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

发布时间:2017-05-29 10:1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末,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包括希望在内的人类所持有的积极品质受到了心理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无论从希望的内涵可能存在文化差异这一视角出发,还是针对研究者对希望的内涵界定持有争议这一点,希望的内涵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研究一对大学生在本土文化背景下发展出的关于希望的内隐观进行了调查研究。采用字词联想法,让210名被试自由联想与“希望”内涵最相关的词语。在对搜集到的联想词进行内容分析和频数统计后,选取联想频率在4.9%以上的高频词56个,再由70名被试对词语进行归类,根据被试的归类建构词语的相似性测度矩阵,进行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生心目中,希望概念是从“指向未来与目标”“积极行动与力量”以及“美好的事物”三个方面来表征的;希望的联想内容可以划分到“时间-空间”和“感性-理性”维度。研究二基于研究一对希望相关概念的分析,以高频词作为基本词库,筛选评定出表示希望的积极属性词和消极属性词,编制内隐希望联想测验,以8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查内隐希望效应和外显希望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希望效应存在,且偏积极;内隐希望和外显希望相关不显著,可能存在结构上的分离:内隐希望和外显生活满意度、情感幸福感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希望 概念隐喻 内隐联想测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部分 导言10-24
  • 1 研究背景10-11
  • 2 希望相关研究回溯11-24
  • 2.1 希望的内涵11-14
  • 2.2 希望的相关理论14-17
  • 2.3 希望与其他相关积极品质的关系及区别17-20
  • 2.4 希望的测量20-22
  • 2.5 希望的功能22-24
  • 第二部分 希望的内隐观24-38
  • 1 引言24-26
  • 1.1 内隐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应用的简述24-25
  • 1.2 研究目的25-26
  • 2 研究方法26-28
  • 2.1 第一阶段预调查26-27
  • 2.2 第二阶段词语归类27-28
  • 3 结果28-33
  • 3.1 高频词及其联想频次28-29
  • 3.2 聚类分析的基本簇29-30
  • 3.3 聚类分析的高阶簇30-32
  • 3.4 多维尺度分析32-33
  • 4 讨论33-38
  • 4.1 从聚类分析看与希望相关的内容33-36
  • 4.2 希望的概念地图及隐喻分析——基于多维尺度分析36-38
  • 第三部分 内隐希望初探——希望内隐联想测验38-48
  • 1 引言38-40
  • 1.1 内隐联想测验及其应用简述38-39
  • 1.2 研究目的39-40
  • 2 研究方法40-43
  • 2.1 被试40
  • 2.2 材料40-41
  • 2.3 研究工具41-43
  • 2.4 施测43
  • 3 结果43-46
  • 3.1 IAT数据预处理及测验信度、实验序列的影响检验43-44
  • 3.2 内隐希望效应44
  • 3.3 内隐希望与外显希望的关系44-45
  • 3.4 内隐、外显希望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以及情感幸福感之间的相关分析45-46
  • 4 讨论46-48
  • 4.1 内隐希望效应及性别差异46
  • 4.2 内隐希望效应与外显希望、主观幸福感的弱相关性46-48
  • 第四部分 总讨论48-52
  • 1 研究发现及应用48-51
  • 2 研究局限与展望51-52
  • 第五部分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珂;张大均;;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述评[J];心理学探新;2009年04期

2 耿柳娜;周文君;;内隐联想测验法在留守儿童电视认知研究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3 张智勇;刘江娜;;基于职业的内隐年龄偏见[J];应用心理学;2006年03期

4 侯珂,邹泓,张秋凌;内隐联想测验:信度、效度及原理[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5 许威;;内隐攻击性研究方法的新进展[J];青春岁月;2013年02期

6 郝洪达;王奰;;内隐联想测验与消费心理[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7 贾凤芹;冯成志;;内隐联想测验“内隐性”的可控性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4期

8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大学生感恩内隐效应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1期

9 张德香;郑伟汐;;内隐联想测验效应的另一种解释[J];科技信息;2012年11期

10 王争艳;汪斌;林青;;依恋表征的意识和无意识性初探[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苏姣;赵守盈;吕红云;臧运洪;;幸福感内隐联想测验测量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朱婷婷;;宽恕内隐联想测验的初步开发及信效度检验[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薛飞;褚勇杰;郝红艳;王丽;贾文萍;;研究生利他倾向的内隐联想测验[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林;;社会阶层的心理划分:以内隐联想测验为工具[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褚跃德;吴阳;张东;;体育院校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比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罗佳;张进辅;;内隐联想测验测自尊:属性词的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周广亚;;内隐联想测验(IAT)存在的十个问题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朱婵媚;;不同攻击情境下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范津津;夏勉;;网络游戏成瘾者的游戏身份认同研究综述[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姚叶勤;郑剑虹;;社会认同视角下的同性恋态度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婷婷;青少年早期宽恕:特质观干预与宽恕干预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旭辰;内隐联想测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妮;羞怯的内隐联想测验及不同羞怯水平个体的面孔表情识别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斌;对大学生依恋表征意识和无意识一致性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唐海波;招聘情境中相貌偏向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云婷;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昌俊;中国人的集体自我、关系自我与个体自我[D];西南大学;2010年

7 肖莹;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8 杨希;长春市高校大学生内隐与外显竞争态度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张珂;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内隐攻击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刘伟;大学生对农民工、白领阶层的内隐态度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内隐希望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4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