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社交焦虑对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影响机制及其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0:06
   随着科技发展,手机功能愈加完备,手机普及率亦非常高,手机依赖随之出现。以往对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关注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有研究者将手机依赖视为对消极情绪和事件的回避,而社交焦虑作为行为成瘾的易感因子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有关,但社交焦虑如何影响手机依赖并未探明。因此,本研究将考察社交焦虑如何影响高中生手机依赖,并探讨团体辅导对手机依赖干预的重要作用。研究一选取了 1208名高中生,使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青少年社交焦虑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和《反刍分量表》对其手机使用基本情况、社交焦虑、手机依赖、自我概念清晰性以及反刍思维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手机依赖存在年级、性别、使用历史等变量上的显著差异;(2)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和反刍思维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概念清晰性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反刍思维和社交焦虑显著负相关;反刍思维与社交焦虑显著正相关;(3)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反刍思维在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社交焦虑不仅直接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还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反刍思维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研究二基于影响机制研究,以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反刍思维等为切入点对22名高中生手机依赖者进行团体辅导。研究表明团体辅导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的自我概念清晰性、降低了反刍思维,进而减少了高中生的手机依赖,这支持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研究明晰了社交焦虑如何影响高中生的手机依赖,并探讨了团体辅导对手机依赖干预的有效性,丰富了手机依赖研究的相关理论,也有助于指导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的干预和治疗。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手机依赖
        2.1.1 基本界定
        2.1.2 测量工具
    2.2 社交焦虑
        2.2.1 基本界定
        2.2.2 测量工具
    2.3 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
    2.4 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2.5 反刍思维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2.5.1 反刍思维的概念
        2.5.2 反刍思维的测量
        2.5.3 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
    2.6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效应
    2.7 团体辅导
    2.8 团体辅导对手机依赖干预研究的理论依据
        2.8.1 人际沟通理论
        2.8.2 团体动力理论
        2.8.3 自我理论
        2.8.4 正念训练
        2.8.5 社会学习理论
    2.9 团体辅导对手机依赖干预研究的实证依据
    2.10 文献的总结和研究假设的提出
        2.10.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2.10.2 假设的提出
3 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影响机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测量工具
    3.3 结果分析
        3.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3.2 各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3.3.3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3.3.4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4 手机依赖的干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工具
        4.2.3 团体活动时间和地点
        4.2.4 团体名称、性质和规模
        4.2.5 团体辅导过程
    4.3 结果分析
        4.3.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比较
        4.3.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比较
        4.3.3 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
        4.3.4 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
5 讨论
    5.1 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
    5.2 社交焦虑如何影响高中生的手机依赖
        5.2.1 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
        5.2.2 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效应
    5.3 团体辅导干预效果
    5.4 本研究的价值与局限
        5.4.1 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5.4.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5.5 教育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团体辅导过程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悦言;;高中生自尊、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的关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25期

2 袁瑞霞;;儿童和青少年社交焦虑:从理解到治疗[J];汉字文化;2019年16期

3 黎卓承;邹增丽;张琼;;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注意力的中介作用[J];广西教育;2019年23期

4 孙梦圆;刘堃;;孤独感在中学生社交焦虑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年06期

5 陆爱桃;郑爽;李美荣;洪秀秀;凌虹;;自尊、社交焦虑与生活满意度:基于失明/正常视力青少年的有中介调节模型(英文)[J];应用心理学;2019年01期

6 蔡勇;;大学生社交焦虑?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J];中外企业家;2018年33期

7 李迪;;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设计[J];职教通讯;2019年02期

8 马俊军;安连超;;反刍思维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探新;2019年03期

9 李大林;黄梅;吴文峰;;农村小学4-6年级留守儿童自尊、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2期

10 李昳;陆桂芝;金童林;马雪玉;蒋怀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自我关注和人际需求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敬阳;社交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许书萍;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解释偏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锦亚;亚健康研究之二—用复合性国际诊断问卷对亚健康评估量表的验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4 余香莲;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和注意控制的特点、神经机制及关系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5 罗笠铢;焦虑和抑郁特质与催产素对面孔加工的影响:fMRI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丽娜;个案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交焦虑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妩怡;大学生自我构念、认知情绪调节与社交焦虑的现状及其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3 钟小溪;男性吸毒人员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红;高社交焦虑大学生对负性评价恐惧的内隐态度及其干预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5 李人军;个案工作介入高中生社交焦虑的实务研究[D];井冈山大学;2019年

6 杜婵;在校大学生社交焦虑的调查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8年

7 李菲;社交焦虑青少年的解释偏向特点[D];郑州大学;2019年

8 艾俊梅;高中生正念水平与社交焦虑的关系: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D];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

9 李文婉;初中生心理虐待与社交焦虑的关系:孤独感与自卑的中介作用[D];河北大学;2019年

10 王明杰;农村高年级小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质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93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93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