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秦汉战俘处置方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07:03
  秦汉时期战争俘虏的称谓是延续先秦时期的有关称谓并有些许改变。对于战俘的处置方式,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对敌方战俘的处置方式,主要有:罚做奴隶、囚禁、迁徙、用作谈判筹码或获取信息、笼络为官等。二是对被俘回归的战俘处置方式,主要有:依法处置、继续为官。而一些材料显示,秦汉时期杀俘现象依然存在,甚至比较严重,曾出现过大量杀俘及虐杀现象,主要出于祭祀、震慑敌军、战略需要等目的。总体而言,秦汉时期影响战俘处置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军事因素;而是民族因素,主要是华夷观念差异和民族融合的程度;三是战俘的反应;四是获胜方将领的个性特征和处置习惯;五是否被营救。通过研究对于秦汉时期战俘处置的评价,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功利性。任何时期任何战争在对战俘进行处置时,往往都受功利驱动;二、对人的尊重。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在战俘的处置过程中,也多少反应出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尊重;三、民族冲突与融合。四、对战俘价值的肯定。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秦汉战俘的内涵与称谓
    (一)战俘的内涵
        1、“俘”的含义
        2、“孚”与“服”
    (二)秦汉战俘的种种称谓
        1、虏、卤、讯、丑
        2、生口、囚
        3、奴婢、僮
二、战俘的处置方式
    (一)对敌方战俘的处置
        1、罚作奴隶
        2、囚禁
        3、迁徙
        4、用作谈判筹码或获取信息
        5、笼络为官
    (二)对被俘回归人员的处置
        1、依法处罚
        2、继续为官
三、秦汉时期的杀俘行为
    (一)杀俘现象概述
        1、秦的杀俘现象
        2、西汉的杀俘现象
        3、东汉时期的杀俘现象
    (二)杀俘的目的
        1、祭祀
        2、震慑敌军
        3、战略需要
        4、其他
四、影响战俘处置方式的因素
    (一)军事因素
    (二)民族因素
        1、华夷观念差异
        2、民族融合的程度
    (三)俘虏的反应
    (四)获胜方将领的处置习惯
    (五)是否被营救
五、秦汉战俘处置评价
    (一)功利性
    (二)对人的尊重
    (三)民族融合的趋势
    (四)战俘本身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西汉时期匈奴地区的中原将领[J]. 马鑫,尚烨.  阴山学刊. 2015(04)
[2]浅析重首现象与人头崇拜现象的区别[J]. 韦姗杉.  四川文物. 2013(03)
[3]缔造“虎狼之师”——秦人统一战争中杀俘现象分析[J]. 刘冬妮.  沧桑. 2011(06)
[4]《说文解字》中的“俘虏”[J]. 李芸.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12)
[5]从祭祀问卜到诡道权谋——论先秦军事思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J]. 王积建,于洋.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0(02)
[6]论孙子善俘思想的人文价值[J]. 熊梅,姬娜.  军事历史研究. 2010(01)
[7]秦汉三国时期的奴隶——以成都为例[J]. 罗开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8]汉武帝对归汉匈奴的安置及作用[J]. 赵新正.  丝绸之路. 2009(10)
[9]浅析汉文化对匈奴社会的影响[J]. 高昕.  宜宾学院学报. 2008(04)
[10]试论南匈奴内附于汉的原因及其影响[J]. 闵海霞,崔明德.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2)

博士论文
[1]汉代周边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研究[D]. 邹维一.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D]. 阎盛国.复旦大学 2006
[3]匈奴与西汉关系史研究[D]. 王庆宪.内蒙古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春秋时期战俘处置研究[D]. 王晶晶.辽宁大学 2017
[2]秦简所见徒隶问题研究[D]. 张佼.吉林大学 2016
[3]秦汉赎刑论考[D]. 孙艳.东北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813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4813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