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事件”之“深描”——从一个地方事件看民国时期边疆民族社会的国家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4-06-12 18:52
  1930年康区甘孜县境内大金寺与白利地方因十五户差民归属问题发生纠纷,由于大金寺武装侵入白利以及该寺与西藏政教系统的特殊联系,纠纷升级成川康边防军和西藏驻德格藏军参与其中的武装冲突,在班禅方面意图介入、藏方在康扩张的野心和刘文辉方面对康区势力范围的捍卫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又演变成涉及汉藏关系、边防安定、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等国家政治层面重大问题的事件。地方传统和现代行政两套权力运行机制的错位以及各行动主体视角、视域的差异使康区传统纠纷调解机制在"大白事件"中近乎失效。总体来看,权力碎片化是该地政治、经济和社会呈现出的基本形态。清末的改土归流并未颠覆康北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民国时期有所改变的只是在原有的权力架构之外另套了一层运行并不良好的县乡行政管理体制和军队驻防制度。行政区划、土司和头人辖区、寺院势力范围彼此交错,众多势力盘根错节,它们在资源有限的环境里始终存在竞争关系,为了在竞争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时而异地采取与其他势力争斗或结盟的不同策略。从一个长时段来看,众多势力的彼此竞争与制约维持了社会权力的动态平衡,避免了一家独大局面出现的可能性,从而维持了权力结构的总体稳定。但生于...

【文章页数】:15 页

【文章目录】:
一、“茶杯中的风暴”:作为地方权力网络扭结点的大白纠纷
二、超越地方性:从大白纠纷到“大白事件”
三、调解机制的失效:体制错位和视域局限
结语



本文编号:3993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3993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