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08:06

  本文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残率高,预后差,恢复时间长,大多数病人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障碍,致残率达70%~80%,因此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锻炼[1]。患病后期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高,约25%~60%,其中焦虑发生率约为50.1%,抑郁发生率约为56.6%,重度抑郁为7.6%,会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家庭是脑卒中病人主要的康复场所,家属是其主要的照顾者,也是病人康复锻炼的主要帮助者和支持者。脑卒中发病的突然性和意外性,使家属面临巨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往往使患者家属处于一种身心应激状态,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在患者急救、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家属照顾者往往面临患者病情变化、经济、情感与照顾及工作学习的矛盾等压力,长期繁重的护理和照看给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带来的巨大的身心负担,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探讨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病情变化的相互关系,探讨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对维护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身心健康、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目前国内对家属照顾者的相关研究多数局限于一次性横断面调查研究,缺乏贯穿疾病康复全程的纵向追踪研究。因此,本研究全程关注患者入院至入院180天,对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进行纵向的追踪研究,旨在探讨脑卒中家属照顾者在患者疾病康复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心理健康与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为探讨促进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方法与措施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以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100名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照顾者为照顾患者时间最长的18岁以上家庭成员。按疾病诊治及康复全过程,选择“入院第1天、病后7天、15天、30天、90天、180天”6个时间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anxietyinventory,sta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the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supportratingscale,ssrs),对患者家属照顾者进行全程动态追踪调查。同时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lasgowcomascale,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owoutcomescale,gos)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ation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进行临床评定。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结果1.脑卒中患者不同诊治与康复阶段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的变化特点(1)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入院最高,180天最低,总体呈下降趋势。(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脑卒中家属照顾者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表现为多数因子得分呈下降趋势,但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得分在180天有所回升。男性和女性照顾者在入院以及7天scl-90各因子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有差异的因子越来越多,第15天男性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第30天男性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1),第90天和第180天男性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1)。(3)不同年龄的家属照顾者大多数scl-90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多数因子得分在阶段上呈下降趋势。60岁以下组scl-90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时间越长,因子分越低;60岁以上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表现出阶段性差异(p0.05,0.01),总体症状表现得分呈降低趋势,但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在第180天测验中得分较前一次有所提高。不同年龄组在各阶段scl-90因子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4)配偶照顾者和子女照顾者大多数scl-90因子分和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呈下降趋势。配偶和子女各阶段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5)经济状况较差和一般的照顾者在六次追踪测验中,scl-90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总体得分呈下降趋势。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经济状况较好的照顾者,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入院最高,180天最低,总体得分呈下降趋势。在入院、第7天经济状况较差组scl-90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经济状况较好组(p0.05,0.01),后几次差异逐步减小。(6)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农村照顾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呈下降趋势。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城镇照顾者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总体得分呈下降趋势。入院时,农村组scl-90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组(p0.05),入院7天,农村组scl-90躯体化和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组(p0.05)。2.脑卒中患者不同诊治与康复阶段家属照顾者的抑郁、焦虑的变化特点(1))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sds、sai和tai得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得分呈下降趋势,入院最高,180天最低。(2)无论男性还是女性,sds、sai和tai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得分呈下降趋势。男性sds、sai和tai得分显著低于女性(p0.05,0.01)。(3)不同年龄组sds、sai和tai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得分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龄组各阶段sds、sai和tai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4)配偶和子女照顾者sds、sai和tai得分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p0.01),得分呈下降趋势。但配偶和子女各阶段sds、sai和tai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5)不同经济条件的照顾者sds、sai和tai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得分呈下降趋势。在入院测验中,不同经济下的照顾者sds、sai和tai得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入院第7天开始,经济一般组sds、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经济较差组(p0.05,0.01),第30天、90天、180天,经济一般组sds、sai和tai得分显著高于经济较好组(p0.05)。(6)城镇和农村照顾者sds、sai和tai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城镇照顾者的得分趋势较农村照顾者更为离散,农村照顾者得分相对较为稳定。入院阶段农村组tai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组(p0.05)。3.脑卒中患者不同诊治与康复阶段家属照顾者的社会支持变化特点(1)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客观支持、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得分呈上升趋势。(2)女性客观支持得分呈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总体呈上升趋势;男性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阶段男性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3)不同经济状况的照顾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未发现阶段性统计学差异(p0.05),第30天、90天、180天,经济较好组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经济一般组(p0.05,0.01),从第7天到第180天,经济较好组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经济一般组(p0.05,0.01),经济较好组各阶段支持利用度得分和社会支持总分皆显著高于经济一般和经济较差组(p0.05,0.01),经济一般组支持利用度得分皆显著高于经济较差组(p0.05,0.01),第7天和第90天经济一般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高于经济较差组(p0.05)。(4)“≥60岁”组客观支持得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得分呈上升趋势;两个年龄组各阶段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家属照顾者客观支持得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除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外,scl-90各因子与主观支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除人际敏感和精神病性外,支持利用度得分与scl-90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除人际敏感外,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6)家属照顾者社会支持各个指标得分与sds、sai和tai得分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应对方式得分和sds和tai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与sai无显著差异(p0.05)。4.脑卒中患者不同诊治与康复阶段家属照顾者的应对方式变化特点(1)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积极应对得分呈上升趋势,入院最低,180天最高;消极应对方式在第15天时轻微降低,之后逐步上升。(2)女性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0.01),呈上升趋势,男性照顾者两种应对方式则无阶段性差异(p0.05)。入院、第7天和第180天男性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0.01),第15天和第90天时男性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3)无论经济一般组还是经济较好组,积极应对得分皆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p0.01),得分呈上升趋势。经济条件一般组从第7天到第180天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经济较差组(p0.05,0.01),经济较好组各阶段积极应对得分皆显著高于经济条件一般组(p0.05,0.01),第90天、180天经济一般组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经济较差组(p0.01),除第15天外,经济较好组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经济一般组(p0.05,0.01)。(4)“≥60岁”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皆存在显著的阶段性差异(p0.05,0.01),得分呈上升趋势。在各阶段两个不同年龄组得分未发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5)除抑郁、偏执外,scl-90各因子分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0.01)。5.脑卒中患者病情追踪结果1)脑卒中患者意识水平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入院最低,180天最高。(2)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总体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入院最高,180天最低。(3)卒中残障得分呈现显著的阶段差异(p0.05),第30天测验时最低,第180天测验时最高,总体呈上升趋势。6.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与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关系(1)照顾者scl-90均分以及各个症状因子得分与卒中患者意识水平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除了人际敏感、恐怖和精神病性外,scl-90各因子得分与卒中残障得分与得分成显著负相关(p0.01)。(2)家属照顾者的sds、sai和tai与患者意识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成显著正相关(p0.01),卒中残障评分与sds、sai和tai显著负相关(p0.01)。(3)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皆与意识水平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神经缺损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卒中残障评分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1.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阶段特点,随患者病情的康复,家属照顾着心理健康水平逐渐提高。入院第7天照顾者心理问题最为突出,7-15天变化显著,岁家属照顾者进行心理干预应抓住入院后7-15天的心理干预“黄金期”。2.脑卒中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年龄、来源地、经济状况、与照顾者的关系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女性、农村人口、经济较差的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改善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干预或支持方式。3.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关,良好的社会支持、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都有利于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4.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的心理健康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两者很有可能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因此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照顾者心理干预应同步进行。
【关键词】:脑卒中 家属照顾者 心理健康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追踪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4
【目录】:
  • 缩略词表5-6
  • 英文摘要6-14
  • 中文摘要14-20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20-29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20-2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27
  • 1.3 既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7
  • 1.4 研究假设27
  • 1.5 研究思路27-29
  • 第二章 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29-58
  • 2.1 研究一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29-41
  • 2.2 研究二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抑郁、焦虑追踪研究41-46
  • 2.3 研究三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社会支持追踪研究46-52
  • 2.4 研究四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应对方式追踪52-58
  • 第三章 脑卒中患者病情与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关系58-65
  • 3.1 研究五脑卒中患者病情研究58-62
  • 3.2 研究六脑卒中患者病情与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关系62-65
  • 第四章 总讨论65-71
  • 4.1 本研究意义65
  • 4.2 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照顾者基本情况65-66
  • 4.3 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66-69
  • 4.4 脑卒中患者病情与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的关系69
  • 4.5 本研究的创新性69
  • 4.6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69-70
  • 4.7 总结论70-71
  • 参考文献71-76
  • 文献综述76-82
  • 参考文献80-82
  • 附录82-97
  •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情况97-98
  • 致谢98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佩君;;老年脑卒中康复期综合护理措施[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张佐佳;;幼儿脑卒中康复问题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陈君;颜骅;李泽兵;林岳军;王青青;陈冬冬;;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状况调查[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通;;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开展我国的脑卒中康复工作[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五次全国老年康复学术大会上海市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暨老年康复诊疗提高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贾子善;;虚拟情景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朱毅;;运动控制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应用[A];2012中国康复医学会实用康复论坛暨运动康复新理念培训班资料汇编[C];2012年

7 仰唯栋;;对脑卒中患者家属提供康复支持的意义[A];2013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浙江省康复医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肖洪波;陈瑞全;朱宗俊;罗金发;杨俊杰;;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A];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脑病诊治新进展高级研讨班专家讲义及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曙光;;脑卒中康复疗效观察[A];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暨心脑血管病康复研讨班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李丽 唐汉平;脑卒中康复8原则[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2 张通 钮竹;脑卒中:治疗+康复训练最经济[N];健康报;2003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陈亚伟;脑卒中康复可用“强制法”[N];保健时报;2007年

4 王雪飞;我国脑卒中康复模式与国际接轨[N];健康报;2004年

5 健康时报特约专家 董艳娟;脑卒中康复要放手[N];健康时报;2005年

6 陈汉桥;中医治疗脑卒中有突破[N];健康报;2002年

7 胡晓震 本报记者 叶青;脑卒中后如何防骨折[N];沈阳日报;2010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郑帆影;中美康复差距在哪里?[N];健康时报;2012年

9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马淑燕 韦川南 特约记者 陈亚伟;卒中康复上好四节课[N];健康时报;2012年

10 张皓;脑卒中康复要面面俱到(上)[N];健康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华;新华社区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及人群防治干预策略的经济学评价[D];复旦大学;2008年

2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3 陆敏;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可塑性和脑卒中患者功能改善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炫;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初步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陈善佳;脑卒中简明型ICF核心分类量表在康复临床的应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刘丽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肌肉功能对运动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静;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5 周琳;公共政策视角下脑卒中社区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佳琪;脑卒中患者坐起双侧下肢的动力学及表面肌电特征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刘曼;我国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8 刘珏;两种躯干控制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影响的对比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9 冯红霞;益阳灸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学院;2015年

10 马波;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现状及效果评价[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家属照顾者心理健康追踪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96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5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