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世界历史论文 >

易中天陈寅恪_陈寅恪读音_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探微

发布时间:2016-08-04 03:00

  本文关键词: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博硕论文分类列表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艺术

数理科学和化学 文学

天文学、地理科学 军事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经济

自然科学总论 哲学

查看更多分类

论文搜索

相关论文

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
传统的再生:中国文学经典在马来西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
句法与语篇:汉语叙事中实体首现的
医患门诊会话结构研究
现代汉蒙语人体词汇对比研究
钟祥方言研究
汉韩主语和话题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向”字句研究
现代汉语虚词与现代汉语诗歌研究
历时视角下的汉语有标紧缩句及其紧
英语动词时态非范畴化研究
创意产业“五位一体”的成长路径研
心灵的神秘性及其消解
《坛经》心理道路研究
青少年在线交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宗教信仰的伦理考量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研究
保持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论廉洁政治的制度基础
美国和中国在非洲之角外交政策的比

科目列表

博士论文    

 

 

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探微

 

     论文目录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绪论第12-27页

 一、研究现状第12-22页

 二、研究思路第22-27页

第一章 陈寅恪学术渊源与治学历程第27-56页

 第一节 读书生涯与所受影响第27-41页

  一、开蒙时期之旧学教育第27-36页

  二、青少年代之西学浸染第36-41页

 第二节 学术思想与治学历程第41-56页

  一、中国文化本位的学术立场第41-47页

  二、归国后治学分期与文学研究方法第47-56页

第二章 文学研究方法——原典比照第56-80页

 第一节 “原典比照”的学术渊源第56-64页

  一、“原典比照”的国学熏陶第57-61页

  二、“原典比照”的西学浸染第61-64页

 第二节 陈寅恪“原典比照”的理论实践第64-80页

  一、陈寅恪的比较观——具历史演变及系统异同之观念第64-66页

  二、“原典比照”方法特点——文化本原的语言基础研究第66-69页

  三、陈寅恪“原典比照”的分期研究第69-80页

第三章 文学研究方法——诗史互证第80-101页

 第一节 “诗史互证”的学术背景第80-94页

  一、对“诗史互证”传统的承传第80-89页

  二、对德国“历史主义”的吸纳与超越第89-94页

 第二节 “诗史互证”的具体实践第94-101页

  一、“诗史互证”的运用依据——中西诗歌的歧异第94-97页

  二、“诗史互证”的研究实践——以《元白诗笺证稿》为对象第97-101页

第四章 文学研究方法——了解之同情第101-127页

 第一节 “了解之同情”法释名与溯源第101-117页

  一、“了解之同情”法释名第101-103页

  二、“了解之同情”法之西学寻根第103-110页

  三、“了解之同情”法之传统溯源第110-117页

 第二节 “了解之同情”法之选用与实践第117-127页

  一、新史学与陈寅恪“心史”研究第117-119页

  二、“了解之同情”法的实际运用——以《论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为对象第119-127页

结语第127-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7页


 

论文编号BS2211436,这篇论文共13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47.9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68.5元 。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本文关键词:陈寅恪的文学研究方法探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fanglishiwenhua/82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9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