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9 07:12

  本文关键词: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峻。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首要环节,但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有限,其中,市民的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及行为执行是垃圾管理这一系统工程的源头,从根源上决定了该系统工程的成败。因此,在我国国情条件下,研究哪些因素影响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意向形成及行为意向到行为的转化对于制定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居民执行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极其重要。 本研究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城市居民垃圾源头分类意向形成及其向行为转化的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力图建立垃圾分类意向形成及行为转化的心理行为模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确定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方案,促进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垃圾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的本土化量表;然后以本土化量表工具对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程度不同的地区进行调研,确定垃圾分类行为意向、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路径及影响力度,进而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转化的心理行为模型。同时,基于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选择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垃圾分类标识进行可用性研究,以此促进垃圾分类行为的转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所编制的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量表包含环境态度、感知到的行为动力、自我效能感、环境价值观、道德规范、垃圾分类设施、政策举措、宣传示范和公共意识9个维度,问卷项目区分度较高,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 (2)构建了杭州和南通两地垃圾分类行意向形成及转化模型。在这两模型中,情境因素在行为意向与行为之间都起中介作用,表明外部情境因素在“意向—行为”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在“垃圾分类意识→行为意向→行为”的阶段进程模型中,南通垃圾分类工作的瓶颈尚处于第一环节,即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较弱;而杭州已是第二环节的问题,即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水平较高,但是外部情境因素相对薄弱。因此,南通首要之举在于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而杭州应更侧重外部情境因素的改善。 (4)提取整理确定了垃圾分类标识的19个信息要素,并参照Kano模型从中确定了必备属性、线性属性、魅力属性。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研究针对处于不同进展阶段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建议措施,即起步阶段侧重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后期阶段侧重外部情境因素的改善提高。
【关键词】:生活垃圾 源头分类 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垃圾分类标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概念界定12
  • 1.2.1 生活垃圾管理行为12
  • 1.2.2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12
  • 1.3 研究对象12-13
  • 1.4 研究意义13-14
  • 1.4.1 理论意义13
  • 1.4.2 实践意义13-14
  • 2 研究现状14-32
  • 2.1 环境行为相关理论研究14-18
  • 2.1.1 规范行为理论14-15
  • 2.1.2 理性行动理论15
  • 2.1.3 计划行为理论15-17
  • 2.1.4 A-B-C 理论17-18
  • 2.2 环境行为影响因素研究18-27
  • 2.2.1 从内部条件视角研究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18-24
  • 2.2.2 从外部条件视角研究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24-25
  • 2.2.3 从社会人口统计变量角度研究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25
  • 2.2.4 小结25-27
  • 2.3 环境行为相关模型研究27-31
  • 2.3.1 环境行为模式27-28
  • 2.3.2 生活垃圾管理行为理论模型28-29
  • 2.3.3 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行为概念模型29
  • 2.3.4 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决定因素模型29-30
  • 2.3.5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理论模型30-31
  • 2.4 总结31-32
  • 2.4.1 中国国情下的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31
  • 2.4.2 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确定有待进一步系统化31
  • 2.4.3 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量表有待进一步编制修订31-32
  • 3 研究目的与方案32-41
  • 3.1 研究目的32
  • 3.2 研究方案32-41
  • 3.2.1 阶段一:确定研究方向和拟解决问题32-33
  • 3.2.2 阶段二:文献资料研究与理论分析33
  • 3.2.3 阶段三: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33-34
  • 3.2.4 阶段四:提出假设与模型构建34-37
  • 3.2.5 阶段五:问卷编制与施测37
  • 3.2.6 阶段六:结构方程建模与验证37-38
  • 3.2.7 阶段七:获得结论与提出展望38
  • 3.2.8 阶段八:垃圾分类标识可用性评价研究38-41
  • 4 研究内容41-133
  • 4.1 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问卷编制41-78
  • 4.1.1 问卷设计原则41-42
  • 4.1.2 问卷设计过程42-46
  • 4.1.3 问卷预测46-78
  • 4.1.3.1 调查对象46-47
  • 4.1.3.2 项目分析47-52
  • 4.1.3.3 探索性因素分析52-62
  • 4.1.3.4 信度分析62-63
  • 4.1.3.5 效度分析63
  • 4.1.3.6 问卷构思效度验证63-78
  • 4.2 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问卷调查78-106
  • 4.2.1 调查对象78-79
  • 4.2.2 典型变量分析79-106
  • 4.2.2.1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单因素分析79-81
  • 4.2.2.2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单因素分析81-83
  • 4.2.2.3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知识单因素分析83-85
  • 4.2.2.4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85-103
  • 4.2.2.5 不同地区垃圾源头分类比较分析103-104
  • 4.2.2.6 小结104-106
  • 4.3 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构建106-117
  • 4.3.1 杭州地区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构建107-112
  • 4.3.1.1 假设模型检验107-109
  • 4.3.1.2 中介效应检验109-110
  • 4.3.1.3 模型修正检验110-112
  • 4.3.2 南通地区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构建112-117
  • 4.3.2.1 假设模型检验112-115
  • 4.3.2.2 中介效应检验115
  • 4.3.2.3 模型修正检验115-117
  • 4.4 垃圾分类标识的可用性研究117-133
  • 4.4.1 基于基于问卷法的垃圾分类及其标识的现状调查119-122
  • 4.4.1.1 调查对象119
  • 4.4.1.2 调查结果119-122
  • 4.4.2 基于访谈法的垃圾成分调查122-123
  • 4.4.2.1 调查对象122-123
  • 4.4.2.2 调查结果123
  • 4.4.3 基于卡片分类法的垃圾分类调查123-127
  • 4.4.3.1 调查对象123-124
  • 4.4.3.2 调查结果124-127
  • 4.4.4 基于 Kano 模型的垃圾分类标识要素调查127-130
  • 4.4.4.1 垃圾分类标识要素调查127
  • 4.4.4.2 问卷设计127-128
  • 4.4.4.3 调查对象128-129
  • 4.4.4.4 调查结果129-130
  • 4.4.5 垃圾分类标识的优化设计130-133
  • 4.4.5.1 调查对象130
  • 4.4.5.2 调查结果130-133
  • 5 综合讨论133-140
  • 5.1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问卷讨论133-134
  • 5.2 典型变量分析讨论134-136
  • 5.2.1 社会人口统计变量差异分析讨论134-135
  • 5.2.2 垃圾源头分类相关变量分析讨论135-136
  • 5.3 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行为意向和影响因素关系模型讨论136-138
  • 5.4 生活垃圾分类调查结果讨论138
  • 5.5 垃圾分类标识要素调查结果讨论138-139
  • 5.6 垃圾分类标识优化设计讨论139-140
  • 6.结论、建议与对策140-142
  • 6.1 结论140
  • 6.2 建议与对策140-142
  • 7.创新、不足与展望142-144
  • 7.1 创新142
  • 7.2 不足142
  • 7.3 展望142-144
  • 参考文献144-150
  • 附录一: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访谈提纲150-152
  • 附录二: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初版)152-158
  • 附录三: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修订版)158-164
  • 附录四: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加题版)164-171
  • 附录五:垃圾分类标识信息的调查问卷171-175
  • 附录六:访谈:生活垃圾的现状调查175-177
  • 附录七:卡片分类法:生活垃圾卡片形式177-184
  • 附录八:焦点小组——图符颜色184-185
  •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研究成果185-186
  • 致谢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杜娜;周睿;;家用洗衣机界面的情感化设计[J];包装工程;2010年06期

3 陈天年;;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测量问卷编制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4期

4 陈冰花,井宝莉,左玉辉;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问卷调查[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5期

5 唐军;北京居民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城市问题;2000年05期

6 陈德权,娄成武;环境素养评价体系与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史兆光;林红霞;;城市生态和谐与公民公德素质的提升[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柳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年09期

9 易可君;;新西兰垃圾分类处理的启示[J];国土资源导刊;2011年10期

10 杨海民;;基于收集便利需要的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公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4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04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d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