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及初步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1 06:01

  本文关键词: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及初步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评估黑暗十二条(Dirty Dozen,DD)与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Short Dark Triad,SD3)这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在我国的适用性,探究大学生黑暗三联征的性别差异。使用修订后的DD中文版考察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并探讨黑暗三联征大学生的自发心理化水平。方法通过翻译-回译法获得DD与SD3中文版,合并使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CBF-PI-B)、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577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并获得有效数据。抽取部分大学生(n=413),使用修订后的DD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与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数据。抽取黑暗三联征高低分组中部分学生(n=30)进行眼动实验并搜集数据。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DD中文版具有良好的的结构效度(X2/df=3.086,NFI=0.930,CFI=0.951,GFI=0.928,RMSEA=0.077),且各项目载荷均大于0.50。(2)SD3中文版的结构效度不理想(X2/df=2.893,NFI=0.661,CFI=0.746,GFI=0.809,RMSEA=0.073),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建构的模型及其修正模型均与实际数据拟合不佳。(3)DD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7-0.902之间,间隔6周的重测信度在0.725-0.879之间。基于原量表的三因子结构,SD3中文版总分及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484-0.830之间,重测信度在0.330-0.784之间。(4)DD与SD3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标关联效度,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与神经质正相关,且相关显著(p0.01),与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负相关,且相关显著(p0.05-0.01),自恋与大五人格各因子均正相关,且相关显著(p0.01)。DD与SD3中文版总分及其各因子与攻击行为总分及其各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5)男性被试的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非计划冲动性、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攻击行为总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性被试(p0.01),女性被试的行动冲动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自恋、愤怒、敌意和指向自我的攻击性、冲动性总分、认知冲动性因子均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6)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与冲动性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自恋与冲动性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7)男性被试精神病态与愤怒、指向自我的攻击性的相关系数,自恋与冲动性的相关系数均高于女性被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isher′z=1.68-1.87,p0.05)。(8)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自恋对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总预测作用率为33.6%;行动冲动性对攻击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预测作用率为10.6%;非计划性和认知冲动性不能预测攻击行为。(9)行动冲动性在马基雅维里主义与攻击行为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量为22.7%,行动冲动性在精神病态与攻击行为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量为23.9%。(10)黑暗三联征高低组自发心理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各因子与自发心理化相关不显著(p0.05)。结论(1)DD中文版除自恋因子有待改进外,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相关研究。而囿于文化差异,国内学者使用SD3宜慎重。(2)马基雅维里主义者或精神病态者冲动性水平越高,其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3)黑暗三联征之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因子有着相似的外在行为和相关模式,而自恋则与之不同,似乎可以把自恋从以操纵性和冷酷无情为核心的黑暗特质中分离出来。(4)黑暗三联征个体不存在自发心理化这个思维优势。
【关键词】:黑暗三联征 冲动性 攻击行为 自发心理化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文献综述12-22
  • 1.1 黑暗三联征研究综述12-17
  • 1.1.1 黑暗三联征的概念形成与特征12-14
  • 1.1.2 黑暗三联征的结构和性别差异14-15
  • 1.1.3 黑暗三联征的测量15-16
  • 1.1.4 黑暗三联征与大五人格16
  • 1.1.5 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16-17
  • 1.1.6 黑暗三联征与冲动性17
  • 1.2 攻击行为研究进展17-19
  • 1.2.1 攻击行为的概念17-18
  • 1.2.2 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18-19
  • 1.3 冲动性研究进展19-22
  • 1.3.1 冲动性的概念19-20
  • 1.3.2 冲动性对个体行为的影响20-22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3
  • 2.1 研究目的22
  • 2.2 研究意义22-23
  • 3 研究一: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版的信效度检验23-31
  • 3.1 问题的提出23
  • 3.2 研究方法23-25
  • 3.2.1 研究对象23
  • 3.2.2 研究工具23-24
  • 3.2.3 研究过程24-25
  • 3.3 研究结果25-28
  • 3.3.1 DD与SD3 中文版的结构效度25-26
  • 3.3.2 DD与SD3 中文版的效标关联效度26-27
  • 3.3.3 DD与SD3 中文版的信度分析27-28
  • 3.3.4 DD与SD3 中文版的性别差异检验28
  • 3.4 讨论28-31
  • 3.4.1 DD与SD3 中文版的结构效度28
  • 3.4.2 DD中文版的信度和效标关联效度28-29
  • 3.4.3 DD与SD3 中文版的性别差异检验29-31
  • 4 研究二: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31-42
  • 4.1 问题的提出31
  • 4.2 研究方法31-32
  • 4.2.1 研究对象31
  • 4.2.2 研究工具31-32
  • 4.2.3 研究过程32
  • 4.3 结果32-38
  • 4.3.1 大学生各变量的性别差异检验32-33
  • 4.3.2 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和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33-34
  • 4.3.3 不同性别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和攻击行为的相关分析34-35
  • 4.3.4 黑暗三联征、冲动性对攻击行为的回归分析35-36
  • 4.3.5 大学生行动冲动性在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检验36-38
  • 4.4 讨论38-42
  • 4.4.1 性别对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和攻击行为的影响38-39
  • 4.4.2 大学生黑暗三联征、冲动性和攻击行为的关系39-40
  • 4.4.3 行动冲动性在黑暗三联征与攻击行为间的中介效应40-42
  • 5 研究三:运用眼动指标探测黑暗三联征与自发心理化的关系. 3142-45
  • 5.1 问题的提出42
  • 5.2 研究方法42-43
  • 5.2.1 研究对象42
  • 5.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42
  • 5.2.3 实验程序42-43
  • 5.2.4 数据处理43
  • 5.3 结果43-44
  • 5.3.1 高低组黑暗三联征个体的眼动指标43
  • 5.3.2 黑暗三联征各因子与眼动指标的关系43-44
  • 5.4 讨论44-45
  • 6 结论45-46
  • 7 研究特色与不足46-47
  • 参考文献47-51
  • 附录51-56
  • 个人简历56-57
  • 致谢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贵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2 刘彩萍;谢斌;林治光;卞茜;程文红;;青少年冲动攻击行为与应激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的关系初探[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年09期

3 耿耀国;常国胜;李丽;孙群博;黄婧宜;;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特质研究述评[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4 耿耀国;孙群博;黄婧宜;朱远征;韩晓红;;黑暗十二条与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版的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的信效度检验及初步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8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