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初中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6 18:03

  本文关键词:初中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科技大学》 2012年

初中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

彭健  

【摘要】:目的:了解初中生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体行为情况;分析人格特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其他相关因素对初中学生健康水平和个体行为的影响;探讨人格特征、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和个体行为情况的作用模型。 方法:选择武汉市某中学605名初一学生为目标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基本情况和个人行为调查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埃森克人格问卷》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封闭式量表或问卷以匿名、自填方式进行健康筛查和影响因素调查;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1).调查对象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异常量表检出率为80.7%,中、重度异常量表检出率为40.5%,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症状、情绪不平衡、学习压力、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这五个因子。 2).个人行为总得分2.27±0.96,主要表现为玩电子游戏73.4%,离家或企图出走13.2%,打架15%,自杀或企图自杀10.7%。 3).心理健康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与父母交流意愿(OR,95%CI(1.106-3.036))、N情绪不稳定(OR,95%CI(1.204-1.323))、家庭适应性(OR,95%CI(0.950-0.985))旷课或逃学(OR,95%CI(0.146-0.752))、自杀或企图自杀(OR,95%CI(1.368-6.300))。 4).个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最大,其次是父母是否在外地、性别、神经质、家庭亲密度,,和心理健康异常水平。 5).拟合模型一,家庭亲密度对个体行为直接效果为-0.1、间接效果-0.045,总效果为-0.145;家庭适应度对个体行为直接效果为-0.1;间接效果-0.019,总效果为-0.119;神经质对个体行为效果为0.114。 6).拟合模型二,家庭亲密度对健康异常水平直接效果为-0.24;也有间接效果-0.014,总效果为-0.254;家庭适应度对心理健康异常水平为直接效果为-0.1;间接效果-0.017,,总效果为-0.117。神经质对健康异常水平效果为0.034。 结论:该研究对象的初一学生心理健康的异常量表检出率很高,并且中、重度心理问题量表检出率也很高,需要提高警惕和重视。且在情绪稳定型、家庭关系、家庭适应对其存在显著影响,个人行为与心理健康间关系密切。初一学生的个人不良行为整体发生率比较低,健康危害性较高。性别、情绪稳定型、家庭条件、家庭亲密度度对其影响显著。建议针对中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个人行为干预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雷;儿童的问题行为与家庭环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3 杨碧秀,程灶火,袁国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流行学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3期

4 邓厚才;杨敬源;邓冰;庹安写;黄列玉;杨平;包毅敏;;贵阳市3609名中学生心理卫生现况研究[J];贵州医药;2009年04期

5 王小新;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4期

6 侯宇;;中学生心理健康之我见[J];吉林农业;2010年11期

7 曾俊;旷兴萍;王运富;;重庆万州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9年06期

8 刘晓静;;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9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年04期

10 朱媛媛;何元庆;;芜湖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宇;对东北师大附中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教育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景英;中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利非;青少年吸烟的文化成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2 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章永年;实施营养教育对农村婴幼儿营养状况的影响[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4 王大春,汪慧敏;怀宁县实验小学学生贫血现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5 陈军;何泽民;陈敏;王斌;赵巧玲;乔颖;宋天佑;;蚌埠市初中七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01期

6 曾广玉,陶芳标,李教莲;合肥地区学生龋患情况及年代差异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7 曾广玉,祁红;1995年安徽省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病防治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8年01期

8 葛宇;周健;;青少年正畸治疗中的心理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5期

9 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王运彩;;大学师范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刘达伟;;初中学生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条目筛选方法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6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舒彬;邓利康;王永刚;李玥;;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课桌椅卫生学状况调查[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3 赵春红;;某农村中学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郭汲源;贾海涛;侯振成;李继阳;李富和;赵祖安;;北京市某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A];2006年度全国第九次精神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莲娥;唐建良;李婷;;不同性质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震;赵燕莉;;甘南卫校藏汉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比较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毅;;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南通地区为例[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娟娟;张万军;李杰;郑睿智;冯晓明;黄芬;;安徽省某地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9 铁铮;于立群;张爱荣;;应用SCL-90自评量表对天津市盲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兰宗荣;;朱熹旅游的动机与文化人格特征探析[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可丽;中国成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郑庆杰;国企变迁中的工人身份认同与生产政治[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杨春禧;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代军;大连开发区3-6岁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调研及应对[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莺;大学生健康人格及其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后国宏;太仓市农村初中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陈伟珍;高中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陆伟骥;无锡市滨湖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程英;基于学生认知心理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D];苏州大学;2010年

8 刘蓬;初中生睡眠质量、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先俊;赣南老区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人格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牛立然;我国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陈慧平;;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环境要素[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5 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6 李子勋;;主持人语:眼光不能固化[J];父母必读;2000年03期

7 李东石,刘珍妮,陈金莲,梁军林,邝乐平,黄天相,刘业权,钟承宝,梁先锋,全东明,李刚;乐昌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王予东;贺红梅;王增珍;;河南省区县高中生心理及行为问题调查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1期

9 米万均,陈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概况[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霍团英;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心理健康问题[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苑;贵州省农村、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慧,张爱阳;跨越成功的门槛——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杜丽娟;论教师人格完善与心理健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3 张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无忧子信箱[J];心理辅导;2002年12期

5 王艳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健康奇闻[J];健康;2005年11期

7 谭保斌;;论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榆林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吴文胜;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郭庆科,朱凤菊,郭庆荣;青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朱文利;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军超;;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考试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周远清;;教师,呼唤心理健康[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怀宁;;制定心理健康的可操作标准突破青少年发展的心理瓶颈[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4 姜祥智;;海洛因依赖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郭庆科;;心理控制源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何昭红;石艳华;;多元社会型态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积极回应[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C];2010年

7 杜月轩;;浅议职业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廖明英;;自我图式与心理健康[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会法;王华;;心理健康是老年人面临的最大问题[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苗军芙;万梅红;;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格特点研究[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红;[N];吉林日报;2009年

2 记者 杨济泽 通讯员 秦乐乐;[N];连云港日报;2010年

3 本栏撰稿 记者 周俏春 海明威;[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赵秋桂;[N];巴中日报;2009年

5 田鹏 特约记者 郝成涛;[N];解放军报;2010年

6 缪海涛;[N];无锡日报;2005年

7 苏福;[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高虹 季帅;[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丹;[N];榆林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方娟 苏玲;[N];巢湖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艳芬;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3 李逸龙;乐观人格与心理健康、工作绩效的关系及其中介、调节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杨剑;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爱莲;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核心胜任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立敏;印象管理与女性健身活动及心理健康的关系[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艳哲;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张晓峰;武警官兵心理健康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齐原;信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4 莫夏莉;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蔡先锋;体育运动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6 孟淑青;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亮;合肥地区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怡桐;大学生五态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朱佳;《中职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光辉;“大五”人格与应对方式对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初中新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3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3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