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4:00

  本文关键词: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和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的数量急剧上升,且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四处流动。他们这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地域的变迁,所处的学习、生存、人际等环境都不利于其健康发展。然而,在这种不利情境中,却有一部分儿童能够适应良好,这就是说有部分流动儿童出现了心理弹性现象。因此,探索其在逆境中积极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无论是对于流动儿童身心的良好发展,还是对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已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对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现状、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以及自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流动儿童非流动儿童。(2)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水平在人口学变量的比较表明:女生男生,年级上的差异各因子不同,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非独生子女家庭流动儿童。(3)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外部危险性因素有:不佳的生活环境,其中包括家庭经济条件不好、人口多、居住面积小、搬家次数多、交往人群文化素质低、社区资源贫乏。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其中包括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夫妻关系不和谐、父母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父母职业不稳定、亲子沟通少关系淡漠。外部的保护性因素有:家事的参与度高,良好的学校学习环境,社会(主要为学校)的支持。影响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内部主要因素为儿童个体的自尊。(4)小学流动儿童的“流动”环境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和自尊,其中间接的方式为主要方式,即“流动”环境通过对自尊的影响实现其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作用。小学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心理弹性存在显著相关,可以预测其心理弹性的发展。
【关键词】:流动儿童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自尊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9-20
  • 1.1 流动儿童心理研究综述9-10
  • 1.1.1 概念界定9-10
  • 1.2 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利因素10-12
  • 1.2.1 生活环境10
  • 1.2.2 人际环境10-11
  • 1.2.3 学习环境11
  • 1.2.4 家庭教育11-12
  • 1.3 流动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12-13
  • 1.4 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13-14
  • 1.4.1 概念界定13-14
  • 1.5 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14-15
  • 1.5.1 危险因素14
  • 1.5.2 保护因素14-15
  • 1.6 心理弹性的测量15-16
  • 1.7 研究范式16-17
  • 1.7.1 以变量为中心范式16
  • 1.7.2 以被试为中心范式16-17
  • 1.8 作用机制17-18
  • 1.9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18
  • 1.9.1 问题提出18
  • 1.10 研究的意义18-19
  • 1.11 研究的总体思路19-20
  • 第二部分 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现状研究20-26
  • 2.1 研究目的20
  • 2.2 研究过程20
  • 2.2.1 研究假设20
  • 2.3 研究方法20-21
  • 2.3.1 被试20
  • 2.3.2 研究工具20-21
  • 2.3.3 统计处理21
  • 2.4 结果与分析21-23
  • 2.4.1 小学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21-22
  • 2.4.2 小学流动儿童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心理弹性水平比较22-23
  • 2.5 讨论23-26
  • 第三部分 小学流动儿童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研究26-35
  • 3.1 研究目的26
  • 3.2 研究过程26
  • 3.2.1 研究假设26
  • 3.3 研究方法26-27
  • 3.3.1 教师访谈26-27
  • 3.3.2 学生访谈27
  • 3.4 教师访谈结果27-29
  • 3.4.1 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27
  • 3.4.2 小学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不佳27-28
  • 3.4.3 小学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不良28
  • 3.4.4 小学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各有所长28-29
  • 3.4.5 影响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内外因素29
  • 3.5 讨论29-30
  • 3.6 学生访谈结果30-33
  • 3.7 讨论33-35
  • 第四部分 小学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35-40
  • 4.1 研究目的35
  • 4.2 研究过程35
  • 4.2.1 研究假设35
  • 4.3 研究方法35-36
  • 4.3.1 被试35
  • 4.3.2 研究工具35-36
  • 4.3.3 统计分析36
  • 4.4 结果与分析36-38
  • 4.4.1 小学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36
  • 4.4.2 小学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回归36-37
  • 4.4.3 小学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的路径分析结果37
  • 4.4.4 小学流动儿童自尊与心理弹性路径模型的检验37-38
  • 4.5 讨论38-40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40-43
  • 5.1 结论40
  • 5.2 教育建议40-43
  • 第六部分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3-44
  • 6.1 研究的不足43
  • 6.2 研究展望43-44
  • 附录44-50
  • 附录1:教师访谈44-45
  • 附录2:学生访谈45-47
  • 附录3:学生问卷47-49
  • 附录4:家长问卷49-50
  • 主要参考文献50-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斌荣;;流动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教育评论;2011年03期

2 蔺秀云;方晓义;刘杨;兰菁;;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及其心理机制[J];心理学报;2009年10期

3 杨磊;;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探析[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4 方晓义;范兴华;刘杨;;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孤独情绪关系上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4期

5 余益兵;邹泓;;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04期

6 肖克;冯帮;;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8年03期

7 申继亮;王兴华;;流动对儿童意味着什么——对一项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J];中国妇运;2007年06期

8 郝传慧;雷雳;;青少年心理弹性的效用与提升[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01期

9 周皓;;流动儿童心理状况及讨论[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10 段成荣,梁宏;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小学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3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