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7-08-04 22:22

  本文关键词: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德关系的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苏联 德国 对外政策


【摘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苏德关系,一直是史学家探讨的热门话题,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观点。在本文中,笔者针对从上世纪30年代初到1939年8月《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这一时期的苏德关系进行一次综述,并提出一些观点。 在希特勒上台之前,苏德之间维持了长达十余年拉巴洛政策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给两国带来巨大利益,并且粉碎了协约国的孤立与封锁,提高了苏德两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并且也影响了当时的国际关系,为凡尔赛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 希特勒上台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一是由于希特勒推行既定的反苏政策;二是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苏德两国互相需求程度的减弱,尽管双方仍然能从与对方的合作中获得利益,两国关系也没有完全破裂,但毕竟没有前几年那么密切了。针对这种情况,苏联采取了两面性的外交政策,一方面反对德国法西斯,倡导集体安全,加强与英法等国的合作;另一方面则试图与德国改善关系,继续维持两国合作。这种看似对立的外交政策有其复杂的根源,在当时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从长远来看,对当时整个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从三十年代中期到1938年10月慕尼黑会议召开之前,苏德关系仍处于持续恶化的状态,在这一阶段,苏联为倡导集体安全、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了重大努力,而此时希特勒正处于冲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重整军备的关键时刻,为争取英法等国的默许,对苏联做出了相当强硬的姿态,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这无疑证明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苏德关系是相当糟糕的。 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为避免两线作战,开始对苏联实行温和的外交政策,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无疑也打击了苏联建立集体安全的信心,在北方,苏联也面临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为了维护本国安全,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苏联对外政策做了重大调整,苏德重新开始经济谈判,并逐渐过渡到政治领域。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苏联对德政策转变的完成,它虽然使苏联暂时置身于战争之外,并且争取了一定的备战时间,但同时也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可以放手对波兰发动战争了。 史学界有人认为苏德条约是苏联外交的英明决策,将之称为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帝国主义矛盾的典范,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三十年代后期,在欧洲各大国之间紧
【关键词】:苏联 德国 对外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15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5
  • 一、选题动机及意义10-11
  • 二、研究综述11-13
  • 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3-15
  • 第一章 从“拉巴洛时代”到希特勒上台15-20
  • 第一节 《拉巴洛条约》的签订15-16
  • 第二节 拉巴洛政策下的苏德合作对两国产生的积极影响16-17
  • 第三节 希特勒上台前苏德关系的状况17-20
  • 第二章 逐渐走向恶化的苏德关系(1933-1935年)20-27
  • 第一节 苏德关系恶化的表现及其原因20-22
  • 一、苏德关系的恶化20-21
  • 二、两国关系恶化的原因21-22
  • 第二节 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22-24
  • 一、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22-23
  • 二、苏联为争取集体安全而采取的行动23-24
  • 第三节 恶化状态的克制24-27
  • 第三章 两国矛盾的升级与苏联对德政策的两面性(1935-1938.10)27-31
  • 第一节 两国矛盾的升级27-28
  • 第二节 苏联为反对德国法西斯侵略而努力28-29
  • 第三节 苏联对德政策的两面性29-31
  • 第四章 “慕尼黑阴谋”与苏德政策的重大转变(1938.10-1939.8)31-38
  • 第一节 “慕尼黑阴谋”对苏联对外政策的重大影响31
  • 第二节 苏联对德外交政策的转变31-36
  • 一、从集体安全到中立自保31-34
  • 二、事出有因34-36
  • 第三节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及影响36-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慧洋;;利用和遏制——30年代中后期苏联对德外交的两面性[J];青年文学家;2010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栋;苏联利用西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622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22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