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0 03: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在青少年情感素质和青年情感素质研究的基础上,对希望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所谓希望感是指对未来充满积极期待的生活情感。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希望感,将对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结构式访谈法编制大学生希望感问卷,并将其用来调查大学生希望感;然后运用团体行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ERP实验)探索希望感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验证希望感对创造性思维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希望感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大学生希望感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共19个题项,主要从积极期待、积极投入、积极体验和积极应对四个方面来测量大学生的希望感水平。(2)大学生希望感总体呈现中等偏上的积极正向范畴,但仍有提升的空间。(3)大学生希望感在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女生的希望感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希望感水平。(4)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在性别、成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希望组、绝望组和控制组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希望组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上得分高于绝望组和控制组,绝望组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上得分低于控制组;(6)实验后报告不同希望感水平的三组被试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存在显著差异,自评希望组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上得分高于自评绝望组和未激发组,自评绝望组在创造性思维及其各分项上得分低于未激发组;(7)相对于希望情绪被诱发前,个体在希望情绪得到诱发后其远距离联想任务成绩得到显著提升。而且,脑电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个体在希望情绪被诱发后,脑电的N1波幅更大,P300更正。
【关键词】:大学生 希望感 创造性思维 N1 P300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引言11-14
  • 第1章 研究综述14-29
  • 1.1 希望感的理论——情绪与认知之争14-20
  • 1.1.1 希望感的情绪观14-17
  • 1.1.1.1 哲学界定14
  • 1.1.1.2 行为理论观点14
  • 1.1.1.3 辞源学观点14
  • 1.1.1.4 社会建构观点14-15
  • 1.1.1.5 临床心理学观点15-16
  • 1.1.1.6 希望感的大众观16
  • 1.1.1.7 希望感的评估模型16-17
  • 1.1.2 希望感的认知观17-18
  • 1.1.3 整合观18-20
  • 1.2 希望感的测量20-26
  • 1.2.1 自我报告法20-25
  • 1.2.1.1 1975 年希望量表(The 1975 Hope Scale)20
  • 1.2.1.2 米勒希望量表(Miller Hope Scale ,简称MHS)20
  • 1.2.1.3 预期平衡量表和希望指数(The Expected Balance Scaleand the Hope Index:Measuring Two Sides of Hope)20-21
  • 1.2.1.4 Snyder的希望量表21-23
  • 1.2.1.5 南非希望量表23
  • 1.2.1.6 精神分裂患者希望量表( Schizophrenia Hope Scale , SHS-9)23-25
  • 1.2.2 观察法25
  • 1.2.3 叙事法25-26
  • 1.3 对以往研究的反思26
  • 1.3.1 研究概念的不足26
  • 1.3.2 研究工具的不足26
  • 1.3.3 研究方法的不足26
  • 1.4 研究构思26
  • 1.5 研究目的26-27
  • 1.6 研究意义27
  • 1.6.1 理论意义27
  • 1.6.2 实践意义27
  • 1.7 研究思路27-29
  • 第2章 大学生希望感的理论构想与问卷编制29-39
  • 2.1 大学生希望感的理论构想29
  • 2.2 问卷编制与初测29-35
  • 2.2.1 初始问卷的形成29-30
  • 2.2.2 被试30-31
  • 2.2.3 数据分析31
  • 2.2.4 结果与分析31-35
  • 2.2.4.1 初始问卷的描述性统计31
  • 2.2.4.2 临界比率值(CR值)和题总相关31-32
  • 2.2.4.3 因素分析的适当性检验32-35
  • 2.3 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35-38
  • 2.3.1 问卷的信度检验35
  • 2.3.2 效度分析35-38
  • 2.3.2.1 内容效度35
  • 2.3.2.2 结构效度35-37
  • 2.3.2.3 校标效度37-38
  • 2.4 讨论38
  • 2.5 结论38-39
  • 第3章 大学生希望感的现状调查39-46
  • 3.1 引言39
  • 3.2 方法39-40
  • 3.2.1 被试39
  • 3.2.2 工具39-40
  • 3.2.2.1 大学生希望感问卷39-40
  • 3.2.3 程序40
  • 3.2.4 数据处理40
  • 3.3 结果与分析40-43
  • 3.3.1 大学生希望感的总体现状40-41
  • 3.3.2 大学生希望感的性别差异41
  • 3.3.3 大学生希望感的年级差异41-42
  • 3.3.4 大学生希望感在是否独生方面的差异42
  • 3.3.5 大学生希望感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42-43
  • 3.4 讨论43-45
  • 3.4.1 大学生希望感的总体特点43
  • 3.4.2 大学生希望感的性别差异分析43-44
  • 3.4.3 大学生希望感的年级差异分析44
  • 3.4.4 大学生希望感在是否独生方面的差异分析44-45
  • 3.4.5 大学生希望感在生源地方面的差异分析45
  • 3.5 结论45-46
  • 第4章 大学生希望感对创造性思维影响的行为研究46-61
  • 4.1 引言46-47
  • 4.2 方法47-50
  • 4.2.1 被试47
  • 4.2.2 研究工具与材料47-49
  • 4.2.3 程序49-50
  • 4.2.4 数据处理50
  • 4.3 结果50-56
  • 4.3.1 希望组、绝望组和控制组希望感得分的比较51-52
  • 4.3.2 不同性别创造性思维得分的比较52
  • 4.3.3 不同成绩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比较52-54
  • 4.3.4 不同组别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比较54
  • 4.3.5 自评不同希望感水平被试的创造性思维的比较54-56
  • 4.3.6 高低希望感组被试的创造性思维的比较56
  • 4.4 讨论56-59
  • 4.4.1 不同性别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分的差异57-58
  • 4.4.2 不同成绩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分的差异58
  • 4.4.3 不同组别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分的差异58-59
  • 4.4.4 不同自评组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分的差异59
  • 4.4.5 高低希望感组创造性思维得分的差异59
  • 4.5 结论59-61
  • 第5章 大学生希望感对创造性思维影响的ERP研究61-68
  • 5.1 引言61
  • 5.2 方法61-65
  • 5.2.1 被试61-62
  • 5.2.2 实验材料62
  • 5.2.3 实验程序62-63
  • 5.2.4 脑电记录和分析63-65
  • 5.3 结果65-66
  • 5.3.1 行为数据65
  • 5.3.2 脑电数据65-66
  • 5.4 讨论66-67
  • 5.5 结论67-68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68-71
  • 6.1 研究总结68
  • 6.2 研究创新68-69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69-71
  • 6.3.1 研究不足69-70
  • 6.3.2 研究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80
  • 附录80-88
  • 附录一:大学生希望感开放式问卷80-81
  • 附录二:大学生希望感初始问卷(29 个项目)81-82
  • 附录三:大学生希望感正式问卷(19 个项目)82-84
  • 附录四:创造性思维测验84-86
  • 附录五:创造性思维测验中物品用途测验和图形组合测验的评分标准86-87
  • 附录六:部分谐音歇后语87-88
  • 致谢88-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宝田;开发你的创造性思维(一)[J];中国人才;2000年02期

2 徐光志;论创造性思维的美学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3 周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4期

4 韩跃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李彩萍;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刘兵,黄洁仪;论运动员创造性思维的激励[J];辽宁体育科技;2000年01期

7 粟丹倪,丘隶;关于开拓艺术创造性思维的几个思路[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董振域;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J];发明与革新;2002年09期

9 胡敏;写作的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布和;论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春萍;胡万龙;;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2 张艳;;药理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A];第六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唐敬豪;;影视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科学素质的探究[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李平坚;;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李嘉曾;;创造本质的哲学阐释与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哲学总结[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6 王跃新;;遵循自然与自觉统一的创造性思维发生逻辑[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洪胜;;创造性思维:天才成功密码[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石桂秀;;在相似中升华——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徐宏伟;;认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与方法[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浩;;略论兴趣、爱好与创造性思维[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池丽萍;什么是创造性思维[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江苏省姜堰中学 张顺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3 梁茂春;研究生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吕淑华;二十一世纪与人的创造性思维[N];中华新闻报;2001年

5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东北大学教授 罗玲玲;解析创造性思维特征[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张国栋;障碍不除创新难[N];天津日报;2008年

8 杨顶 西和县何坝镇山岐小学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N];陇南日报;2009年

9 李够娣;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N];晋中日报;2010年

10 吉林省梨树县十家堡镇第一中学 高珂;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洋;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柏永全;技术创新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探究[D];东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璐;创造性思维主体的建构与提升[D];郑州大学;2005年

2 王辉;论创造性思维的机制与方法[D];郑州大学;2004年

3 崔滨;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倩;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5 张晶;用3D打印手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林艳;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7 文明;大学生提问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郭璇;初中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潘仲君;情绪对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洋;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培养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希望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7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2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