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刘掞藜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8 03:27
  20世纪上半叶我国史学界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刘掞藜作为以柳诒徵为代表的南高史地学派一员,传承了南高史学精神,利用丰富的古代文献和出土材料,并吸取西方史学的长处,在中国古代史、中国民族史、世界史、史学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成就。本文除了介绍和评析刘掞藜的史学论著,还与同时期的其他相关论著作比较,以见其贡献。刘掞藜在断代史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撰有《中国上古史略》、《中国通史三:隋唐五代史要》、《宋元明清初史》等专著。就研究范围而言,除政治军事外,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大大扩展了史学研究的对象。它们不仅在时间上早于同类著述,而且在内容上也颇多创获。他在与顾颉刚的古史论辩中展示了深厚的旧学根底和理性精神,并始终贯穿于其后的古史研究中。在隋唐五代史研究中,颇多独具只眼之论,如指出隋文帝时施行的募丁转漕与置仓迁运制度有利于休养生息且影响深远,为唐、宋所沿用。他对中国古代民族史也有精深的研究,撰有《中国民族史》等论著。根据我国历史的特点,他虽以汉族为主线介绍周边民族的发展,但充分尊重其他民族,并专章论述曾经统一全国的蒙古族。除了厘清各民族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更着力于民族之间交往与...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生平
    第一节 学术渊源
    第二节 学术活动
第二章 古史研究
    第一节 古史论辩
    第二节 古史著作
第三章 史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 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第二节 与柳诒徵、何炳松之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国上古史略》目录
    附录二:《中国通史三:隋唐五代史要》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术媒介与近代史学的关联——“古史辨运动”的兴起[J]. 李长银.  社会科学论坛. 2014(09)
[2]“史学南派”:民国时期中央大学历史学科的学术认同与“学派”分际[J]. 蒋宝麟.  史学史研究. 2014(02)
[3]刘掞藜的古史思想——以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民国老讲义为蓝本[J]. 周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4(01)
[4]张荫麟诘难顾颉刚“默证”问题之研判[J]. 乔治忠.  史学月刊. 2013(08)
[5]中日战争与中央大学知识分子群体的国史研究——以学衡派、南高史地学派缪凤林为例[J]. 李方来,李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6]南高学派与学衡派的学术关联[J]. 吴忠良.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2012(00)
[7]五四时期史学代表性刊物之一:《史地学报》[J]. 苗英健,孙桂英.  出版史料. 2012(01)
[8]民国史学中的“南”“北”之争——以南高史地学派与傅斯年为例[J]. 吴忠良.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9]近代中国大学史学教授群像[J]. 尚小明.  近代史研究. 2011(01)
[10]张其昀与南高学派[J]. 许小青.  近代史学刊. 2010(00)

博士论文
[1]南高史地学派研究[D]. 吴忠良.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柳诒徵与中国传统史学[D]. 刘彩萍.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30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3630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