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以夷制夷”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16 08:57
  “以夷制夷”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对待其它民族和国家的一种政策。到了近代,“夷”义发生了变化,主要指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十九世纪后半期,西方均势结盟思想输入中国,对中国外交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迫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清政府在朝鲜问题上推行了“以夷制夷”策略。 所谓“以夷制夷”策略就是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取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这种策略表现为三种形式,即对朝鲜立约通商的劝导,在朝鲜问题上推行各种联合与抵制活动,以及依靠列强的调停。 “以夷制夷”策略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客观效果也不能一笔抹杀。但是,“以夷制夷”策略是一种消极的策略,具有落后性,甚至反动性,其最终失败是必然的。 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主要论述“以夷制夷”策略的出台问题。其中包括这一策略提出的背景、原因及其最终确立的过程。 第二章论述了清对朝鲜立约通商的劝导。在劝导过程中,清政府由“相机开导”方针逐渐变为“代为主持”。清政府在对朝鲜劝导通商中,虽然尽力地维护了朝鲜的权益,但仍然给朝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论述的...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动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以夷制夷”策略的出台
    2.1 “以夷制夷”策略的提出背景和原因
        2.1.1 “以夷制夷”策略的提出背景
        2.1.2 采用“以夷制夷”策略的原因
    2.2 “以夷制夷”策略的确立
第三章 清对朝鲜立约通商的劝导
    3.1 “劝导通商”策的实施
        3.1.1 李鸿章对朝鲜立约通的劝导
        3.1.2 清政府对朝鲜的继续劝导与朝鲜“决意外交”
        3.1.3 清政府由“相机开导”转为“代为主持”
    3.2 “劝导通商”策的影响
        3.2.1 对中国宗主国地位的挽救
        3.2.2 对朝鲜权益的维护
        3.2.3 对朝鲜的危害
第四章 清在朝鲜问题上的联合与抵制活动
    4.1 近代结盟思想对清政府处理朝鲜问题的影响
    4.2 清对日本侵朝野心的防制
        4.2.1 联俄制日
        4.2.2 联英美制日
    4.3 清对俄国侵朝野心的防制
        4.3.1 联英制俄
        4.3.2 联日制俄
第五章 “以夷制夷”策略的破产
    5.1 “以夷制夷”策略破产的背景
    5.2 清政府依靠列强的调停
        5.2.1 依靠俄国的调停
        5.2.2 依靠英国的调停
第六章 “以夷制夷”策略的评价问题
    6.1 “以夷制夷”策略的积极性
        6.1.1 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6.1.2 其客观效果不能一笔抹杀
    6.2 “以夷制夷”策略的消极性
        6.2.1 “以夷制夷”策略是一种消极的策略
        6.2.2 “以夷制夷”策略具有临时应急性和不连贯性
        6.2.3 “以夷制夷”策略具有落后性,甚至反动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9951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95181.html

上一篇:论辛亥革命前后的程德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