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2 21:27

  本文关键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郭春涵

来源:《教育观察·上旬》2013年第01期

[摘 要]从生理、环境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对0-6岁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影响,着重探讨真正影响学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亲子分离及其导致的一系列营养不良、安全没有保障、监管缺失、家庭教育缺失、亲情缺失、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紧张等因素。这种倾向最终向哪方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前留守儿童在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提高个体交往的频率和相处的时间,提升个体的幸福感,从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成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镇,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建设,这也产生了大量弱势留守人员——留守儿童,尤其是学前留守儿童。

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界定及研究这一群体心理行为问题的意义

(一)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界定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指农村地区0-6岁的幼儿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工作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父母或亲友代行使监护权的儿童。他们是一群本应恣意享受父母之爱、尽情撒娇的孩子,却要面临亲子分离之痛。他们本应天真烂漫的笑脸却露出焦虑与无助,本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龄却表现出懦弱、内向。他们是一群在人生刚开始起步时就缺少父母呵护的孩子。

(二)研究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意义

1.现实的警钟,期待关注。小梦茹,一个1岁8个月大的留守小女孩,,从出生不久就由奶奶独自照顾。因为奶奶在家中突然暴毙,无人看管、照顾,独自陪伴奶奶的尸体达七天之久,等到最后被发现时已经昏厥在奶奶的臂弯里,浑身爬满了蛆虫……

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事件背后存在着这样一个事实——学前留守。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更不用说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了。在一些情况下,学前留守对孩子来说面临着生存的挑战,更不用说心理上的创伤了。小梦茹的生命在最后关头被挽救了,而她心灵创伤的愈合却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一现象也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警惕与关注。


  本文关键词: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8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