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识别电位和N170是否同源同质—快速流刺激范式效度检验

发布时间:2017-04-11 05:23

  本文关键词:识别电位和N170是否同源同质—快速流刺激范式效度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物体识别(包括阅读)的过程十分迅速,在看见物体后300毫秒内大脑就会进行许多关键信息的处理,我们可以利用ERP技术加深对早期视觉信息处理的理解。本论文主要关注在认知神经科学中为人所熟知的两个ERP成分:N170和识别电位(Recognition potential, RP)。N170和RP分别是发生在约170ms和250ms的ERPs,它们对文字信息都比较敏感。用来诱发RP的范式被称为RSS (Rapid stream stimulation)范式,RP的相关文章均认为该范式能够提高ERP的信噪比,并且由此获得的ERP成分与心理过程间的关系更为单纯。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文献提到该范式相对于哪个范式而言更好。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对RSS范式进行评估,为此我们必须先找到可以用来比较的对象。N170和RP脑电反应发生的时间窗口不同,但二者有很多共性。二者是否代表两个不同阅读阶段的问题存在疑点。因此,我们先证明N170和RP同源同质,再对比二者的诱发范式。N170和RP研究中的实验刺激、观测的电极位置或者可能的发生源基本相似(Bentin et al.,1999; Martin-Loeches et al.,2005);这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范式和潜伏期,我们怀疑RP的潜伏期更长是由目标之前的掩蔽导致的。为了验证该问题,实验一使用简化之后的RSS范式,由于RSS范式里目标刺激总是紧接着掩蔽出现,而诱发N170的操作中则一般没有前掩蔽,于是我们控制前掩蔽和目标刺激之间的间隔来观察目标诱发的成分会如何变化。结果证明了我们的假设:N170和RP之间过渡阶段的ERP成分潜伏期随着间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指数衰减函数(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可以很好地拟合这个过程,且这个变化过程的速率可以通过前掩蔽的潜伏期预测;不同条件下目标N1 (RP/N170/其他条件下的N1)的地形图相似;另外,VPP (vertex positive potential)可以很好地预测目标N1的波幅和潜伏期。我们的结果证明了RP和N170是同源同质的。实验二以文字和面孔倒置效应为反应指标,对比了RSS范式和普通N170的范式的异同用以揭示RSS范式的效度。结果显示,在RSS范式下倒置效应的效应更大,RSS范式下所得到的效应和过去大多数N170的相关结果一致;另外,研究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发现,RP和N170的地形图结果高度一致,进一步支持了RP和N170同源同质的观点。综合研究中两个实验的结果,我们给出了N170和RP同源同质的各方面证据,并且进一步发现RSS范式相比于普通N170的范式有相对良好的效度。这些结果同时也说明了N170和RP可能反映了同一个文字加工阶段,此外,RSS范式可作为N170研究中有力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N170 识别电位 文字识别 掩蔽 倒置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21
  • 1.1 文字识别诱发的识别电位12-18
  • 1.1.1 诱发识别电位的范式12-15
  • 1.1.2 记录RP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发生源15-16
  • 1.1.3 识别电位所反映的心理过程16-18
  • 1.2 文字诱发的N17018-19
  • 1.2.1 诱发N170的范式18
  • 1.2.2 记录N170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发生源18
  • 1.2.3 N170所反映的心理过程18-19
  • 1.3 总结19-21
  •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案21-29
  • 2.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21-22
  • 2.1.1 在对RP进行功能解释时没有考虑RP的位置21
  • 2.1.2 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RP和N170是不同的ERP21-22
  • 2.1.3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RSS范式能提高信噪比22
  • 2.2 我们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22-23
  • 2.2.1 研究问题22-23
  • 2.2.2 研究方法23
  • 2.3. 研究假设23-24
  • 2.4. 实验方案24-29
  • 2.4.1 实验一思路24-25
  • 2.4.2 实验二思路25-26
  • 2.4.3 工具26-27
  • 2.4.4 实验刺激选择27-29
  • 3 实验研究29-49
  • 3.1 实验一:N170和RP的同质性实验29-38
  • 3.1.1 实验目的29
  • 3.1.2 材料和方法29-31
  • 3.1.3 脑电记录与分析31-33
  • 3.1.4 实验结果33-38
  • 3.2 实验二:RSS范式效度实验38-49
  • 3.2.1 实验目的38
  • 3.2.2 方法38-40
  • 3.2.3 脑电记录与分析40-41
  • 3.2.4 实验结果41-49
  • 4 综合讨论与结论49-56
  • 4.3 总论53-54
  • 4.4 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54-56
  • 参考文献56-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莹;马少平;孙茂松;朱小燕;金奕江;李国华;;计算机语言学方法在中文文字识别后处理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1996年02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俊;黄开竹;于浩;岩见田均;;面向中国市场的文字识别技术研发[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吴雅楠;李建华;;一种基于DSP的文字识别方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岩;;中华民族文字识别统一平台(TH-OCR~汶)系列研究成果及应用[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中文信息处理重大成果汇报展资料汇编[C];2006年

4 王景中;霍超;;基于OCR技术的盲用阅读器设计[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 谭明裕 肖慧清;文字识别利器——ABBYY Finereader[N];电子报;2013年

2 记者 张建琛;文字识别技术为手机“扫盲”[N];科技日报;2005年

3 ;阿拉伯文文字识别系统[N];科技日报;2000年

4 兰笔小梦;认出图像中的文字[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我国文字识别技术进入应用新阶段[N];人民邮电;2004年

6 朱桐;我国文字识别技术进入全新应用阶段[N];中国企业报;2004年

7 河北 张青杨;提高OCR识别效率的诀窍[N];电脑报;2005年

8 克集;少数民族文字识别系统研制成功[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机器猫;对《巧妙消除水印对文字识别的影响》一文的补充[N];电脑报;2004年

10 清萱;清华东方文字识别技术(OCR)达国际领先水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超;降维算法和手写文字识别中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程艳芬;离线阿拉伯手写体光学文字识别方法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敏;场景文字识别方法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黄佳;基于自然笔画拆分的手写文字识别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3 廖新辉;基于语音提示和文字识别的无障碍移动电子书朗读器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6年

4 黄攀;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文字识别[D];浙江大学;2016年

5 罗灿煌;识别电位和N170是否同源同质—快速流刺激范式效度检验[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6 姚东林;基于安卓的文字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金哲学;基于复杂度朝鲜文字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D];延边大学;2004年

8 张凤;街景影像的文字识别[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9 胡贝贝;用于智能阅读器的文字识别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0年

10 李伟;多字体印刷蒙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识别电位和N170是否同源同质—快速流刺激范式效度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8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