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黑白分明: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

发布时间:2017-04-24 15:06

  本文关键词:黑白分明: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道德判断一直是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早期如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推理的研宽方法对道德判断的研究有着重要影响,认为道德推理是道德判断的唯一影响因素(e.g., Kohlberg, Levine, Hewer,1983),但是近来关于道德判断的研究更集中于非理性的过程,并将其视为道德考虑非常重要的因素。Haidt (2001)提出的社会直觉模型,认为个体道德判断的加工过程是在无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而后再为自己的判断寻求合理的解释。的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厌恶情绪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e.g., Eskine, Kacinik, Prinz 2011; Schnall, Haidt, Clore, Jordan,2008; Wheatley Haidt,2005)。 Schnall, Benton和Harvey (2008)将两组被试暴露于不同气味,相比没有暴露于恶臭气味的被试,被暴露于恶臭气味环境的被试更加认为如撒谎、偷盗等道德违反行为是错误的。此外,有研究表明,身体厌恶的体验和道德谴责的体验涉及相似的大脑结构(e.g., Moll, Oliveira-Souza, vlolll, Ignacio, Bramati. Caparelli-Daquer,2005)。因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诸如厌恶的情绪可以改变道德判断。尽管,有充足的情绪研究支持了社会直觉模型,但是其中的一般主张,即直觉对道德判断有影响,还未得到充分的考察。Zarkadi和Schnall (2013)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关主附带的黑白视觉线索是否能够对道德判断产生效应。该研究通过给被试呈现不带任何情感效价的视觉线索来探索这一关系,发现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本研究采用Zarkadi和Schnall (2013)的实验范式,继续检验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极化效应,采用不同于Zarkadi和Schnall (2013)使用的道德判断材料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考察各种因素对道德判断的效应的中介也是道德判断研究关注的重点。Chiou和Cheng (2013)发现,明亮会启动个体的道德概念,从而影响个体的道德行为。据此,本研究考察了道德突出是否是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中介因素。为了更具体地考察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以及其间的中介效应,使用抽象的负性社会问题、道德两难情境作为为道德判断的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设计3个实验,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1)附带的视觉线索——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有什么影响?(2)黑白视觉对比的视觉线索是否通过道德突出影响道德判断?研究得到了以下结论:(1)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即,黑白视觉对比背景使得个体将负性的社会问题判断得更不道德,将道德两难情景中的行为判断得更偏离中性判断;(2)个体对不道德词语的正确分类比对道德词语的正确分类要慢,即个体存在对不道德的注意偏向。
【关键词】:道德判断 黑白 视觉对比 隐喻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9
  • 1.1 概念隐喻理论对隐喻的解释9-10
  • 1.2 道德隐喻的研究10-12
  • 1.2.1 垂直空间隐喻10
  • 1.2.2 洁净隐喻10-11
  • 1.2.3 颜色隐喻11
  • 1.2.4 温度隐喻11
  • 1.2.5 其他隐喻11-12
  • 1.3 道德的黑白隐喻12-15
  • 1.3.1 黑白隐喻的社会心理学相关研究13-14
  • 1.3.2 道德黑白隐喻的研究14-15
  • 1.4 道德判断15-17
  • 1.4.1 理性主义模型15-16
  • 1.4.2 社会直觉模型16
  • 1.4.3 加工理论模型16-17
  • 1.5 问题的提出17-19
  • 2 实验一:黑白视觉对比对负性社会问题道德判断的影响19-22
  • 2.1 实验假设19
  • 2.2 实验方法19-20
  • 2.2.1 实验设计19
  • 2.2.2 被试19
  • 2.2.3 实验材料19-20
  • 2.2.4 程序20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20-21
  • 2.3.1 三种视觉背景条件下被试道德判断分数的差异检验20-21
  • 2.3.2 三种视觉背景条件下被试道德判断偏差分数的差异检验21
  • 2.4 讨论21-22
  • 3 实验二: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两难材料道德判断的影响22-25
  • 3.1 实验假设22-23
  • 3.2 实验方法23-24
  • 3.2.1 实验设计23
  • 3.2.2 被试23
  • 3.2.3 实验材料及其评定23
  • 3.2.4 实验程序23-24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24
  • 3.3.1 两种视觉背景条件下道德判断偏差分数的差异检验24
  • 3.3.2 两种视觉背景条件下道德判断分数的差异检验24
  • 3.4 讨论24-25
  • 4 实验三: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及其中介因素25-29
  • 4.1 实验假设25-26
  • 4.2 实验方法26-27
  • 4.2.1 实验设计26
  • 4.2.2 被试26
  • 4.2.3 实验材料及其评定26
  • 4.2.4 实验程序26-27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27-28
  • 4.3.1 两种视觉背景条件下被试道德判断的差异检验27-28
  • 4.3.2 两种视觉背景条件下被试道德判断的偏差分数的差异检验28
  • 4.3.3 道德Stroop效应的检验28
  • 4.4 讨论28-29
  • 4.4.1 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影响28-29
  • 4.4.2 道德Stroop效应29
  • 4.4.3 不道德注意偏向29
  • 5 总讨论29-32
  • 5.1 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的影响29-30
  • 5.2 黑白视觉对比对道德判断极化效应的中介因素30-31
  • 5.3 未来研究方向31-32
  • 6 结论32-33
  • 参考文献33-38
  • 附录138-40
  • 附录240-43
  • 附录343-47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47-48
  • 致谢48-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生;论道德判断的形式[J];求索;1983年04期

2 陈欣银,项宇;我国青少年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90年01期

3 李彦 ,姜珍;道德判断论纲[J];社科纵横;1993年06期

4 ;道德判断的标准[J];甘肃理论学刊;1994年01期

5 白冰河;道德判断的形式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何亚云,冯江平;道德理论的新进展——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式[J];心理科学;2004年05期

7 邢强;;道德判断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4期

8 陈建兵;黄富峰;;论道德判断[J];齐鲁学刊;2006年03期

9 唐嘉荣;;汉语符号系统所传达的道德判断考释——以“德”、“仁”、“和”、“善”为例[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10 徐平;迟毓凯;;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模型述评[J];心理科学;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群;户秀安;柯森;邓一允;;华南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初步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2 莫雷;;5—7岁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岑国桢;李伯黍;;训练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影响的实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4 李晔;鲁铱;陈昭蓉;;判断视角和道德立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袁高依莉;何贵兵;蒋多;;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杨文琪;金盛华;;自我构念与道德判断[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张小英;郑日昌;;小学生道德判断量表的编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林斗秀;周璇;黄娟;张华东;李宏翰;;先前意图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私人意图与社会意图的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张湘一;丁道群;;情绪与道德判断:道德判断中的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杨飞;李明;;道德判断中的具身效应初探[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军宁;道德判断后:中国改革的四个路向[N];中国经营报;2005年

2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3 ;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N];文汇报;2004年

4 夏敏;法律思维与道德判断[N];检察日报;2003年

5 黄力之(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 童星(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那塔利亚·穆祖妮克(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国际项目与地区合作部主任) 胡贝特·海内特(德国达姆施达特理工大学教授、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 徐中振(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俞厚未(上海市社联科研处) 马提那沃(俄罗斯西北行政学院) 李琪(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陈章亮(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凯茜·丹顿(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心理学系教授) 凯瑟琳·亨特 苏珊·汤姆森(加拿大道格拉斯学院犯罪学教授) 丹·德宁(美国乔治亚大学);和谐社会论坛[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陶一桃 ;不要滥用“和谐”[N];浙江日报;2005年

7 李晓岗;美国如何定义“爱国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8 吴旭阳 厦门大学法学院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 秦裕林 北京工业大学国际网络智能研究院、卡内基-摘隆大学心理学系 庄向荣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学院;公平意识可能与生俱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燕继荣;宽容:现代文明的一种核心原则[N];学习时报;2003年

10 尤小刚;一道中国人久违了的家常菜[N];中国艺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黑白分明:黑白视觉对比极化道德判断,,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e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