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人性与权力制约

发布时间:2021-11-06 13:00
  本文从人性出发,分析人性与权力之间的恒定联系,认知权力运行的轨迹和方向,提供建议,以图对权力进行制衡。中外政治学家在研究国家的产生、政制的架构过程中,贯穿着对人性的分析和预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人性观蕴涵着对人性的双重理解——政治性和理性;而休谟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自私和有限的慷慨;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审视人性;在中国,“性善论”主宰着自古以来对人性的研究。人在本性上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恶的成分,善与恶的可能性同时潜藏在人性之中。人性中的善使法治、制度成为可能;人性中的恶使法治、制度成为必须。只有把善与恶共同的溶入人性中,才能设计出符合人性的制度,才能降低权力滥用的风险。政治学家依据人性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模式,以不同的视角,提出各自的分权理论,希冀以制衡为手段,使权力在民主的范畴之内运行。本文亦从宪政、公众舆论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对制约权力的途径和方式做一浅析。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关于人性的学说
    1.1 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
        1.1.1 人天生具有政治性
        1.1.2 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
    1.2 休谟的人性理论
        1.2.1 人性的外部预设
        1.2.2 人性的内部预设
    1.3 马克思的人性说
        1.3.1 马克思人性学说的基础——唯物史观
        1.3.2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1.4 中国古代人性思想
        1.4.1 孟轲的性善论
        1.4.2 老子与庄子的自然人性论
        1.4.3 荀子的性恶论
第二章 人性与政制设计
    2.1 亚里士多德的人性学说与政体的选择、权力的分立理论
    2.2 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人性理论与权力制衡
        2.2.1 洛克关于人的学说和分权理论
        2.2.2 孟德斯鸠人性理论及其权力分衡理论
        2.2.3 联邦党人的天使理论与权力制衡理论
第三章 对权力的制约
    3.1 人性具有善恶二元性
    3.2 如何制约权力
        3.2.1 以宪政约束权力
        3.2.2 以舆论制约权力
        3.2.3 市民社会对权力的制约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力的傲慢与人性的扭曲[J]. 李强.  新闻周刊. 2003(25)



本文编号:3479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479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