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西方哲学史学术评价_西方哲学史主要观点_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发布时间:2016-07-04 01:01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8年第1期总第231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ortheast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No 1 2008SumNo 231

西方哲学研究的多重视域(笔谈)

[编者按] 该笔谈围绕国内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西方哲学史研究范式的转换,揭示现代性视域下西方哲学的转向与变革,对西方哲学进行现代性审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挖掘西方哲学研究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价值,特别是对中华民族 思想自我 的生成的西方哲学维度的阐释,为我国理论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西方哲学;研究范式;思想自我;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8)01-0088-10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

韩秋红,李守利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吉林长春130117)

西方哲学史从根本上说就是西方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把握自身,理解自身,并对其发展历程及其发展逻辑作出总结与揭示的历史过程。黑格尔首先揭示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他把哲学的历史比喻为一个 厮杀的战场 。黑格尔之后,马克思于1842年提出了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1]的著名论断。列宁在 哲学笔记 中也曾经指出: 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 [2]前苏联哲学家日丹诺夫对哲学史作出了 科学的 定义: 哲学史就是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 我国自建

国初以来一直按照日丹诺夫这一定义理解西方哲学史。直到20世纪80年代伴随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哲学理论界才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 自我 理解和探索,不再按照日丹诺夫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方式来理解西方哲学史,而是力求把西方哲学史理解为 厮杀的战场 所体现的有机的思想逻辑,探讨哲学是如何在思想中把握历史时代而真正体现 哲学史就是人类认识的发展历史 的。这些探讨真正面向了西方哲学史的 事

[3]

[收稿日期]2007-11-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5BZX043)

[作者简介]韩秋红(1956-),女,吉林吉林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守利(1978-),男,黑龙江绥化

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讲师。


  本文关键词: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范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65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