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女性生育动机对育儿效能感的影响 ————内化程度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08 01:07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我国未来生育水平走势和人口发展态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以往研究多从生育意愿对生育水平的影响进行预测,生育意愿作为人们对自己生育行为的主观期望,表现为是否愿意生育、愿意生几个、生男还是生女、何时生育,但并不指明主体生育活动的真实意图,研究生育行为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生育动机是对生育意愿的深入挖掘,里面包含了生育价值与生育目标。与此同时,当代社会的育儿压力俨然成为整个社会讨论的焦点,而女性作为家庭和社会的育儿主体,在不同的生育动机前提下,其育儿效能也会有所区别,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处于不同的压力下个体行为的动机,根据不同的自我整合所带来的行为结果不同。鉴于此,本研究以广泛收集女性原始的生育动机,自下而上编制适宜本土文化的女性生育动机量表。探讨女性生育动机的现状,然后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以生育动机的内化程度为中介,探讨其与育儿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结合开放式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初步编制了女性生育动机的初测问卷,用相应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初测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编制了正式问卷;研究二采用自编《女性生育动机量表》、《自我调节问卷——生育》、《育儿效能感量表》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生育动机
        2.1.1 生育动机的概念
        2.1.2 生育动机的测量
    2.2 育儿效能感
        2.2.1 育儿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2.2 育儿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2.3 自我决定理论
        2.3.1 自我决定理论的概念
        2.3.2 动机内化程度的概念
        2.3.3 动机的内化程度的测量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1.1 缺少对生育动机内化程度的关注
        3.1.2 本土化的自下而上的生育动机研究尚有不足
    3.2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3.3 研究意义
4 研究一:女性生育动机问卷的编制
    4.1 研究目的
    4.2 初始问卷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4.2.1 文献查阅
        4.2.2 开放式问卷调查
        4.2.3 深度访谈
        4.2.4 内容分析
    4.3 初始问卷维度与项目的形成
    4.4 初始问卷的施测与分析
        4.4.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4.2 数据处理
        4.4.3 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项目分析
        4.4.4 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最终题项
    4.5 正式问卷的确定与信度和效度
        4.5.1 信度检验
        4.5.2 效度检验
    4.6 讨论与小结
5 研究二:女性生育动机与育儿效能的关系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 被试和程序
        5.3.2 测量工具
        5.3.3 统计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4.2 生育动机的描述统计和差异性检验
        5.4.3 生育动机内化程度和育儿效能感的统计分析
        5.4.4 女性生育动机、动机的内化程度与育儿效能感的关系分析
        5.4.5 女性生育动机、动机的内化程度与育儿效能感之间的回归分析
        5.4.6 生育动机的内化程度在女性生育动机和育儿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5.5 分析与小结
        5.5.1 女性生育动机的现状
        5.5.2 生育动机的内化程度与育儿效能感的现状
        5.5.3 生育动机对育儿效能感的影响
6 讨论
    6.1 总讨论
        6.1.1 问卷的编制
        6.1.2 生育动机与育儿效能感的关系
    6.2 不足与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女性生育动机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二:女性生育动机初测问卷
附录三: 自我调节问卷——生育
附录四:育儿效能感量表(部分题项)
致谢



本文编号:3811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811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4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