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2:02

  本文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心理弹性是帮助个体成功应对逆境或压力,缓解创伤性事件的消极影响的一种特质。农村留守初中生是当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学生群体,该群体存在着大量厌学、人际交往不良等问题,怎样改善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以使其成功应对学习、生活压力,是当前心理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以江西省三市四所农村中学的初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心理弹性水平、同伴关系水平以及自我概念水平进行测量,探查这些留守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并考察其心理弹性、同伴关系、自我概念间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为改善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以上饶市一所乡村中学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筛选心理弹性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以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在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三个因子上有显著性别差异。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整体水平在年级间具有较显著差异,九年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高于七、八年级学生。2.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属于一般接纳水平。同伴拒绝维度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同伴拒绝水平高于女生。3.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水平偏高。自我概念整体水平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自我概念在三个年级间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八、九年级间差异较显著,九年级学生自我概念水平高于八年级学生。4.同伴关系可以预测心理弹性水平,但是预测程度很低,自我概念对心理弹性能进行较好预测。5.自我概念在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6.对留守初中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改善心理弹性水平具有较好的即时效应。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 心理弹性 同伴关系 自我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1 文献综述8-19
  • 1.1 心理弹性8-12
  • 1.1.1 心理弹性的定义8
  • 1.1.2 心理弹性的研究8-10
  • 1.1.3 心理弹性的作用机制10-12
  • 1.1.4 心理弹性的测评12
  • 1.2 同伴关系12-14
  • 1.2.1 同伴关系的概念12-13
  • 1.2.2 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13
  • 1.2.3 同伴关系的分类及研究13-14
  • 1.2.4 同伴关系的测评14
  • 1.3 自我概念14-16
  • 1.3.1 自我概念的定义14
  • 1.3.2 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14-15
  • 1.3.3 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15
  • 1.3.4 自我概念的测评15-16
  • 1.4 心理弹性、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16-17
  • 1.5 团体心理辅导的综述17-19
  • 1.5.1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17
  • 1.5.2 国内团体心理辅导研究现状17-19
  • 2 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19-29
  • 2.1 研究目的19
  • 2.2 研究假设19
  • 2.3 研究工具及方法19-20
  • 2.3.1 研究工具19-20
  • 2.3.2 统计方法20
  • 2.4 研究程序20
  • 2.5 心理弹性、同伴关系和自我概念的现状20-24
  • 2.5.1 人口学资料20
  • 2.5.2 初中生心理弹性的一般特征20-21
  • 2.5.3 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水平差异比较21
  • 2.5.4 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性别、年级差异检验21-22
  • 2.5.5 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及自我概念的一般特征22-23
  • 2.5.6 同伴关系及自我概念的性别、年级差异23-24
  • 2.6 心理弹性、同伴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相关分析24-29
  • 2.6.1 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24-25
  • 2.6.2 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回归分析25-27
  • 2.6.3 自我概念在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27-29
  • 3 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29-33
  • 3.1 研究目的29
  • 3.2 研究假设29
  • 3.3 研究工具29
  • 3.4 筛选被试29
  • 3.5 实验设计29-30
  • 3.6 团体心理辅导程序30
  • 3.6.1 团体心理辅导方案30
  • 3.6.2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30
  • 3.7 结果分析30-33
  • 3.7.1 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前测差异比较30-31
  • 3.7.2 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差异比较31
  • 3.7.3 干预组前后测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31-32
  • 3.7.4 对照组前后测心理弹性的差异检验32-33
  • 4 讨论与分析33-37
  • 4.1 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基本情况33-34
  • 4.2 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的基本情况34
  • 4.3 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的关系34-35
  • 4.4 留守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35
  • 4.5 自我概念在同伴关系与心理弹性间的中介作用35-36
  • 4.6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分析36-37
  • 5 结论与不足37-38
  • 5.1 研究结论37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37-38
  • 参考文献38-41
  • 附录41-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6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7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8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9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10 陶丽娜;;心理弹性共有观探析[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留守初中生同伴关系、自我概念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心理弹性干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8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c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