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睡眠剥夺及剥夺后小睡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8 05:09

  本文关键词:睡眠剥夺及剥夺后小睡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睡眠对个体维持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必不可少,人们每天花费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睡眠。快节奏和强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有限的睡眠时间、甚至是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影响到越来越多的人。睡眠剥夺不仅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正常的心理功能,例如使反应时变长、注意力涣散、警觉性降低、记忆成绩下降、决策和执行功能等受到损害。道德判断(moral judgment)是指个体按照道德原则或价值标准,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事件,进行是否符合道德准则的评价过程。大量神经成像的证据表明,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和额顶控制网络(frontoparietal control network,FPC)均参与到道德判断任务中。先前的几项行为研究表明,睡眠剥夺影响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和质量,但是由于实验材料、睡眠剥夺时间及剥夺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一致。此外,小睡(nap)被认为是一项有效克服睡眠剥夺效应的措施,它可以提高注意和警觉能力、加快反应速度、提高任务表现等。然而,我们对小睡在克服睡眠剥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中的作用,以及睡眠剥夺和小睡对道德判断大脑活动的影响还知之甚少。为探究以上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两项实验研究:研究一采用传统的行为学方法考察正常睡眠和睡眠剥夺后道德判断任务的差异。21名健康被试被要求完成两项道德判断任务,一项在一个晚上的正常睡眠后完成(normal sleep,NS条件),另一项在36小时睡眠剥夺后完成(SD条件)。分析发现:与NS条件相比,被试在SD条件下更容易出现违背道德的行为,且消极道德情绪得分显著降低;而在反应时上,NS和SD条件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36小时的睡眠剥夺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正常的道德判断功能。研究二采用道德判断任务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结合的范式,揭示小睡在克服36小时睡眠剥夺对道德判断影响中的作用,及睡眠剥夺和小睡对道德判断任务中大脑活动的影响。18名有效被试完成两项道德判断任务,一项在36小时睡眠剥夺后完成(SD条件),另一项在30分钟小睡后完成(NAP条件)。行为结果表明:与SD条件相比,被试在NAP条件下违背道德的行为显著降低,可能表明小睡后被试的道德判断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然而,并没有发现小睡对道德判断的反应时和被试体验到的消极道德情绪产生有益影响。fMRI结果发现:在SD和NAP两种条件下,DMN和FPC均在道德判断任务中有强的活动,这与先前的道德判断神经成像的研究发现一致。为了考察DMN和FPC在道德判断任务中的动态变化,SD条件和NAP条件的DMN和FPC在4个道德判断组块血氧反应的均值分别被划分为早期(0-10s)、中期(10-20s)、后期(20-30s)三个阶段。与SD条件相比,NAP条件的DMN在中期阶段的活动显著降低;而NAP条件的FPC在后期阶段的活动显著低于SD条件。此外,研究还发现FPC-DMN在NAP条件下有显著的反相关,而这种反相关关系在SD条件下消失。更有意思的是,SD条件的FPC-DMN反相关与个体的消极情绪得分显著负相关,即FPC-DMN反相关关系越强,被试的消极道德情绪得分越高,而在NAP条件下并没有这种关系。研究二的结果表明,小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睡眠剥夺对道德判断及其大脑活动的消极影响,强的FPC-DMN反相关可能是道德判断的神经基础。综合研究一、二的结果发现:(1)与正常睡眠相比,睡眠剥夺增加了违背道德的行为,而小睡有利于违背道德行为的减少;(2)在大脑活动变化上,只在中期或后期阶段,发现小睡后DMN或FPC的活动显著低于睡眠剥夺后,睡眠剥夺后大脑活动的增强可能是一种弥补机制;(3)在功能连接上,小睡后FPC-DMN有显著的反相关,而睡眠剥夺后的反相关关系消失;(4)睡眠剥夺后,个体道德情绪得分越高,FPC-DMN的反相关越强。本研究丰富了睡眠剥夺影响道德判断的证据,首次考察了小睡在道德判断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并从神经成像的视角考察睡眠剥夺和小睡后DMN和FPC的活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功能连接的变化,这对深入了解道德判断背后的神经机制具有重要贡献。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小睡可能是克服睡眠剥夺效应的有效措施,能为现实生活中因睡眠缺失或睡眠剥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睡眠剥夺 小睡 道德判断 默认网络 额顶控制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1 文献综述10-26
  • 1.1 睡眠剥夺10-13
  • 1.1.1 睡眠剥夺的定义及分类10
  • 1.1.2 睡眠剥夺对心理功能的影响10-13
  • 1.2 道德判断13-26
  • 1.2.1 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13-18
  • 1.2.2 道德判断的脑机制18-26
  •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26-28
  • 2.1 研究目标与思路27
  • 2.2 研究价值及创新之处27-28
  • 3 研究一:睡眠剥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28-36
  • 3.1 实验目的28
  • 3.2 实验方法28-32
  • 3.2.1 被试28
  • 3.2.2 刺激和任务28-30
  • 3.2.3 实验流程30-31
  • 3.2.4 行为学数据分析31-32
  • 3.3 实验结果32-33
  • 3.3.1 腕表和睡眠日记32
  • 3.3.2 反应时32
  • 3.3.3 错误反应和违背道德百分比32
  • 3.3.4 消极情绪32-33
  • 3.4 讨论与结论33-36
  • 4 研究二:睡眠剥夺后小睡对道德判断的影响36-46
  • 4.1 实验目的36
  • 4.2 实验方法36-38
  • 4.2.1 被试36
  • 4.2.2 刺激和任务36
  • 4.2.3 实验流程36
  • 4.2.4 FMRI数据采集36-37
  • 4.2.5 预处理和定义功能网络37
  • 4.2.6 功能网络激活和功能连接分析37
  • 4.2.7 统计分析37-38
  • 4.3 实验结果38-44
  • 4.3.1 腕表和睡眠日记38
  • 4.3.2 反应时38
  • 4.3.3 错误反应和违背道德百分比38
  • 4.3.4 消极情绪38-39
  • 4.3.5 功能网络39-41
  • 4.3.6 功能网络活动41-43
  • 4.3.7 FPC-DMN功能网络连接43
  • 4.3.8 FPC-DMN连接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43-44
  • 4.4 讨论与结论44-46
  • 5 研究讨论与总结46-50
  • 5.1 研究讨论46-49
  • 5.1.1 睡眠剥夺损害道德判断和小睡有益于其功能恢复的行为证据46-47
  • 5.1.2 小睡后DMN和FPC激活程度下降47-48
  • 5.1.3 小睡促使FPC-DMN反相关关系得以重建48-49
  • 5.1.4 FPC-DMN功能连接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49
  • 5.2 研究总结49-50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62
  • 附录62-64
  • 致谢6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善循,李德明;睡眠剥夺对大鼠短时记忆和记忆保持的影响[J];心理学报;1986年04期

2 李德明,吴振云;一夜睡眠剥夺对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3期

3 张媛;孙丽静;周玉芹;;小睡对睡眠剥夺条件下注意力转移恢复影响[J];价值工程;2011年31期

4 李德明,刘善循;睡眠剥夺时大鼠电休克阈值的变化[J];心理学报;1982年01期

5 王富贵;邵永聪;齐建林;叶恩茂;毕国华;李诺敏;杨征;;睡眠剥夺对青年男性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7期

6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睡眠剥夺对警觉能力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2005年04期

7 刘晓燕;王伟宇;;认知神经科学关于睡眠剥夺对认知影响的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宋国萍;张侃;苗丹民;皇甫恩;;不同时间的睡眠剥夺对执行功能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年01期

9 宋国萍;张侃;;不同时间睡眠剥夺对抑制能力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10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王京生,李强,齐建林;睡眠剥夺对连续作业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金彩;林子江;刘文;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换届选举暨“‘治未病’及亚健康防治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林子江;何金彩;蒋索;;睡眠剥夺对人的不同范畴记忆的影响[A];2007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宜静;刘学勇;吴斌;;睡眠剥夺复合情境对模拟航天应急操作绩效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4 宋国萍;苗丹民;皇甫恩;陈足怀;冯学文;;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和行为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杨素荣;孙慧;姚明辉;;连续睡眠剥夺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6 常大川;赵忠新;包旭芳;郑良成;张鹏;;30小时全睡眠剥夺后不同时长恢复性小睡对青年男性睡眠惯性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7 赵正卿;向正华;赵忠新;;不同时程REM睡眠剥夺对大鼠下丘脑神经肽S表达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李训军;蒋晓江;严家川;张涛;钟代曲;;48小时睡眠剥夺对战士心理状态及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睡眠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砚锋;詹皓;辛益妹;唐桂香;韦四煌;;48h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青年单、双重任务操作能力的影响[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朱红莲;张静芳;张群芳;赵忠新;;REM睡眠剥夺与恢复睡眠及药物干预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NOS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数目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长云;睡眠剥夺影响人体免疫功能[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2 宋国萍 苗丹民;睡眠缺失对医生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3 宋国萍 苗丹民;关注医生睡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金振蓉;睡得少睡得晚的危害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晶;睡眠剥夺对大鼠心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9年

2 李贵海;固本培元、养心安神法对慢性睡眠剥夺大鼠模型作用机制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雷煜;睡眠剥夺影响大脑认知功能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4 彭华;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机制及莫达非尼的干预[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李振;GABA能药物干预对REM睡眠剥夺大鼠认知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6 樊双义;连续作业与睡眠剥夺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叶恩茂;睡眠剥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8 王贵平;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空间记忆、海马CaN的影响及FK506的干预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李宁;睡眠剥夺对大脑认知能力及脑电特征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窦伟;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PrP~C表达的影响及PrP~C在睡眠剥夺诱导的认知损害中可能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欧;REM睡眠剥夺对大鼠脑内热休克蛋白70和神经元骨架蛋白表达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赵会利;睡眠剥夺后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周瑾;睡眠剥夺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维生素C对其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朝宗;睡眠剥夺对大鼠不同脑区5羟色胺1A受体、多巴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5年

5 郭兴道;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睡眠剥夺大鼠血清的初步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5年

6 呙霞;睡眠剥夺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宁心安神法的干预作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7 欧阳靖良;睡眠剥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8 彭燕;孕期睡眠剥夺对子代情感和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袁蓉;活血安神法“双心”同调对睡眠剥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赵典;慢性睡眠剥夺对小鼠认知功能与β样淀粉蛋白及代谢相关分子表达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6年


  本文关键词:睡眠剥夺及剥夺后小睡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2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2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