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研究范式是什么_招聘者的行为范式研究_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发布时间:2016-07-04 01:01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8年第1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12008

总第231期

Journal

of

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3cialSciences)

SumNo.23l

西方哲学研究的多重视域(笔谈)

[编者按]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思想自我”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西方哲学;研究范式;思想自我;现代性[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01(2008)01—0088—10

I,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韩秋红,李守利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吉林长春130117)

西方哲学史从根本上说就是西方哲学在其发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J我国自建

展过程中,不断把握自身,理解自身,并对其发展国初以来一直按照日丹诺夫这一定义理解西方哲历程及其发展逻辑作出总结与揭示的历史过程。

学史。直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真理标准问题大黑格尔首先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他把哲

讨论,哲学理论界才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自学的历史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黑格尔之我”理解和探索,不再按照日丹诺夫的唯物主义与后,马克思于1842年提出了“任何真正的哲学都唯心主义对立的方式来理解西方哲学史,而是力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的著名论断。列宁在求把西方哲学史理解为“厮杀的战场”所体现的有《哲学笔记》中也曾经指出:“哲学史,因此简略地机的思想逻辑,探讨哲学是如何在思想中把握历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2J前苏联哲学家日丹史时代而真正体现“哲学史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诺夫对哲学史作出了“科学的”定义:“哲学史就是

历史”的。这些探讨真正面向了西方哲学史的“事

[收稿日期]2007—11—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X043)

[作者简介]韩秋红(1956一),女,吉林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守利(1978一),男,黑龙江绥化

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

?88?

万 

方数据

情本身”。1.纵观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我们想借用库恩的范式概念加以概括。我们认为对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与理解首先呈现为一种知识论

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把西方哲学史理解为探究世界普遍性的知识体系,具有研究性、独立性、模式化特点。对这一知识体系可以断言为古代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近代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现代哲学就是语言哲学,甚至用这种知识论的

研究范式更容易按照真与假、对与错的“真理”标准明确把西方哲学史规定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斗争的历史。其次,呈现为历史性的研究范式,这

种研究范式通常是把西方哲学史进行史学意义上

的断代划分,在断代的基础上按学派、人物、事件、思想观点进行历史性的描述,力求把握断代史基础上的通史的意义,力求达到对西方哲学史的客

观介绍、客观了解和客观把握。还呈现为思想性

的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力求把西方哲学史所

体现的思想的丰富性、智慧的追求性、人类精神的

崇高性及其思想魅力的永恒性揭示出来,将西方

哲学史理解为一部不断向人的存在根据和人的真实意义敞开的思想史。

就第一种研究范式而言,它确实把握了西方

哲学史的重要问题,并一以贯之提供了西方哲学史的总体描绘,易于理解,在一段时期内被我国哲

学理论界所认同和遵循。然而,如果仅仅用这种

观点或日“对立的观点”去考察西方哲学史,就会

抽象掉丰富多彩、不断深化的西方哲学思想内容,将其变成抽象的教条,抹杀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丰富性。基于此,伴随真理标准大讨论,国内哲学

界对这样的哲学史定义提出了质疑,而进展到历

史性的研究范式上来。即对西方哲学史上诸多阶段的诸多学派、诸多思想、诸多思想家进行史学意义上的客观研究和分析,努力摆脱“对立的观点”所导致的“左”的或“右”的分析与研究,使人们从空泛的教条中走出来,使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走向了符合学问性研究的正常轨迹。毫无疑问,历史性的研究范式是西方哲学史研究上的一大进步。如何在客观介绍、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更好的展现西方哲学史思想的丰富性、历史的规律性、逻辑的内在性则是更需要研究的。第三种思想性的研究范式正是将西方哲学史的思想丰富性、历史规律性和逻辑内在性置于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丰富性和统一性、哲学家的个性化特征和哲学的人类性特征相统一的维度上,使西方哲学史所蕴涵的

万 

方数据无限的思想张力和丰富的思想内容不断得以彰

显,真正体现哲学是思想中把握的时代和时代精

神的精华,揭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丰富性及其实质。在我们看来,哲学思想的历史更应还原为哲学问题的历史。西方哲学史是一部“爱智慧”的问题史和思想史,用问题史和思想史的观点才能弄清楚西方哲学史的“事情本身”,即怎样的哲学

问题或西方哲学自身发展的思想逻辑贯穿西方哲

学史发展始终,使西方哲学史呈现为典型的思想理论性、丰富内容的逻辑统一性和哲学自身认识深化的历史性与思想性的统~?问题性的历史是

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逻辑和发展轨迹的,用其特有的思想轨迹来规约其发展脉络才能更好的理解

西方哲学史固有的思想逻辑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2.如果按照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合逻辑的发

展进程而进入到思想性研究范式上来的话,我们为西方哲学史是思想的丰富性、历史的规律性和逻辑的内在性的统一,那么揭示西方哲学史的这一思想实质就是西方哲学史研究的当务之急;既

的这种本体方式,来表达人对生命意义的诉求,那自身的最后归宿;既然西方哲学家以“思想”把握?89?

应该对西方哲学史做怎样的研究呢?既然我们认

然我们认为西方哲学史的真正主题是人,西方哲

学史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思想史,人

是西方哲学的奥秘所在,那么西方哲学史是如何在解释越界和改造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身,体现和完成人自身尊严和价值的实

现过程呢?既然哲学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首先应检视这种生活方式的合理性,确定这种生活方式在人类整个生活中所具有的意义,那么哲学

就应该追求真正的思想理论境界和人的真正价值,以提升人类自己的思想境界;既然西方哲学史就是以探求对象之外和之上的“超验”的永恒秩序么从根本上说,当“能否思想”的西方哲学力图找寻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实体时,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世界的统一性,实质上是要为人自己找到“精神之乡”与“安身立命之本”,,找到万物及人世界“本原”的目标不仅只是为了解释世界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试图以此实现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己的目的,认识自己的本性,那么西方哲学为人的生命寻找“意义”,为人自身设定“活着”的意义就是哲学形而上的永恒追求。西方哲学史正是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不断敞开了哲学的意义,也敞开了人自身的意义,所以我们努力把西方哲学史的思想实质揭示为是“能否思想”与“有无意义”

的逻辑展开所呈现的向人敞开的思想史。

3.当代美国哲学家罗蒂明确指出,“自古希腊以来,西方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找一套统一的观念……”MJ,这种“统一”的观念不仅是长存于万事万物中的永恒秩序,而且也是人类生命意义的根基。按照罗蒂的说法,西方哲学史对“本原”的追求,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为万物寻找能使其获得统一的始基,二是为人生寻找终极的目标,这一目标将赋予生命存在以意义统一性。当笛卡尔寻找到“我思”、“能思”作为一套“统一的观念”时,

人的有意义的生活成为可能。它不仅给予世界以

意义,给予生活和生命以意义,甚至可以给予生命

以无限的意义。在黑格尔哲学中,“我思”变成典

型的理性,个体理性在外在的对象中意识到了自己的普遍精神本质,从而个体存在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就有了坚实的本体论基础,普遍的人类精神就是人的生命的意义。因此,当“能否思想”作为

确立人生活的根据时,“思想”不过是“意义”的展开,其本性是寻求人生的意义,为人自身设立一种

“关于完美”的理想,它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来源。“能否思想”作为一个本体论与认识论相交织的命题,力图找寻世界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实体时,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世界的统一性,实质上人是要为自己找到精神之乡与安身立命之本,找到万物及人自身的最后归宿。它赋予生命存在以意

义统一性,即以探求对象之外和之上的超验的永

恒秩序的方式,来表达人对生命意义的诉求15j5。当以“能否思想”为其哲学基本原则的知识论哲学

走向终结时,西方哲学史的“意义追求”并没有随

之终结,即西方哲学史中内含的对于人的生命意

义的追求尚未终结。“‘有无意义’的哲学判定标

准把意义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活生生的内容和形而上特征的世界,这就使研究意义世界的哲学超越了近代科学主义的内容和模式,成为面向人类生活和人生意义的哲学。”Kj对于“人自身完美性”的期待,对于意义世界的依赖,才使西方哲学在现代呈现为对人的意义的多重路向的彰显。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无论非理性的人、生存论意义上的人,还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后现代的人无疑都是

?90?

万 

方数据寻找人的生存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的“人”。这种

“意义追求”作为人类思想问题与人类永恒相伴。

西方哲学史是人类追寻思想的意义的艰难历程,人类追问思想“意义”的艰难历程具体地体现

在哲学问题的转换之中。古代哲学提出“本原”问题,即意味着人类试图以某种最深层的统一性的存在来确定人生命意义的最高支撑点;近代哲学提出“认识”问题,即意味着人类是以超历史的、抽象的观念去看待人生命的意义;现代哲学提出“意

义”问题,即意味着人类从现实的观念去看待意义,力图使“意义”无论是“有”或“无”都以“真实”的面貌呈现于人类面前。而现代哲学的“意义”问

在当代的表现形式,然而这本身却是一种全新的

表现形式。可见,西方哲学的“意义追寻”,既属于

它所处的时代,又属于全部人类精神文明世代联

结的“活节”。而这样的“活节”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的思想中介,所要沟通的正是思想与其把握的时到什么程度,人的思想就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哲学也就关注什么样的问题,哲学才呈现为对问题求索的思想的历史。对这样的哲学历史不仅需要知问题性、思想性的研究范式,对西方哲学进行重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58.

[2]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986:399.

[3][苏]罗森塔尔,尤金.简明哲学辞典[M].北京:三联书

店,1973:62.

[4]洪谦.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82:147.

[5]韩秋红,史巍.从西方哲学的基本逻辑看近代知识论哲

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4.

[6]韩秋红,高扬.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西方哲学真

实蕴含的再思考[J].新华文摘,2006(3):39.

题不过是古老的“本原”问题与近代的“认识”问题代,即人类的生活世界进展到什么程度,人就发展识性、历史性的研究范式加以研究和理解,更需要在知识性、历史性研究范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审视,才能更符合西方哲学史的问题本身。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韩秋红, 李守利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吉林,长春,13011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08(1)5次

参考文献(6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952.列宁全集 1986

3.罗森塔尔;尤金 简明哲学辞典 19734.洪谦 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 1982

5.韩秋红;史巍 从西方哲学的基本逻辑看近代知识论哲学[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6.韩秋红;高扬 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西方哲学真实蕴含的再思考 2006(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美辉.LI Mei-hui 自我意识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发展历程[期刊论文]-北方论丛2005(4)2. 宋宽锋 学院化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5)3. 赵天成 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开展西方哲学史研究的理路方法[期刊论文]-理论探讨2003(6)4. 卢珊珊 西方哲学史脉络的多维度研究[期刊论文]-理论观察2007(4)

5. 刘然.LIU Ran 西方哲学史中的实践范畴[期刊论文]-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1)

6. 程志华.CHENG Zhi-hua 牟宗三西方哲学"三系论"[期刊论文]-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5)7. 关子尹.Tze-wan Kwan 西方哲学史撰作中的分期与标名问题[期刊论文]-现代哲学2005(2)8. 陈明.CHEN Ming 西方哲学史的历史走势[期刊论文]-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3)

9. 韩秋红.于洁.HAN Qiu-hong.YU Jie 建国以来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成就[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10. 高岸起.GAO An-qi 西方哲学史上的认识的主体性思想[期刊论文]-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1)

引证文献(5条)

1.韩秋红.杨赫姣 "思"与"在"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二元论新解[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史巍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5)

3.谢昌飞.韩秋红 语言与意义的“类”之别——维特根斯坦“可说与不可说”的“类”逻辑[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

4.韩秋红.于洁 建国以来西方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成就[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4)5.栾天 为了理性的信仰——教育观的现代性与后现代之思[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6)

引用本文格式:韩秋红.李守利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文档下载、word文档、党团工作、考试资料、教学研究以及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_图文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5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