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初中男生攻击行为的干预:认知行为取向与认识领悟取向

发布时间:2016-09-22 13:13

  本文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师范大学》 2008年

初中男生攻击行为的干预:认知行为取向与认识领悟取向

黄显超  

【摘要】: 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和攻击倾向进行干预是研究青少年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界对攻击性青少年进行的干预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其中就突出的是团体心理辅导。研究主要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攻击性青少年是否真有实效,比较了两种产生于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心理辅导取向对攻击性青少年的辅导效果。研究以18名高攻击性初中男生为被试,以攻击行为教师评量表和攻击倾向量表为工具,采用单因素前后测被试间设计,比较了认知行为取向团体辅导(实验组1)和认识领悟取向团体辅导(实验组2)以及控制组被试之间的攻击行为和攻击倾向。研究得出了如下结果: (1)辅导结束三天,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行为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实验组2被试在攻击行为表现上有显著差异。 (2)辅导结束三周和9个月,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行为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实验组2被试在攻击行为表现上没有显著差异。 (3)辅导结束三天,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实验组2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4)辅导结束三周,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总体攻击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四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2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和实验组2被试与控制组在攻击倾向的报复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两个实验组被试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和推诿责任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实验组2被试之间在攻击倾向及其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5)辅导结束9个月,实验组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1被试与实验组2被试在攻击倾向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倾向的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四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认为团体辅导对减少攻击性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有一定的即时辅导效果,没有持续的辅导效果;对减弱攻击性青少年的攻击倾向没有即时辅导效果;对减少攻击性青少年获得自尊、合理化、报复和推诿责任行为有一定时间的持续辅导效果,但是没有长期的持续辅导效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44.2;G635.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部分 绪论8-19
  • 1 背景8-9
  • 2 文献综述9-16
  • 2.1 攻击的定义9-11
  • 2.2 攻击的理论11-14
  • 2.2.1 攻击的生物学理论11-12
  • 2.2.2 攻击的精神分析理论12
  • 2.2.3 攻击的行为主义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12
  • 2.2.4 攻击的认知行为理论12-13
  • 2.2.5 攻击的认识领悟理论13-14
  • 2.3 攻击的干预研究14-16
  • 3 本研究的概念界定16
  • 4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6-19
  • 4.1 问题提出16-17
  • 4.2 研究假设17-19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19-47
  • 1 目的19
  • 2 方法19-23
  • 2.1 被试19
  • 2.2 工具19-20
  • 2.3 实验设计20-21
  • 2.4 程序21-23
  • 2.4.1 辅导方案的制订21-22
  • 2.4.2 辅导过程22-23
  • 3 结果与分析23-38
  • 3.1 研究基本数据23-26
  • 3.2 研究统计结果与分析26-35
  • 3.2.1 辅导对被试攻击行为的效果26-28
  • 3.2.2 辅导对被试攻击倾向的效果28-35
  • 3.3 访谈对辅导效果的补充35-38
  • 3.3.1 实验组1的一个被试访谈35-36
  • 3.3.2 实验组2的一个被试访谈36-37
  • 3.3.3 辅导结束后的最后一次访谈37-38
  • 4 讨论38-42
  • 4.1 影响被试攻击行为辅导效果的因素38-40
  • 4.2 影响被试攻击倾向辅导效果的因素40-41
  • 4.3 不同理论取向对被试攻击辅导效果的影响41-42
  • 5 研究不足与展望42-45
  • 5.1 研究不足42-43
  • 5.2 研究展望43-45
  • 6 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6
  • 致谢56-5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贤利;;认识领悟疗法与学生的思想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2 王道中;攻击性倾向学生的心理辅导个案报告[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年04期

    3 李学斌;中国大陆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原因分析[J];河北学刊;1998年02期

    4 吴建玲;胡连新;;大规模短程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5期

    5 贺光辉;;新时期青少年越轨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2007年02期

    6 陈欣欣;澳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未来趋势及其控制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1999年02期

    7 魏章柱;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J];社会;2003年05期

    8 林媛;吕涛;;记一以精神分析为背景的团体成长小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卢兴亚;;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世平,乐国安;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鲍立铣;越轨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晓丽;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的调查与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3 杨婉秋;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邓丽冰;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之准备课程对违法青少年的攻击倾向行为的辅导效果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俞晓歆;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高级情感培养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井铭;我校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郭玲霞;张勃;张华;;张掖市耕地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3 唐步龙;;江苏林农购买苗木决策因素的主成分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4 刘爱华;;克拉丽莎的自我追寻历程——用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达洛维夫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5 罗柯;;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6 石晓琳;;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胡岚;刘翠翠;秦红霞;;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后不同形式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王俊杰;;对中学生校园暴力现象自身因素的分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高冬东,李晓玉;浅谈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吴青枝;;一例大学生社交恐惧心理障碍的干预案例报告[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琳;;活动渗透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俊杰;;对校园暴力概念的商讨与界定[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芝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模式[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孙河川;鲁良;刘文钊;郝妍;;芬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的启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国琴;;试论课程化团体心理辅导中需要平衡的几组关系[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6 郭晓薇;;团体咨询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探索[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黄立;龙玉梅;;“少年黑社会”分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吕敬堂;吕大明;张浩;;基于SPSS的农业功能聚类分区方法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张可;张建华;;发展性团体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及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应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史宝康;企业网络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毅;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夷岭;基于组织承诺的企业核心员工激励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珊珊;中国汽车企业吸收能力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洪波;矿难后矿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贺胜德;转型经济中的组织冗余与组织创新、绩效[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冠章;利用科学史传达科学本质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裕豪;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的建构与验证[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樊耘昀;未成年人被害类型与保护性对策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强智;校园暴力视野下的校园警务[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研;论人物的病态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霞;弗洛伊德人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苏静;兼职大学生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侯辉;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建匀;论美感与道德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姬海云;略论社会公德与耻感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林崇德;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4 怀效锋;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8年06期

    5 A.威尔森;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6 郭柏春;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确立的基础:耻感教育[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黄骏;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臧梅;中华耻感文化对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意义浅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9 赵青巍,魏青素;重视培育学生的羞耻感[J];基础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10 管晓静;;山西省未成年人暴力犯罪调查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左彩云;被试的心理因素对普通话成绩的影响[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袁春阳;IRT:理论与应用[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赵向阳,朱滢;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的新工具[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4 徐英平;外语测试类别之理论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时丽娟;;好的人格测验应考虑的几个问题[J];文教资料;2006年09期

    6 蒋玉兰;;从英语阅读考试结果看几个普遍的阅读问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年04期

    7 袁登伟;李德高;;词汇联想及其可操纵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8 蒙晓虹;;客观语言测试的优点与局限及对英语各级考试的指导意义[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9 张丽红;;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焦虑调查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0期

    10 刘晓华;郝兴昌;;错误记忆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N];组织人事报;2002年

    2 姜东、张利民;[N];解放军报;2001年

    3 特约主持人 朱琦 实习记者 陈丹凤;[N];组织人事报;2002年

    4 黄艾禾;[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冯美榕;[N];光明日报;2002年

    7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王翔南;[N];健康报;2001年

    8 张结海;[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魏勤;[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10 曹谦;[N];中国质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琪;汉语隐喻具身认知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2 贵永霞;购房置家行为预测[D];西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睿青;记忆生存加工优势的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郑伟;自我相关信息对冲突任务加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年

    3 刘红瑞;自我及他人决策中调节聚焦对损失规避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晓雷;不同金钱心理类型大学生对金钱的注意偏向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王熠姝;暴力电子游戏对大学生攻击性和情绪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白璐;5-6岁儿童数字估计能力的干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潇;不同距离条件下视觉反应的差异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魏真瑜;最后通牒博弈中的从众效应[D];西南大学;2014年

    9 罗骏章;信任违背对自我—他人重叠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蒋光玉;维族与汉族的情绪差异:文化、性别和注意的作用[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降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0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0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