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青少年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23:12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变期,常会因过度自我关注,在意他人评价而出现胆怯、退缩等羞怯表现,导致其适应差、效率低,从而降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对青少年羞怯的研究需引起足够重视。但已有研究多以儿童为对象,缺少对青少年自身应对羞怯经验的探讨,其研究结果不适于推广到青少年的实践参考。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和关系结构,为深入开展羞怯的临床干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青少年应对羞怯提供实践依据,以期提高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在东北地区某初中、高中及大学各选取300人,以羞怯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及幸福感指数量表进行测查。第二部分为访谈研究,利用自编的半结构访谈提纲,对有过羞怯体验的6名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以探索青少年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及关系结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年龄组增大,羞怯程度显著增加,成熟应对方式显著增加,不成熟应对方式显著减少;(2)羞怯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且年龄组增大,二者的关系减弱;(3)羞怯对成熟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不成熟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测作用;(4)成熟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不成熟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5)应对方式对羞怯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显著中介作用,且这种中介作用存在年龄组差异。访谈研究发现:(1)随年龄增长,羞怯的内在感受更强烈,体现在场合和表现上,羞怯的应对方式在认知和行为上更成熟;(2)羞怯通过应对方式,由认知和行为两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随年龄增长,羞怯的内在感受更强烈,应对方式更成熟;应对方式对羞怯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有显著中介作用,且羞怯通过应对方式,由认知和行为两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青少年正确认识羞怯,学会成熟的应对方法,可缓解羞怯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青少年 羞怯 应对方式 主观幸福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导论11-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32
  • 1 相关概念的界定13-20
  • 1.1 羞怯的界定13-17
  • 1.2 应对方式的界定17-19
  • 1.3 主观幸福感的界定19
  • 1.4 小结19-20
  • 2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研究20-32
  • 2.1 青少年羞怯的研究20-23
  • 2.2 青少年应对方式的研究23-24
  • 2.3 主观幸福感的研究24-25
  • 2.4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25-31
  • 2.5 小结31-32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32-36
  • 1 问题的提出32-34
  • 2 研究目的34-35
  • 3 研究的意义35-36
  • 第三章 问卷调查研究36-55
  • 1 研究目的36
  • 2 研究假设36
  • 3 研究方法36-38
  • 4 结果分析38-49
  • 4.1 人口统计学分析38-40
  • 4.2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40-42
  • 4.3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42-49
  • 5 讨论49-54
  • 5.1 人口统计学分析49-50
  • 5.2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50-54
  • 6 研究发现54-55
  • 第四章 访谈研究55-93
  • 1 研究目的55
  • 2 研究方法55-57
  • 3 编码过程及结果分析57-85
  • 4 讨论85-92
  • 4.1 羞怯的发展特点85-86
  • 4.2 羞怯应对的发展特点86-87
  • 4.3 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87-90
  • 4.4 典型的唤起线索90-92
  • 5 研究发现92-9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93-100
  • 1 综合讨论93-98
  • 2 研究结论98
  • 3 研究的创新、局限及展望98-100
  • 参考文献100-106
  • 附录106-110
  • 致谢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清;叶进;陆丽红;;青少年创造方面的自卑心理及其对策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张春光;;青少年“家庭沉默”现象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万美容;叶雷;;21世纪初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流变[J];中国青年研究;2009年04期

4 徐广胜;;从全面发展到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青少年科学发展[J];沧桑;2009年05期

5 赵小云;郭成;;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学业自我的影响[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7期

6 茹静;;浅析视觉文化传播对青少年发展的负效应及其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7 王永智;张冬冬;王宽;高明雪;施丽娜;;宗教信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宗教信仰发展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胡文勇;李慧玲;喻承甫;阮伯夫;;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李改;王斌;马红宇;李敏;;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研究述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1期

10 沈家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发展研究报告——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2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9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3 刘俊彦;;共识与展望:对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的简要总结[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4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黎陆昕;;关于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的探讨——“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讨会纪要[A];青少年事务与政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2)[C];2002年

7 ;后记[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8 安国启;;“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的新突破[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7年优秀论文获奖名单[A];和谐社会建设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10 ;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安全健康[N];光明日报;2002年

2 沈衍;网络时代青少年成长问题探讨[N];常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周庄;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N];徐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萍;市青少年发展研究会成立[N];长白山日报;2010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万勇;德国:监管自律保护青少年[N];法制日报;2012年

6 罗云川;怎样帮助青少年把握网络“双刃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李建华;我省青少年互联网络发展计划启动[N];河南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廖鸿翔 雷宾建 黄新彦;青少年健康上网:防上瘾 勿“乱”看[N];通信信息报;2005年

9 解永孚 作者单位:团市委;开创共青团和青少年事业新局面[N];鞍山日报 ;2006年

10 沈祖芸;上海发布《青少年发展“十一五”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龙丽达;青少年罪错行为分析与矫治对策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芳兵;青少年犯罪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雄;青春期与性[D];上海大学;2006年

5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鹏;亚洲三地未婚青少年性相关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曲淑华;中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常淑敏;青少年暴力犯罪:危险因素与发展资源的作用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菲;城市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社区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卢阳;青少年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洁;青少年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理论架构及其上海演绎[D];复旦大学;2009年

4 高晓龙;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5 闪勇;基于治理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赵赏;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超;蒙汉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跨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林海英;指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网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冯金平;青少年生活管理策略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羞怯、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453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4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