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海铁路与关中城镇发展关系研究(1912~1945)

发布时间:2024-05-21 23:30
  工业革命以后,城镇在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长,与此同时,城镇问题,包括城镇建设、城镇化、城镇经济、城镇文化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我国就兴起了城镇研究的热潮,但大多数研究集中于东南沿海以及长江流域地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中西部地区城镇研究相对薄弱;研究的时段多集中于明清以前,民国时期的研究较少涉及;把城镇与交通、特别是与铁路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却不多。 陇海铁路关中沿线地区是我国历史开发特别悠久、城镇经济曾经很繁荣的地区,这与其当时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密切关系。但是随着交通条件的变化,这些地区的城镇经济先后衰退,逐步成为经济落后的地区。明清时期,由于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区间商品交换的频繁,关中地区的商业也相应的发达起来。但是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缺乏对外联系的铁路干线,公路网络等级也比较低,水运衰落,落后的交通条件限制了该地区城镇的发展,使关中地区城镇的发展潜力不能很好的发挥,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发展缓慢。民国时期陇海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关中沿线地区的交通区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加速了该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鉴于城镇发展的历史继承...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陇海铁路修建以前的关中城镇
    第一节 关中东部城镇
        一、大荔
        二、潼关、渭南
        三、华阴、华县、白水、临潼
    第二节 关中中部城镇
        一、西安
        二、三原、径阳、咸阳
        三、铜川、耀县、富平
    第三节 关中西部城镇
        一、凤翔
        二、宝鸡、兴平、武功、眉县、扶风、岐山、凤县
第三章 陇海铁路与关中城镇的变化
    第一节 陇海铁路的修建
        一、陇海铁路修建始末
        二、陇海铁路在关中的修建
    第二节 城镇规模的变化和等级体系的调整
        一、宝鸡与凤翔规模变化及行政等级的调整
        二、三原的衰落和咸阳的更新
        三、渭南与大荔
    第三节 城镇职能的变化
        一、西安由单一政治职能为主演变为关中甚至西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职能增强
        二、宝鸡:由单一县府驻地演变为功能多样的工业化城市
        三、咸阳商业职能加强,政治地位提高
    第四节 城镇景观和城镇形态的演变
        一、西安
        二、宝鸡
        三、咸阳
    第五节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一、经济区的变化
        二、新兴文化区
        三、新市区的形成
第四章 陇海铁路在关中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节 机器工业的大规模出现是城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二节 城镇人口的增多,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功能的增强是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节 市政建设快速发展,现代生活气息浓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980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80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