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章嵚的中国通史编纂

发布时间:2021-12-15 23:36
  章嵚(1880-1931),字厥生,号可舫,人称章菊绅,浙江杭县(今杭州)人,是章学诚的后裔,近代藏书家、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编纂方面有所建树。章氏生活在清末民初时代,这一时期是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的特殊时期,此时历史教科书与新式中国通史编纂热潮兴起,当时众多的学者开始探索新式中国通史的编写方法,试图运用新方法并在其中注入新的理念。章氏也不例外,他参与编写了几部历史教科书,《中华通史》则集中体现了他的史学思想。在这一新旧史学产生碰撞的特殊时期,章嵚的思想体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本文拟通过章嵚的《中华通史》及其他部分著作,结合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研究他主要的史学思想与特点,观察清末民初这一时段中国史学新旧交替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对现有的清末民初中国史学的研究进行补充。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讲述选题的缘由,对为什么选择章嵚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目前学术界对章嵚的研究情况进行说明。第一章简要介绍章嵚的生平、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情况。第二章以章嵚的《中华通史》为中心,详细分析其编写特点。第三章分析《中华通史》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探究清末民初史学转型特点及影响。结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章嵚与清末民初的历史教科书编写
    第一节 章嵚学术思想的渊源与时代特征
    第二节 中国现代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开拓者
第二章 《中华通史》的编写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中华通史》的撰写主旨及架构
    第二节 史料与史实
    第三节 理论与分析
第三章 从《中华通史》看清末民初的史学转型
    第一节 由“君史”转向“民史”
    第二节 注重文明史的考察
    第三节 民族国家观念的凸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增其新而不变旧”:转型时期的历史书写——以章嵚《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J]. 刘超.  历史教学问题. 2017(05)
[2]章嵚与《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J]. 陶晓芳.  中学历史教学. 2017(10)
[3]新史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的编纂[J]. 魏蔚,刘永祥.  运城学院学报. 2014(01)
[4]1900-1915年间的中国通史编纂[J]. 杨舒眉.  齐鲁学刊. 2010(05)
[5]孔子形象:历史知识与社会意识——以清末民国时期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孔子叙述为中心[J]. 刘超.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近代新式中国史撰述的开端——论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形式与特点[J]. 张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7]“新史学”思潮的产生及其学术建树[J]. 张越.  史学月刊. 2007(09)
[8]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历史教科书[J]. 李孝迁.  东南学术. 2007(04)
[9]历史教科书与新史学——以夏曾佑、刘师培为中心探讨[J]. 储著武,汤城.  河北学刊. 2005(05)
[10]百年来中国通史写作的阶段性发展及其特点概说[J]. 陈立柱.  史学理论研究. 2003(03)



本文编号:3537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537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