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故宫旧藏清代雕漆剔彩竹林七贤笔筒

发布时间:2021-11-07 01:05
  <正>雕漆是中国传统漆工艺的一种,以髹漆多层在胎体上形成一定厚度并进行浮雕,按漆色细分常见有剔红、剔黑、剔黄、剔彩。其中有包含一种或两种漆色,以朱漆为主的称剔红,以黑漆为主的称为剔黑,出现三种以上漆色的被称为剔彩。雕漆相传始于唐代,从宋到元代现有实物证明,知其工艺已然成熟,并以明朗大气的艺术风格为世人称颂。明代帝王对剔红的喜爱,并且在风格上接续元朝,成为宫廷漆器的重要品种,然而明初制度中对朱红色使用的限制(1),使得民间更是少有。明中期以后, 

【文章来源】:收藏家. 2020,(1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故宫旧藏清代雕漆剔彩竹林七贤笔筒


清嘉庆款剔红山水人物笔筒

竹林七贤,雕漆


清代雍正时期,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雍正四年:“十三日员外郎海望持出雕漆荔枝盒一件,奉旨,此盒做法甚好,着问家内匠役若做得来照此样做几件,将原样擦磨收拾仍交进,钦此。(于本月二十七日收拾得雕漆荔枝盒一件员外郎海望呈进讫)”(2)。已知目前还没有明确记载雍正时造办处可以做雕漆。乾隆二年,乾隆帝传旨多宝格内的一件红雕漆圆盒让油漆作照做,而后“雕漆盒若漆得时,交牙匠雕刻”,“于乾隆三年一月十五日……旨着将未做完雕漆坯子持进呈览,钦此……(于本年十一月十五日将做得红雕漆盒二件交图拉持去讫)”。(3)由此可得知清乾隆时期,才明确出现了当朝的宫廷雕漆。其实宫廷以外在江南民间,雕漆工艺并没有消失,到乾隆时期就开始逐年增加对江南雕漆匠制作雕漆的要求,宫廷中出现了大量雕漆精品,至此掀起宫廷雕漆在清中期的兴盛。清中期宫廷雕漆多见于剔红、剔彩,少量剔黑,偶见剔黄。器型多种多样,有盒、碗、瓶、炉、文具等,包括家具涉及生活用具方方面面,纹饰题材丰富,龙凤祥瑞、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御制诗文。雕漆风格追求细致精巧,技艺精湛到令后世人惊叹,然而雕琢过剩,缺失了大方清雅的气质。清朝满族人入关,皇家倡导吸收中原汉族文化,乾隆皇帝自幼受中原传统思想的影响。宫廷器物的审美是以皇帝的喜好为中心。在宫廷器物中文具是重要的门类之一,运用各类材质精工细作,漆工艺中雕漆又以剔红为主的雍容以及剔黑为主的肃穆而特色鲜明。在雕漆文具类中造型有文具箱盒、提匣、砚匣、笔、笔架、笔筒等。其中笔筒外形简洁,适于雕漆,装饰题材亦可丰富多彩,在常见题材中的文人故事或者御制诗显然更贴切笔筒的实际功能。圆形笔筒的外壁呈一周环绕,装饰表现类似绘画的手卷,通过转动器物,内容如慢慢卷开的手卷依次展开。在清宫旧藏中有一件清中期剔彩竹林七贤笔筒(图1),高17.8、口径20厘米,制作精良,装饰内容构图丰富且巧妙。以广为流传的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为题材。依次以黄、绿、朱三种漆色层层髹涂,剔刻并保留了大面积的朱漆。笔筒中段剔刻朱漆露出绿漆雕以水锦纹,水纹上留朱并雕荷叶与湖石点缀,以水为界划分出远景、中景、近景,远岸隐约见到连绵起伏的山林,中景竹林郁郁,并有两只悠闲的仙鹤呈琢食状,近景以人物为主。人物是整个装饰中的重要看点,在近景构图中被分为四组人物。从右往左转动看,第一组有一捻须老者立于岸边,旁侧伴有一携琴小童(图2)。不远处,另有两人坐在亭外石上独立成一组,外貌似长者的手展长卷回首与稍年少的那一位交谈品鉴(图3),他们背后一座被树木半遮掩的亭子,成为这件笔筒“画”面的显耀地标,亭子一般是园林的中心位置,亭子也是行走园林中歇脚停留的地方,往往让游人驻足,是“画”中视觉的凝聚点,此处主要人物却坐于亭外,亭内只留有一侍童扫弄香炉,生动有趣。遮蔽亭子的树木成为分隔屏障,越过此树,是第三组人物,有三人分坐石桌两侧正在聚精会神的对弈,采用左右二对一而不是一对一的构图关系,不仅使“画”面细节饱满,还提升了这一处情节的情趣。除了下棋的三人外这一组还有一题壁老人。除了有一小童捧砚外,还另有一小童蹲在角落烹茶并回头观望。以上三组已经把“七贤”凑齐,第四组的“画”面已没有了路面,而是小桥连接两岸,两个小童行走在上面(图4),是出现的人物里最轻松活泼的,前面的背着书匣回着头与后面提着茶壶的小童有说有笑,走到桥的那一头就回到老者和携琴小童的那一处了。到此清代剔彩笔筒的装饰已环绕一周,整个装饰“画”面起伏错落,有高潮,有舒缓,出现的人物在同一时间与空间中,用景物划分,既有连接又有分隔,出现携琴、品鉴、对弈、题壁这些古代文人常见的活动内容,这些也是自宋元以来雕漆人物的常见题材,在这件笔筒中把这些题材汇集到同一个时空“画”面中,而每一处的构图又可以独立成“画”。“七贤”一般为魏晋之际的名士:阮籍、嵇康、山涛、阮咸、刘伶、向秀、王戎。他们之间的友谊和高风的节操被后世人称颂,成为魏晋之风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思想家、作家、音乐家、政治家。相传他们曾汇集于竹林风雅聚会,并被后世文人效仿,就如北宋名人苏轼等组成的“西园雅集”,并用相同或类似的题材出现在绘画以及器物的装饰上。既然七贤在历史中实际存在,那么这件笔筒中所刻人物可以认得吗?一般人物故事作为装饰题材在表现中多是意象,不一定准确对应,如果非要与人物相对,在这件器物上,从专长上分辨,阮籍和嵇康都擅长音律,伴有携琴的那一老者有可能在他俩之中二选一,然而阮籍和阮咸是叔侄,关系最亲密,两人坐在一起品鉴书画也极有可能,但从年龄上看王戎最小,没有胡须的人物中可能有一个是他,总之器物装饰不是故事插图,不一定非要较真,在这里的人物伴随的各种活动也就是文人风雅志趣的标签,装饰使器物从实用提升到审美寓意才是重要的。


本文编号:3480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80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6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