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预期评价、认知方式与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5-04 17:15

  本文关键词:预期评价、认知方式与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中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高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汲取使得中学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在诸多影响高中生创造力的变量中,情绪是心理学家研究的比较多的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Campos,1970),情绪的引发伴随着意识的产生,因而情绪影响着创造表现。但有关情绪与创造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其实不同等。经由研究发现,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还依赖于其他变量,即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与预期评价和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系,也就是说预期评价、认知方式可能调节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预期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创造力,因而,作为教学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预期评价将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认知方式是个体稳定的人格特质,它对创造力的影响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已有研究对认知方式与情绪对创造力的影响的结果不一致,因而,本研究从外部因素的视角考查预期评价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进而从内部因素的视角即认知方式考查其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最后结合内外部因素考查预期评价(控制性预期评价、信息性预期评价)和认知方式交互作用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以136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以《青少年创造力测验》和《镶嵌图形测验》为研究工具,采用了文献分析、实验干预、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共进行了三个研究,旨在探讨预期评价、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研究一主要探讨了控制性预期评价、信息性预期评价两种条件下,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差异。研究二从认知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及创造力的关系。研究三以前两个研究的结果为基础,进一步考察预期评价、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的影响。本研究得出了如下几个结论:第一,预期评价影响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无论是物体应用还是产品改进创造性任务,控制性预期评价条件下,消极情绪有利于激发被试的创造力。信息性预期评价条件下,积极情绪有利于激发被试的创造力。第二,情绪的性质(积极、消极)和认知方式(场独立、场依存)作为单独的变量对创造力没有影响。但是认知方式与情绪交互作用于创造力,即认知方式影响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无论是物体应用还是产品改进创造性任务,对于场独立的个体而言,消极情绪更有利于创造力的产生。对于场依存性的个体而言,积极情绪更有利于创造力的产生。第三,预期评价和认知方式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情绪与创造力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对于产品改进创造力任务而言,场独立的个体在信息性预期评价条件下,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创造力好于消极情绪;在控制性预期评价条件下时,消极情绪状态下的创造力好于积极情绪。场依存的个体在信息性预期评价条件下,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创造力好于消极情绪。
【关键词】:预期评价 情绪 创造力 认知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1
  • 第2章 研究综述11-21
  • 2.1 创造力11-14
  • 2.1.1 创造力的定义11
  • 2.1.2 创造力的测量11-12
  • 2.1.3 创造力的评价12-13
  • 2.1.4 创造力的影响因素13-14
  • 2.2 情绪14-15
  • 2.3 预期评价15-18
  • 2.3.1 预期评价的定义15
  • 2.3.2 预期评价与创造力的理论15-16
  • 2.3.3 预期评价与创造力的研究概况16-18
  • 2.4 认知方式18-21
  • 2.4.1 认知方式的定义18
  • 2.4.2 认知方式的分类18-19
  • 2.4.3 认知方式与创造力的研究概况19-21
  • 第3章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21-23
  • 3.1 问题提出21
  • 3.2 总体研究设计21-23
  • 第4章 实验研究23-43
  • 4.1 预实验:情绪材料信度检验23-24
  • 4.1.1 研究目的23
  • 4.1.2 研究方法23-24
  • 4.1.3 研究结果24
  • 4.1.4 研究小结24
  • 4.2 研究一:预期评价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24-31
  • 4.2.1 研究目的24
  • 4.2.2 研究假设24-25
  • 4.2.3 研究方法25-27
  • 4.2.4 研究结果27-31
  • 4.2.5 研究小结31
  • 4.3 研究二: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31-36
  • 4.3.1 研究目的31
  • 4.3.2 研究假设31
  • 4.3.3 研究方法31-32
  • 4.3.4 研究结果32-36
  • 4.3.5 研究小结36
  • 4.4 研究三:预期评价和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36-43
  • 4.4.1 研究目的36-37
  • 4.4.2 研究假设37
  • 4.4.3 研究方法37-38
  • 4.4.4 研究结果38-41
  • 4.4.5 研究小结41-43
  • 第5章 综合讨论43-47
  • 5.1 预期评价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讨论43-44
  • 5.2 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讨论44
  • 5.3 预期评价和认知方式对高中生情绪与创造力关系的影响讨论44-47
  • 第6章 结论47-49
  • 6.1 研究结论47
  • 6.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5
  • 附录55-59
  • 附录1:创造力测验55-56
  • 附录2:镶嵌图形测验56-59
  • 致谢59-6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圣楠;;认知方式及其相关理论的探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2年01期

2 程涛,张茂林;认知方式理论的整合与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萍;试析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教育教学管理[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刘宁,李寿欣;关于学生认知方式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探讨[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张颖;;浅议英汉时间认知方式差异及原因[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许思安;郑雪;;少数民族的认知方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8期

7 丁稼如;不同认知方式与相应的道德谈话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1991年05期

8 郑雪;中国人认知方式发展的趋势与现代化的关系[J];社会学研究;1995年01期

9 李寿欣,孟庆茂;师生间认知方式的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10 雪屏;;心智的又一种认知方式[J];当代学生;2013年Z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苹;毛伟宾;;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的错误记忆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贞琳;方俊明;郭祖仪;李文馥;;认知方式对幼儿部分遮挡绘画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陈琦;吴洪健;;在建构性多媒体学习环境中教学支架和认知方式对小学生应用题学习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4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的中小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张必隐;;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影响估算策略选择的年龄相关差异[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刘伟方;司继伟;孙燕;杨佳;华晓腾;;认知方式与算术技能对估算策略选择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徐增杰;李寿欣;陈慧媛;;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语篇阅读中抑制干扰信息的眼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寿欣;;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汉语词汇加工过程中一侧化效应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杨敏;大数据向人类认知方式提出新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李寿欣 张倩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方式:认知与人格的桥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张亮;听觉是婴幼儿第一认知方式[N];科技日报;2004年

4 李平升 靖远县中堡中学;浅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N];白银日报;2009年

5 ;《思考的地理学:东西方思考方式的差异及成因》[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利燕;认知操作、认知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元广;情绪对注意灵活性的影响:任务难度和认知方式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段惠琼;认知方式对语篇阅读的信息处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肖晶;大学生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型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文娟;认知方式对延迟折扣效应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晓蕊;预期评价、认知方式与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孙丽苹;压力和认知方式对基于事件错误记忆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晓_g;认知方式、自我监控对高中生数学解题效果和表征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峻;初中学生场认知方式特点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丽;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邓春暖;不同场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图文课文的实验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黄晓霞;认知方式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9 周玉林;贵州省高中生场认知方式与创造力关系的城乡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薛燕飞;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来源记忆特点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预期评价、认知方式与情绪对高中生创造力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5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45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