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基于移动手机端的心理学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2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手机端的心理学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截至到2015年底,全世界手机的持有量已经超过了20亿部,巨大的手机持有量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用于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异质的被试实验数据,而通过这样的大数据以及良好的实验设计就使得我们有机会探究一些在传统实验室环境中很难涉及的问题。尽管已有少量研究借助到手机来研究认知能力,但其研究内容多基于游戏形式,对手机作为研究工具在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的有效性并没有专门的评估。因此,本研究通过让被试使用手机完成一个在短时视觉记忆领域中基于变化检测范式的经典实验任务,考察不同手机采集到的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和视觉短时记忆容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年龄和24小时内)。实验一首先选择四名被试每天使用四台配置不同的手机完成实验任务,实验共持续六天。结果表明,对同一名被试通过最大似然拟合得到的心理测量函数在不同手机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1=0.75,p2=0.74,p3= 0.94,p4:0.94),并且以手机为单位获得的实验数据差异相比于被试间的差异是非常小的,这也就说明不同的手机对于同一个被试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的被试使用不同的手机完成实验任务后可以忽略手机间的差异而专注于被试间的差异研究。实验二和实验三也采取和实验一相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将本研究所使用的手机软件发布在应用市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共收集到1645名被试的视觉短时记忆实验数据,通过使用Harrell-Davis估计量和shift function等高级的统计指标对所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龄维度上的视觉短时记忆容量的变化并不存在显著趋势,其原因在于参与本研究的被试大多年龄在18岁以上,而此年龄段上记忆功能的发展已趋于稳定,故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但从一天内被试的实验数据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被试在完成实验任务时的反应正确率从下午1点左右开始下降,直到下午4点左右到达谷底,之后开始反弹,这样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符合以往研究中关于人在一天当中效率变化的趋势。本研究首次将心理学实验以手机软件的形式呈现给被试,通过编程技术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手机作为心理学研究工具的优势,当前研究结果也初步验证了不同手机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应用在数据分析中的有效性、手机相比于传统实验室环境下的优势以及被试在短时视觉记忆实验任务上的表现趋势基本与人在一天中效率变化的趋势相符合。
【关键词】:视觉短时记忆 变化检测范式 大数据 时间维度 手机软件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目录】:
  • 致谢4-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0
  • 1.1 智能手机端的心理学研究概述12-15
  • 1.2 视觉短时记忆的研究概述15-20
  • 1.2.1 视觉短时记忆的研究范式16-17
  • 1.2.2 视觉短时记忆的容量17-18
  • 1.2.3 视觉短时记忆的容量变化与年龄之间的关系18-20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案20-23
  • 2.1 问题提出20-21
  • 2.2 解决方案21-23
  • 第三章 实验研究23-41
  • 3.1 实验1:不同类型的手机采集到的视觉短时记忆实验数据的可比性研究23-32
  • 3.1.1 被试23
  • 3.1.2 实验设备和材料23-25
  • 3.1.3 实验流程25-26
  • 3.1.4 数据分析26-29
  • 3.1.5 结果和讨论29-32
  • 3.2 实验2:不同年龄的被试视觉短时记忆容量差异的研究32-37
  • 3.2.1 被试32-33
  • 3.2.2 实验设备和材料33
  • 3.2.3 实验流程33
  • 3.2.4 数据分析33-37
  • 3.2.5 结果和讨论37
  • 3.3 实验3:在一天不同时间内视觉短时记忆容量变化的研究37-41
  • 3.3.1 被试37-38
  • 3.3.2 实验设备和材料38
  • 3.3.3 实验流程38
  • 3.3.4 数据分析38-39
  • 3.3.5 结果和讨论39-41
  • 第四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41-47
  • 4.1 综合讨论41-45
  • 4.1.1 一天时间内视觉短时记忆容量的变化41-42
  • 4.1.2 参与者来源42
  • 4.1.3 适合将传统心理学实验通过手机实现的实验42-43
  • 4.1.4 本研究的不足43-45
  • 4.2 未来研究展望45-46
  • 4.3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海琦;宋宜梅;;基于认知诊断的被试类比推理测验行为分析[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2 朱新明;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惟过程[J];心理学报;1983年01期

3 张庆云;;在概念识别中被试是如何学习的——不同年龄的人概念形成速度的比较[J];心理学探新;1986年01期

4 J.F.Yates,D.L.Ronis,朱滢,王登峰;中美被试概率判断的准确性[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2期

5 万明钢;曹汉斌;;被试的权利——心理学实验应遵循的道德准则[J];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02期

6 胡凤培,葛列众;不同难度不同背景下箱框的突显工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7 莫雷,赵海燕;维度的结合与分离对归类不确定性预测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8 刘金平,王金娥;心理学研究的单一被试设计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爱民;金洪源;刘勇;;心理干预实验中的单个或少量被试小样本实验设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简小珠;焦璨;Steven P.Reise;彭春妹;;四参数模型对被试作答异常现象的拟合与纠正[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娟;郭孝军;梁晓;;单一被试实验在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骆方;;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作假的识别量表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戴海崎;周骏;刘声涛;;认知诊断两大基础研究及其发展述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拓;曹亦薇;戴晓阳;;不拟合被试对项目参数估计的影响及对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裴利芳;;领域知识与自我解释策略间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金海洋;王哲;孙宇浩;;不同种系面孔的整体加工[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余军;周纪芗;;“一种多级评分模型及参数估计”的摘要[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丁秀峰;何蔚;;双手协调作业成绩与人格持征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潘开祥;;4—10岁儿童理解辨别量词的动态特征[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郑雯;汪玲;方平;;调节定向、道歉信息框架对宽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3 王新珠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平面广告的认知与偏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毛伟宾 于睿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们在用石器时代的大脑进行记忆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纾 李跃然 苏寅 饶俪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怕浪费心理或阻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刘爱萍 李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糟糕的“心理痛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卫杰;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远平;基于展开反应机制的计算机化自适应人格测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亮;客体操作场景中动作观察对客体可供性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青春;“多少”概念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媛媛;内隐幸福感及其与外显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关键;情绪对自主任务转换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江宜霖;孤独感个体对社交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5年

4 卢莉莉;生存加工优势的潜在机制:来自自我参照加工的证据[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亚玺;预警、视觉特征提示对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6 杨凤娟;多层次幽默理论的论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凯;消极情绪对走神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8 阮征;观点采择方式和采择对象规模对老年人内隐偏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邓艳;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陈郭伟;面孔知觉中整体加工与异族效应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手机端的心理学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71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