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治学论文 >

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0 10:56
  本文在学术界第一次对新时期以来颇具影响力的胡绳晚年学术思想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和研究。胡绳晚年处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舞台中心的特殊地位,使他既能全方位地感受到新时期中国思想界的嬗变,又能充分发挥他的学术新思想的影响力。胡绳晚年学术思想上的“回归自我”,是中华民族在新时期的社会历史观变迁的缩影。本文试图立足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愈益明显、世界格局朝多极化发展、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中国改革开放全方位纵深展开的时代大背景,通过深入剖析胡绳晚年学术思想,从一个微观的角度,窥斑见豹式地洞察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变化的轨迹,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 本文力求从新思想对旧观念矫正的视角,在全面准确地理解文献资料的前提下,从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领域,历史地分析和阐释胡绳晚年学术思想。本文从胡绳晚年庞大的学术思想体系中撷取了最能代表其精华的11个论点,重点阐述,并逐个进行评议,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认为: 关于早期社会主义论战。胡绳重新高度评价了梁启超、张东荪等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在肯定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思想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了隐含其中的民粹主义的色彩;...

【文章页数】:14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概述
    三 研究对象的时间和内容界定
    四 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五 基本框架和学术价值
第一章 胡绳晚年关于早期社会主义论战的再评价
    一 对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新评述
    二 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思想的新评述
    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民粹主义思想的来龙去脉
    四 评议
第二章 胡绳晚年关于近代史上的中国国民党的再评价
    一 关于国民党性质的新论断
    二 关于蒋介石的新评价
    三 关于国民党”黄金时代”的新观点
    四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新释
    五 国民党能存在上百年的历史原因
    六 评议
第三章 胡绳晚年论中间势力
    一 新的理论立足点
    二 中间势力的新界定
    三 中间势力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新观点
    四 中间势力分化的新论点
    五 中间势力的作用的新观点
    六 评议
第四章 胡绳晚年论近代史上的中国现代化
    一 关于帝国主义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
    二 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内涵新解
    三 "五四”以后中国发展现代化的前提问题
    四 "现代化范式”中的阶级分析观点和方法
    五 评议
第五章 胡绳晚年论建国后党史的分期
    一 关于建国后党史分期座标的新观点
    二 关于建国后党史小时期分期的观点
    三 评议
第六章 胡绳晚年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一 从总体上,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
    二 如何看待党内存在的阴暗面
    三 如何看待党在1957-1966年间的”左”倾错误
    四 如何看待错误路线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
    五 评议
第七章 胡绳晚年对毛泽东一生两件大事的再评价
    一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时期的毛泽东
    二 如何评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
    三 再评价的结论
    四 评议
第八章 胡绳晚年论革命与改良
    一 对近代以来的农民革命的新评价
    二 对近代以来的改良的新评价
    三 对辛亥革命的新评价
    四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与改良的新观点
    五 评议
第九章 胡绳晚年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 关于民粹主义问题的新观点
    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有双重关系的新观点
    三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优劣的新观点
    四 关于不可能径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解
    五 评议
第十章 胡绳晚年论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 科学技术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 阶级、阶级斗争问题的新观点
    三 关于新时代革命形式的新观点
    四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和建设的科学的统一
    五 评议
第十一章 胡绳晚年论社会主义模式
    一 对斯大林模式的新评价
    二 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再评价
    三 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新评价
    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阐释
    五 评议
余论
    一 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的成就及值得商榷之处
    二 几点研究心得
    三 本研究存在的缺憾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80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engzx/3880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