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校邠庐抗议》名义新证与校邠庐变迁史——兼证《校邠庐抗议》的成书时间

发布时间:2021-07-28 22:51
  清儒冯桂芬凭借《校邠庐抗议》奠定了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其斋名"校邠庐"与书名"校邠庐抗议"的内涵、寓意也成为学界分析冯氏政治思想的重要依据。但中外学者对此作出的四种解释都是错误的,对校邠庐的诞生始末和《校邠庐抗议》的撰著时间也失于考证,在此基础上对冯氏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所作的推论不可信据。"校邠"本义是"检校《豳诗》",取自清人厉鹗一首隐居诗。冯桂芬化用其意,集中反映了他在经历了仕途的种种坎坷之后厌弃官场,决意归隐著述的思想情结。"抗议"则明用《后汉书》"抗论当世"、暗用《孟子》"位卑言高"两个典故,体现了他身在江湖而心忧社稷的家国情怀和知识分子强烈的使命感。他于1860年春隐居于苏州西南郊光福镇耕渔轩,校邠庐便是耕渔轩中的著书斋,《校邠庐抗议》的大部分内容都撰写于此时此地。之后耕渔轩毁于太平军战火,冯桂芬避难上海。1864年返苏州后重修,仍沿用耕渔轩和校邠庐之名,直到1866年冬举家迁往木渎镇,校邠庐亦随之而迁。 

【文章来源】:史林.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关于“校邠庐抗议”的四家之言
二 “校邠庐抗议”正解
三 校邠庐的来龙去脉与《校邠庐抗议》的成书
    (一)仕途坎坷,归意日浓
    (二)“校邠庐”诞生:邓尉山下,西崦湖畔,耕渔轩中
    (三)校邠庐由光福镇迁往木渎镇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百年冯桂芬研究概述[J]. 傅德华,于翠艳.  史林. 2010(02)
[2]《校邠庐抗议》考[J]. 阎中恒.  江西图书馆学刊. 1991(01)



本文编号:3308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308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