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如何介入历史:抗战初期郭沫若的抒情诗学与情感政治

发布时间:2024-06-15 04:50
  "七七"事变之后郭沫若从日本逃归祖国参加抗战,抗战的时代精神让他重新展现出浪漫主义的姿态,并重新激活其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以小说继续"革命加恋爱"、通过话剧"抗战加恋爱"。郭沫若重启的抒情诗学,不止是创造社时期浪漫主义的复归,而是在对话的基础上部分接纳了李初梨、彭康等后期创造社成员的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及同时期国内革命文学的经验,将浪漫情感从此前对革命情感的消费,转向积极的文化政治实践和社会实践,如精神动员和情感动员,这是"抗战建国"时代重要的社会动员力量。郭沫若对抒情诗学及其政治图景的坚持和探索,让中国浪漫主义从"机缘论"转化为兼具个体解放和社会解放双重意涵的文学形式和情感模式,也让"抒情传统"与"史诗传统"从二分走向辩证统一。

【文章页数】:23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浪漫主义”的兴起:郭沫若流亡时期再考察
二从“革命加恋爱”到“抗战加恋爱”
三“在轰炸中来去”的战时浪漫主义
四浪漫如何介入历史



本文编号:3994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94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d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