的宏观背景下兴起的。本文认为,现代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先导可追溯到近代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孔教派”,而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滥觞的则是以章太炎、刘师培等为代表的“国粹派”。沿着“国粹派”的思路又进而出现了以吴宓、梅光迪等为代表的“学衡派”,它较前者更加强调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继之而起的是后来逐渐成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之主流的新儒家。梁漱溟以其“新孔学”上承近代“孔教派”、下启现代新儒家,成为整个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占据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在历史地考察其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着重探究和揭示其思想的个性特征,以彰显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 二、《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演变》认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是梁漱溟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著作,他在该书中其对世界文化发展规律的独特把握,阐明了其对中国文化何以必然复兴之故的看法,由此确立了其文化保守主义的根本观点:西洋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代表了人类文化发展三个必经阶段,它们循序渐进地分别解决人类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前赴后继交替“重现”——这便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据此,中国文化必将复兴;当此之际,对待西洋文化要“根本改过”,即要“排斥那向外逐物的颓流”;又要“全盘承受”,即要学习其“奋往向前”的精神,由此提倡一种“奋往向前的风气”,以便“把生机剥尽死气沉沉的中国人复活过来”。梁漱溟这种对待中西文化关系的态度,其实是“中体西用”的实用主义态度。 进而认为,《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1929)则标志着梁漱溟保守主义思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B261
【目录】:

  •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详细摘要9-12
  • 导言12-17
  • 一、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演变17-28
  • (一) 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形成17-20
  • (二) 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强化20-23
  • (三) 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学探讨23-28
  • 二、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特征分析28-38
  • (一) 梁漱溟与孔教派思想之比较28-30
  • (二) 梁漱溟与国粹派思想之比较30-32
  • (三) 梁漱溟与熊十力思想之比较32-35
  • (四) 梁漱溟与冯友兰思想之比较35-38
  • 三、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38-41
  • 主要参考文献41-4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德福;梁漱溟“新孔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高力克;现代化与儒家人生——梁漱溟文化哲学的困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3 李善峰;梁漱溟的现代化思想初探[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4 刘江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特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5 胡伟希;梁漱溟的“人生三路向”说与中西印文化的互补[J];孔子研究;1994年01期

    6 郑大华;梁漱溟与五四时期的文化保守主义[J];求索;1989年04期

    7 景海峰;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容受[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秀良;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韩志磊;张桂芬;;从文艺作品管窥中西体育精神的异同[J];长城;2012年04期

    3 柏友进;;生命之学的抉发与心学及其近代衍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刘曙东;梁漱溟早期儒学思想评价[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张立;马艳红;;梁漱溟教育理念的早熟与教育实践的两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贺军妙;刘福森;;试评梁漱溟的“三路向文化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黄筱纯;毛泽东、梁漱溟农民观的比较[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姚玉珠;;我国历史上乡村建设运动的经验教训与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9 刘海燕;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县政建设原因探析[J];民国档案;2001年01期

    10 肖冬华;;梁漱溟的乡村合作组织理论及其现代启示[J];甘肃农业;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云飞;张光辉;苗磊;;“乡村教育”运动思潮原因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朱人求;;文化实践与文化重构——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阐释[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陈奇娟;梁漱溟“内圣外王”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9 刘静芳;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D];湖南师范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3 梁宇;试论梁漱溟对伍庸伯《大学》解的阐扬[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4 邹晓蕾;梁漱溟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型[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曹文君;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当代意义[D];浙江大学;2011年

    6 朱启宝;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李丽颖;梁漱溟文化与社会秩序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唐莉;梁漱溟人生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义辉;梁漱溟内生型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薛君;梁漱溟生命哲学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玉顺;;当前儒学复兴运动与现代新儒家——再评“文化保守主义”[J];学术界;2006年05期

    2 刘黎红;原儒: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摆脱儒学困境的努力[J];人文杂志;2005年03期

    3 方克立;要注意研究90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02期

    4 陈焕永;当代文化保守主义与五四运动再评价[J];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5 王怡;“读经”背后[J];书屋;2004年10期

    6 陈壁生;儒学与文化保守主义——杜维明教授访谈[J];博览群书;2004年12期

    7 张亚宁;1996-2004年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新进展[J];孔子研究;2005年02期

    8 张远山;欺世盗名的“读经”运动——兼及“文化保守主义”[J];书屋;2005年07期

    9 邓建华;清末民初文化保守主义的学理与实践——以国粹派与新儒家为例[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10 叶世祥;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西学背景[J];学术月刊;2002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震云;马宗昌;;关于儒学经学国学的关联及其当代意义[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耿淑玲;伍成泉;;从《抱朴子外篇》看葛洪的世俗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解光宇;;论徽州文化的儒学物质(兼论区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高登智;;儒学远播云南[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5 徐克谦;;儒学基本原理与当代民主政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马来平;;儒学必定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强大文化力量[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7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齐红深;;论贺钦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欧阳觉吾;;缅怀儒学正宗—朱文公[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 汤一介;[N];人民日报;2003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 喻中;[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浙江省儒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吴光;[N];北京日报;2010年

    4 记者 博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5 林桂榛;[N];光明日报;2004年

    6 叶楚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记者 王端鹏;[N];济南日报;2010年

    9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程惠哲 任慧 文字整理 张敬华 潘源 肖庆;[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2 刘岳兵;日本近代儒学思想研究(1868-1945)[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祝良文;初唐宫廷诗考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赫广霖;戏曲与儒学[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杨剑锋;现代性视野中的陈三立[D];上海大学;2007年

    6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7 贺万里;鹤鸣九皋[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8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任丽新;儒学与基督教:天人关系、神人关系及其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严春宝;新加坡儒家文化传承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亚飞;论梁漱溟保守主义思想的个性特征[D];苏州大学;2005年

    2 常晓洲;论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4年

    3 杨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的儒学继承[D];河海大学;2004年

    4 王赛艳;董仲舒教化思想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小玲;从《儒林外史》看吴敬梓对儒学现状与命运的省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运磊;《论语》“和”辨及“和谐管理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7 贾微;梁启超儒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黄玉环;中国古代法医学发展史及相关文献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07年

    9 步蕾英;《空青水碧斋文集》校注[D];广西大学;2005年

    10 崔荣;试论林罗山的朱子学思想[D];延边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容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8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178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d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