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5:12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他们的子女成为了“流动儿童”,但是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城市人口对流动人口的歧视让他们无法完全融入社会。歧视知觉是指相对于客观歧视现象而言的一种主观体验,指个体知觉到由于自己所属的群体成员资格而受到有区别的对待,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自尊是人格的基础和核心,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和他人评价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过程,产生内群体和外群体之分,并且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内隐实验法,以北京市公立学校和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为被试,对其施测了个体、群体歧视知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和群体偏爱内隐测验,并利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群体偏爱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群体歧视知觉显著大于个体歧视知觉;公立学校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外群体偏爱;自尊与个体歧视知觉、外群体偏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个体、群体歧视知觉与外群体偏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表现出显著内群体偏爱;自尊与个体、群体歧视知觉、内群体偏爱存在显著相关关系。(3)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个体、群体歧视知觉、内群体偏爱水平显著高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自尊水平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4)公立学校流动儿童个体歧视知觉对外群体偏爱具有显著正预测能力,自尊对外群体偏爱有显著负预测能力;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个体、群体歧视知觉对内群体偏爱具有显著正预测能力,自尊对内群体偏爱有显著负预测能力。
【关键词】: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自尊 群体偏爱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1.文献综述9-19
  • 1.1 流动儿童综述9-11
  • 1.1.1 流动儿童的概念9
  • 1.1.2 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9-10
  • 1.1.3 流动儿童研究存在的不足10-11
  • 1.2 歧视知觉综述11-13
  • 1.2.1 歧视知觉的概念11
  • 1.2.2 歧视知觉的研究现状11-12
  • 1.2.3 歧视知觉研究的不足12-13
  • 1.3 自尊综述13-15
  • 1.3.1 自尊概念13
  • 1.3.2 自尊研究现状13-15
  • 1.4 群体偏爱综述15-17
  • 1.4.1 群体偏爱概念15
  • 1.4.2 内群体偏爱研究15-16
  • 1.4.2.1 内群体偏爱研究现状16
  • 1.4.2.2 内群体偏爱理论解释16
  • 1.4.3 外群体偏爱研究16-17
  • 1.4.3.1 外群体偏爱研究现状16-17
  • 1.4.3.2 外群体偏爱理论解释17
  • 1.5 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相关研究17-19
  • 2.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19-21
  • 2.1 问题提出19-20
  • 2.2 研究假设20-21
  • 3.研究一: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和群体偏爱研究21-29
  • 3.1 研究目的21
  • 3.2 研究方法21-23
  • 3.2.1 研究对象21
  • 3.2.2 研究工具21-22
  • 3.2.3 研究设计22
  • 3.2.4 施测程序22-23
  • 3.2.5 数据处理23
  • 3.3 研究结果23-29
  • 3.3.1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研究23-24
  • 3.3.2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自尊研究24
  • 3.3.3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群体偏爱研究24-27
  • 3.3.4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相关分析27-28
  • 3.3.5 公立学校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回归分析28-29
  • 4.研究二: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和群体偏爱研究29-37
  • 4.1 研究目的29
  • 4.2 研究方法29-31
  • 4.2.1 研究对象29
  • 4.2.2 研究工具29-30
  • 4.2.3 研究设计30
  • 4.2.4 施测程序30-31
  • 4.2.5 数据处理31
  • 4.3 研究结果31-37
  • 4.3.1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研究31-32
  • 4.3.2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自尊研究32
  • 4.3.3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群体偏爱研究32-35
  • 4.3.4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相关分析35-36
  • 4.3.5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回归分析36-37
  • 5.研究三: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和群体偏爱对比研究37-39
  • 5.1 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对比研究37
  • 5.2 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自尊对比研究37
  • 5.3 不同类型学校流动儿童群体偏爱对比研究37-39
  • 6.讨论与建议39-45
  • 6.1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39-40
  • 6.2 流动儿童自尊40
  • 6.3 流动儿童群体偏爱40-41
  • 6.4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41-43
  • 6.4.1 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41-42
  • 6.4.2 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42-43
  • 6.5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回归分析43
  • 6.6 创新与不足43-44
  • 6.7 教育建议44-45
  • 7.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50
  • 附录50-53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53-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芳梅;吴玲;;流动儿童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2 曾守锤;;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8期

3 师保国;徐玲;许晶晶;;流动儿童幸福感、安全感及其与社会排斥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歧视知觉、自尊与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8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