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

发布时间:2017-08-03 03:16

  本文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


  更多相关文章: 魏晋南北朝 东南亚 互动 认知 跨文化贸易 白银 南方化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欧亚大陆各文明相互激荡的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各个政权或族群以互动的方式进行着双向的交流,这种互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进程。在互动过程中,中国的精英阶层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也在逐渐深化和扩展。也正是认知上的深化和扩展开阔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加速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文第一章论述中国传世文献中所体现的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在范围上逐步扩大,内涵上逐步加深,华夷观念不断有所突破。这种突破推动了进一步的互动。 第二章以跨文化贸易和商业交流的推动为视角,论述了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认知途径扩大。跨文化贸易使得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互动频繁,并且以此为载体,将相距遥远的不同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东南业文化、印度文化、西业文化甚至欧洲文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这种互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以白银的输入成为中国银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先导为视野,论述中国与东南业地区的互动对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影响。白银的大量输入,使得南朝流通货币量增大,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解体,对贵族社会向平民化社会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中国的经济中心南移,从全球视野来看,这种互动加速了南方化进程。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南方化进程的一部分。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 东南亚 互动 认知 跨文化贸易 白银 南方化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35;K3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3
  • 一、选题意义与写作目的7-8
  • 二、前人研究状况8-11
  • 三、本文主要创新及方法11-13
  • 第一章 中国传世文献所体现的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认识的扩大13-30
  • 一、先秦秦汉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13-17
  • 二、魏晋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的扩展17-23
  • 三、南北朝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的再扩大23-30
  • 第二章 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认知途径扩大——以跨文化贸易和商业交流的推动为视角30-37
  • 第三章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对中国社会加速发展的影响——以白银的输入成为中国银本位货币制度建立的先导为视野37-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9
  • 致谢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爱勤;;论公元7世纪前华人向东南亚地区移动的特点[J];海交史研究;2003年02期

2 邹春萌;李涛;;“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暨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世界历史;2011年05期

3 唯实;;东南亚地区语言学书目[J];语言学资料;1965年04期

4 杨宇;;东南亚地区乐器生产及市场点滴[J];乐器科技简讯;1976年03期

5 孙福生;影响东南亚地区现代历史发展的因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6 张坚;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华侨中介商经济地位新探[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1期

7 贺圣达;刘金光;张禹东;段立生;郑筱筠;;对话宗教与东南亚区域社会发展[J];世界宗教文化;2012年05期

8 刘莉;;下南洋:无奈的旅途[J];百科知识;2010年09期

9 王新刚;英国穆斯林点滴[J];阿拉伯世界;1988年03期

10 谢美华;;二十世纪以前华侨对东南亚农业的贡献[J];农业考古;199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韩方明;;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东南亚研究[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孝荣;;亚洲的区域一体化:历史的教益[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9年

3 郭丽娜;施能;朱兴明;张立波;;东南亚地区年际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罗斌;;青壮年猝死综合征的死因及死亡机制探讨[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5 于宏源;;东南亚反恐合作的美国因素及其对地区态势的影响[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6 马燕冰;;美国“重返东南亚”及对地区局势的影响[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中国地质调查局专家在国际组织的任职情况[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东南亚地区 中医药研究增速[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Tuli Sinha(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学院研究员)本报编译 王寒;美国与东南亚关系的战略转变[N];世界报;2009年

3 张亮 本报记者 傅江平;百丽为何不去东南亚[N];中国质量报;2012年

4 龚立仁;新加坡努力打造世界游船业新中心[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褚国飞/编译;美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关系走出阴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张春海 编译;东南亚泥炭森林面临灭绝危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长期关注东南亚局势的资深媒体人 尹鸿伟;马航客机事件呈现东南亚地区微妙局势[N];中国经营报;2014年

8 静安;服装订单转移势头加剧 东南亚成首选承接地[N];中国贸易报;2014年

9 琴川;五月中旬国际硫酸铵市场呈现分化走势[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10 ;国际板坯价格下跌[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晶晶;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政府开发援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华;人民币在东南亚的区域化进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光宗;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对东南亚地区的认知[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凯;冷战后东南亚和平[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赛群;中国参与东南亚地区禁毒国际合作[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杨庭盛(DUONG DINH THINH);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软实力战略及对越南的启示(1997-2007)[D];吉林大学;2012年

6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郭丽娜;1948—2002年东南亚地区降水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张雨涵;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12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12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9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