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教师交往中的行为问题_教师行为问题包括_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12 13:15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9 期

2011 年第 11- 12 期 总第 1489 页

·教 育 论 坛·

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
王晓梅

摘 要: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心理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融入和

学 习等方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支持少,家庭功能不健全,以及人格特征方面存 在缺陷。可以对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干预,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流动儿童 心理行为问题 适应

随着改革开放,城乡二元体制壁垒在逐步瓦 解,流动人口在不断增加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 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139 万 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 “单身外出 ”方式逐渐转 变为 “ 举家迁徙 ” , 即流动人口家庭化 。 于是, 流动人口的子女也成为进军城市的一个不断壮大 的群体。他们不同于农村儿童,又有别于城市儿 童,从行为方式到内心都要经历一个起落的过程, 由于家庭背景 、心理素质 、生活条件以及缺乏良 好教育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突出

违纪越轨、过度活动等行为问题[1]。问题行为阻碍 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十分不 利,其严重程度可能是普通的不良行为,也可能 发展为反社会行为 。国内学者起初认为儿童问题 问题行为作为单独的领域进行研究,起步较晚。

人,比 2000 年增加 11700 万人,增长 81.03% 。 行为属于品德研究的范畴,最近十几年以来才将

1. 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1.1 流动儿童焦虑抑郁问题 流动儿童从农村来到城市,环境的不断变化 导致他们不能建立稳定的关系,长期在失落与憧

表现为自卑,焦虑,叛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 憬间徘徊、挣扎,感到孤独 、寂寞、自卑。由于 问题行为 (problem behavior ) 指个体表现出 感觉到社会不平等的存在,自身的身份遭遇到较 的妨碍其社会适应的异常行为。1828 年美国心理 学家维克曼 (E.K Wakeman ) 开始对问题行为展 开研究,此后,问题行为研究一直受到西方学者 多的社会排斥,流动儿童极易对社会产生一定的 反感情绪,有时会对周围的人甚至对社会产生敌 意,最终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 。 Bhugra (2004 )

的关注,Achenbach 把儿童的问题行为分为两类: 的研究发现,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可能导致同一性 内化问题行为与外化问题行为,前者指焦虑 、抑 混 乱 、 焦 虑 和 抑 郁 等 心 理 健 康 问 题 [2]。 胡 进 郁 、 孤僻 、 退缩等情绪问题,后者指攻击反抗 、 ( 2002 ) 参照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儿童孤独量表的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 编号:SKQN1022 )

作者简介:王晓梅,安徽霍邱县人,安徽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209

·教 育 论 坛·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9 期 2011 年第 11- 12 期 总第 1490 页

内容编制了调查问卷,对一所简易小学的三年级 流动儿童在社交焦虑和孤独上存在不同程度的 问题 。 郭良春等研究发现,流动儿童存在着自
[3]

流动儿童和 545 名本地儿童进行了对照研究,结 儿童行为得分的差异接近显著性水平,十二岁男 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但 六岁和十二岁女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与本地同龄 女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10]。 1.3 流动儿童学习问题 研究分析,美国移民儿童教育存在以下几个 问题:一是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问题;二是学校适 应性问题;三是所在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 [11]。 国 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流动儿童入学受户籍的 限制,不能享受当地较好的教育机会,学习环境 很不稳定,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方法、 进度也不同,这样很容易造成知识结构的断层, 将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流动儿童适应的一个重要 的科目上的学习适应性将有所不同 。比如,很多 研究非常关注流动儿童的英语学习,因为大多数 流动儿童的英语基础不如城市儿童好 。对于流动 儿童英语要进行额外的补偿性教育,缩小与城市 儿童的差距 。曾守锤 ( 2010 ) 以流动儿童父母的 社会经济地位 、流动儿童的普通话水平 、转学次 数、朋友个数、留守时间 、流动时间 、所在家庭 孩子的数量、照顾孩子的时间等为预测变量,以 学习成绩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结 果发现经济地位 、普通话水平 、转学次数 、朋友 个数、留守时间、流动时间显著地预测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的学习情况,也发现流动儿童的成绩相 对较差,学生流动越频繁,对他们学习构成的威

和 五 年 级 的 流 动 儿 童 进 行 了 研 究 , 结 果 发 现 , 果发现,六岁男流动儿童的行为问题得分与本地

卑、敏感的心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感较低,感 觉到别人看不起他们,在社交中存在着焦虑[4]。顾 2006 ) 也指出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 维页 ( 现为自卑 、 敏感,内心有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感 、 对立感,被歧视 、 缺乏归属感等 。 在一项研究
[5]

中 , 有超过 50% 的教师认为 , 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 素质比本地学生要差一些,他们在性格上更拘谨 小 心 (28. 77% )、 更 敏 感 (28. 77% )、 更 忧 郁 ( 21. 23% ) 。
[6]

1.2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 最早出现在国际移民研究中,它是指个体和个体 配合,以及相互适应的过程[7]。Neto ( 2002 ) 将移 民儿童的社会适应区分为两个方面 :心理适应和
[8]

“社会融入”是移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从而导致大量学习困难儿童的出现 [12]。 有些研究 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磨合、 衡量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 [13],流动儿童在不同

社会文化适应,前者指的是在新的文化环境下的 心理健康或满意度,后者指的是学习新的社会技 能,处理日常生活难题和有效地完成任务 。郭良 春等认为流动儿童在城市环境中的社会适应,可 以从价值观、学习适应 、社会和生活适应三个维 度进行评估,流动儿童在城市属于弱势群体 、边 缘人群,他们面临着入学难 、升学难,对城市只 是局部的适应[4]。流动儿童被父母带到城市,他们 没什么社会经验,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但在这 生活习惯的改变 、价值观念的变化等问题,这可 能在造成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 。一些研究结 王芳等人 ( 2005 ) 采用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 ( CBCL ) 和 Piers- Harris 儿童自我概念量表对 267 名在简易小学就读的流动儿童进行了研究 ,结果
[9]

迁移的过程中,涉及种种的变化,如角色不同 、 的学习成绩 [10]。 国外研究通过比较流动儿童和非

果发现,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存在一定的困难 。 胁越大[14]。

2. 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社会支持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社会支持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 用度三个度。城市流动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城市非

发现,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总检出率为 25.5% , 其 中 男 生 为 28.8% , 女 生 为 21.5% 。 曾 守 锤 2010 ) 对 4 所招收流动儿童的公办学校取 684 名 ( 210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9 期

2011 年第 11- 12 期 总第 1491 页

·教 育 论 坛·

流动儿童没有明显的差异,,但在支持利用度 、主 观支持上前者明显低于后者 。 大多数学者都认
[15]

大多数的流动家庭生活不稳定,父母每天起早摸 黑、超负荷工作, 无暇顾及孩子,再加上父母文化 烦恼、困惑,忽视孩子在新的特殊环境中独特的心 理感受。一些流动儿童没有机会得到父母的足够 关心,由此可能会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 2.3 人格特征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 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有关 。通过比较不同类 型儿童的人格特质可以发现,打工校流动儿童, 混合校流动儿童,公立校城市儿童三种不同类型 儿童的人格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在掌控感、 乐观和外向性 、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等正性 人格特质上流动儿童表现更少,而在负性人格特 质情绪性上则表现更多 [22]。 万礼修以中学生为被 试,探讨了问题行为与人格的关系,结果表明,神 经质倾向的个体容易产生喝酒或药物成瘾 、破坏 他人物品等问题行为 [23]。 陈美芬采用卡特尔 16pf 对 8~14 岁流动儿童人格进行测量,认为流动儿 童具有缺乏自信 、敏感、自卑、易感情用事 、遇 事忧虑不安、烦恼自扰、抑郁压抑等人格特征[24]。 李晓巍等人 ( 2008 ) 研究结果发现人格的情绪性、 开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内化问题行为, 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题行为;情绪性 、开 放性显著正向预测流动儿童的外化问题行为,宜 人性、谨慎性显著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21]。

为,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 程度普遍偏低,教养方式简单,不屑倾听孩子的 有助于减少个体问题行为的发生 。学校中的师生 关系、同伴交往等因素对学生的偏差行为都有重 要的影响。Chang ( 2003 ) 发现老师的态度可以对 儿童问题行为与同伴接受之间的关系产生明显的 影响,老师的支持和关爱可以减弱攻击 、退缩行 为与同伴接受之间的负向相关 。郭伯良等
[16]

( 2005 ) 在考察班级环境变量对儿童社会行为与学 校适应之间关系的时候,也发现老师支持可以减 弱退缩行为和学校适应之间的负向联系;老师训 诫不仅可以减弱攻击行为与同伴接受之间的负向 关联,并且对退缩行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负向联 系也具有削弱效果;同学关系可以明显地增强儿 童问题行为与学校适应之间的负向联系[17]。 2.2 家庭功能对心理问题行为的影响 问题行为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和 社会原因,而在这复杂的社会原因中,家庭是一 个最重要环境因素 。家庭功能对流动儿童社会适 应的过程及结果都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 现,父母越采用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儿童越有 可能形成问题行为 。 Cumsiell 和 Epstein 的研究
[18]

表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儿童问题行为的产 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Shek 的研究表明,家庭功能
[19]

与儿童的问题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家庭功能不良 的儿童有更多的问题行为[20]。李晓巍等人 ( 2008 ) 以北京市私立打工子弟学校和普通公立学校各 4 所学校中的五 、六年级和初一 、初二年级的学生 作为被试,研究发现家庭功能的亲密度与流动儿 童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显著负向预测内化问 题行为 [21]。 曾守锤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 ) 对公办学校中的流动儿童父母和城市儿童父 母的教养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流动 儿童比城市儿童更少地感受到父亲的情感温暖, 但更多地感受到父亲的惩罚 、严厉;同时,流动 3.1 积极开展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优化流动 儿童感受的来自母亲的情感温暖少于城市儿童, 儿童家庭教育环境 但却比城市儿童感受到母亲更多的拒绝和否认 。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 211 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流动人流人口的参与和 支持,而流动儿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可能出现 更多的压力、抑郁、焦虑、不适应等心理行为问 题,为了减少他们的不良行为,社会各方面应该 充分关注和关心他们,为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提 供有力的支持,采取积极的干预和活动。

3. 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

·教 育 论 坛·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9 期 2011 年第 11- 12 期 总第 1492 页

环境对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长远 认识不够,学校和社会可通过媒体,可开办家长 学校,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宣传科学的家庭 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建立亲子沟通的 技巧和方法,教授家长一些释放压力的策略,积 极营造安全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 3.2 以学校为基地,不断构建和谐的教育教 育环境 学校是流动儿童学习 、建立同伴关系最重要 的场所。学校的环境和特征如何,将对流动儿童 的心理适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一方面,要 对办学条件予以资助,具体包括政府对流动儿童 另一方面学校要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确立 大教育观念,消除歧视和不平等 。鉴于流动儿童 的问题行为筛检率高于非流动儿童,要为流动儿 恐惧 、 自卑 、 孤独等消极心理进行干预 。 另外, 鼓励教师用赏识的眼光来寻找和发现流动儿童身 提升其积极的心理品质 。尽量减少校园环境中的 排斥与歧视,为流动儿童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校 环境。 参考文献: [1] AchenbachTM, McconaughySH, Howell CT. Child/ adolescent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s: Implications of cross informant correlations for situational specificit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7, 101(2): 213- 232 [2] Bhugra, D.Migration and mental health [J]. Acta Psychiatr Scand,2004,109:243- 258. [3] 胡进. 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52- 53 [4]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 212

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 [5] 顾维页 . 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分析与对 策[J].教育研究,2006, ( 1 ):84- 85 [6] 肖克, 冯帮. 流动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 [J].河北教育, 2008,(3): 18- 19. [7] 李明欢.20 世纪西方国际移民理论 [J]. 厦门 大学学报,2000, ( 4 ):12- 18 [8] Neto,F.Social adaptation difficulties of adolescents with immigrant background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2,30 ( 4 ):335- 346. [9] 王芳,吴晓丽,沈玉林等.小学民工子女的自 我 概 念 和 行 为 问 题 [J]. 中 国 校 医 ,2005, (19 ) : [10]曾守锤. 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状况及其 [11]傅林 . 当今美国移民儿童学校教育存在的 6 ):38- 41 问题[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 ( [12]吴锦艳 . 老师眼中的学困生 [J]. 教育研究 , [13] 刘杨,方晓义,张耀方等 . 流动儿童城市 ): 适应标准的研究 [J]. 应用心理学, 2008, 14 (1 [14] U.S.GOVER NMENT ACCOUNTING OFFICE.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Many Change Schools Frequently, Harming their Education [R ]. Washington, D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4, 8- 21. [15]谭千保. 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 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68- 70 [16] ChangL.Variable effects of children’ s’ aggression、 Social withdrawal and prosocial leadership as funct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nd behavior [J]. Child Development,2003(74). [17] 郭伯良,王燕,张雷 . 班级环境变量对儿 童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间关系的影响 [J]. 心理学 [18] 吕勤等.儿童问题行为及其相关父母教养 ): 因 素 研 究 综 述 [J]. 心 理 科 学 , 2003, 26 (1

深刻的。而大多数流动儿童的父母教育能力不足, [J].青年研究,2005, (3):22- 31

加强流动儿童学校的管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345- 347 学校在物力 、 人力 、 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 风险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456- 458

童提供心理健康的服务,针对流动儿童的焦虑 、 2006,(11):90- 92

上的优点,利用流动儿童自身潜在资源和优势, 77- 83.

及 教 育 干 预 [J].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 2002, (11 ): 报,2005,37 ( 2 ):233- 239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6 卷

总第 129 期

2011 年第 11- 12 期 总第 1493 页

·教 育 论 坛·

130- 132 [19] Cumsiell P E, Epstein N B. Family cohesion, family adaptability, social support,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utpatient clinic families [J].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94, 8: 202- 214 [20] Shek Daniel T L.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school adjustment,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tage [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 163(4): 497- 500 [21]李晓巍,邹泓,金灿灿,柯锐 . 流动儿童 的问题行为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J].心理与发 展教育,2008 ( 2 ):54- 59. [22] 王瑞敏 , 邹泓 . 流动儿童的人格特点对主 82- 87 [23] 万礼修.中学生问题行为与人格特征 、教 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D].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教 育科学学院,2002. [24] 陈美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格特征的研

究[J].心理科学,2005,28(6):178- 180 The Study Of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Xiaomei wang Abstract: The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are topics that psychologists are extremely interested in . The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are as follows: anxiety, depression, social adaptation,learning and others;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e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include social support, negative family functions, and mental health,we can intervene the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of migrant children effectively. Key words: migrant children;mental behavior problem;adaptation.

):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deficiencies. To improve the 观 幸 福 感 的 影 响 [J]. 心 理 学 探 新 , 2008 (3

!!!!!!!!!!!!!!!!!!!!!!!!!!!!!!!!!!!!!!!!!!!!!!!!!!!!!!

( 上接第 183 页 ) [7]葛明贵, 佘益兵, 邢彩霞 .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 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学报, 2006,23(1):90- 92: [8]许清鹏, 张建新, 刘甫强 . 中职生学习倦怠状 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 中国行为医学 ,2006,15, (4):367- 369 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 . 心理学报 ,2005,37(5): 632- 636 A Study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Undergraduat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current

undergraduates and get inform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wention of learning burnout. Methods Scal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200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sexes, majors and grades. Results The undergraduates’ life satisfaction level is not high. In terms of gender difference,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factors in life satisfaction and learning burnout. Some factors grades.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earning burnout.Conclusion It is advantageous for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o relieve college students from learning burnout and to increase their life satisfaction degree. Key words: undergraduates; life satisfaction; learning burnout

[9]连榕 , 杨丽娴 , 吴兰花 .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 、 in life satisfaction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13



  本文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2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92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b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