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基于新制度主义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6 04:12
  按照新制度主义的分析,国家是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与秩序,并保护产权以换取税收。因为国家具有强制性、垄断性和规模经济的优势,国家在政治制度变迁中发挥独特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居于新制度主义的这一基本观点,本文探究政治制度变迁与国家的关系。全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政治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国家的“经济人”属性构成了其进行政治制度变迁的基本动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阶级性也构成了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同时,国家所具有的强制性、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性使得国家进行政治制度变迁更易于克服外部性、减少搭便车现象、节约成本、增加收入。第二部分探讨政治制度变迁中国家的作用。宪法秩序发生变化会影响政治制度变迁的需求、可供选择的范围、方向和方式、知识基础和供给能力,以及利益主体参与政治制度变迁的成本和难度。革新意识形态可以克服搭便车问题;降低政治制度变迁的交易成本;协调正式制度变迁与非正式制度变迁。社会科学知识的增加可以扩大政治制度创新的范围。国家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可以将民间或社会的政治制度需求转换为政治制度供给、将个人和团体自发形成的政治制度转换为以法的形式表现出...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政治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
    (一) 国家的“经济人”性质
    (二) 国家具有强制性
    (三) 国家具有阶级性
    (四) 国家具有规模经济
    (五) 国家具有自然垄断性
二、国家在政治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一) 改变宪法秩序
    (二) 革新意识形态
    (三) 提高社会科学知识存量积累
    (四) 推动强制性制度变迁
    (五) 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
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迁中的局限性
    (一) 诺斯“悖论”和统治者的有限理性
    (二) 路径依赖和统治者的偏好
    (三) 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分离
    (四) 意识形态和宪法的约束
    (五) 官僚机构自利性的影响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制度变迁与国家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考察[J]. 何国平.  生产力研究. 2005(05)
[2]政治科学中的新制度主义——当代西方新制度主义政治学述评[J]. 黄新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3]解读政治制度[J]. 徐育苗.  社会主义研究. 2004(02)
[4]利用因特网参政和韩国选举[J]. 郑东奎.  当代韩国. 2004(01)
[5]试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技术创新[J]. 于海涛,王跃涛.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01)
[6]马克思与诺思:制度变迁中国家理论的作用比较[J]. 刘乃辉,李月.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03)
[7]国家与制度变迁: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述评[J]. 梅德平.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2)
[8]国家与制度变迁——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主体作用和局限的分析[J]. 徐国利.  南京社会科学. 2002(11)
[9]制度变迁成本的特征、影响因素和降低成本的路径选择——对中国渐进改革下制度变迁成本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黄新华.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10]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J]. 朱德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本文编号:3479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79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f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