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简论中国史前社会自然生态观

发布时间:2017-05-15 14:20

  本文关键词:简论中国史前社会自然生态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学术界关于自然生态观的研究成果极少,已有研究亦多泛泛而谈,很多问题都有待解决。研究中国史前社会自然生态观,涉及到古文献、考古学、民族学、建筑学、史前宗教、宇宙观等相关课题。在此,主要采用二重证据法和文化因素分析法,分析先民怎样在维系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下,去认识生老病死和探天识地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观逐渐形成体系,试图把握史前时期自然生态观在宗教体系下的发展状况,解析史前自然生态观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回顾了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阐释相关概念,并叙述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造就了人化自然,而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生态观念,则打开了人化自然的大门。第二章主要解析在维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先民如何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自然生态观的发展、演变规律。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即:氏族社会(社会组织形态)、农业和家畜的起源与发展、居住形态、生活必需品的发展。第三章主要是以时代为主线,解析不同时空范围内的古文化先民对生与死的认知。先民“事死如事生”,不同时空范围内的古文化先民对“生死”的认知亦不同,我们可通过研究墓葬或与之有关的遗迹甚至是习俗,以获得史前时期先民的“生死观”。第四章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从五个方面解读新石器时代宇宙观,即:“八角星纹”内涵、“天圆地方”观念、猪母题的天文学阐释、漩涡纹的天文学意义、四时与四神。史前宇宙观对当时的祭祀占卜活动、政治文化都有重要影响。第五章将图腾崇拜置于宗教体系之下,但亦注意区别二者的异同,以便更好地解析史前时期宗教体系下的自然生态观的发展演变规律。图腾崇拜与史前宗教信仰的产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前宗教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成为上层人士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上层交流网亦逐渐形成,这为神权的发展及其与政权的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六章着重介绍史前自然生态观的作用与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史前农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手工业取得进步;聚落得到长足发展;先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随着自然生态观的演进,改造自然的技术得以传承,人类终将踏入文明社会,并对后世哲学、天文学产生重要影响。自然界的“环境”与“条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生态问题。伴随着从猿到人的进化历程,人类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他们走出被动适应自然的历史阶段,开启利用与顺应自然的伟大征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附属”关系向与自然协调与适应的阶段迈进,可谓是“制天命而用之”。
【关键词】:史前社会 自然生态观 发展演变 作用与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绪言13-17
  • 一、绪论17-36
  • ( )相关概念阐释17-32
  • 1、自然、自然生态观、史前社会17-23
  • (1) 自然与自然生态观18-19
  • (2) 史前社会19-23
  • 2、神话传说与中国史前社会自然生态观23-32
  • (1) 盘古神话23-25
  • (2) 伏羲女娲神话25-28
  • (3) 十日神话与后羿射日28-30
  • (4) 洪水神话30-32
  • (二) 研究综述32-34
  • 1、直接研究32-33
  • 2、相关研究33-34
  • 3、涉及性研究34
  • (三)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34-36
  • 1、研究目的、意义34-35
  • 2、研究方法35-36
  • 二、史前自然生态观之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6-66
  • (一) 走进氏族社会36-43
  • 1、前氏族公社37-38
  • 2、母系氏族公社38-41
  • 3、父系氏族公社41-43
  • (二) 农业和家畜的起源与发展43-50
  • 1、北方地区粟作农业44-45
  • 2、南方地区稻作农业45-48
  • 3、家畜的驯养48-50
  • (三) 居住形态50-60
  • 1、窑洞式建筑50-53
  • 2、半地穴式建筑与地面建筑53-56
  • 3、干栏式建筑56-60
  • (四) 生活必需品的发展60-66
  • 1、石器60-61
  • 2、陶器61-63
  • 3、骨、角、牙、蚌器63-66
  • 三、史前自然生态观之“死生之事”66-82
  • (一) 旧石器时代66-67
  • (二) 新石器时代早期67
  • (三) 新石器时代中期67-69
  • 1、辽河流域68
  • 2、黄河流域68-69
  • 3、长江流域69
  • 4、华南地区69
  • (四) 新石器时代晚期69-76
  • 1、燕山南北和东北地区70
  • 2、黄河流域70-74
  • 3、长江流域74-76
  • 4、华南地区76
  • (五) 新石器时代末期76-82
  • 1、蒙新地区和辽东半岛76-77
  • 2、黄河流域77-79
  • 3、长江流域79-80
  • 4、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80-82
  • 四、史前自然生态观之宇宙初论82-102
  • (一) 文献所见先秦宇宙观84-85
  • (二) 新石器时代宇宙观85-99
  • 1、“八角星纹”内涵86-89
  • 2、“天圆地方”观念试析89-92
  • 3、猪母题的天文学阐释92-97
  • 4、四时与四神97-99
  • (三) 宇宙观与祭祀、占卜活动99-100
  • (四) 宇宙观与政治文化100-102
  • 五、史前自然生态观之图腾与史前宗教信仰102-137
  • (一) 图腾崇拜102-110
  • 1、图腾崇拜与巫术103-105
  • 2、新石器时代的图腾崇拜105-110
  • (1) 天体和大地崇拜105-106
  • (2) 生殖崇拜106-108
  • (3) 灵魂和祖先崇拜108
  • (4) 龟灵崇拜108-109
  • (5) 动植物崇拜109-110
  • (二) 史前宗教信仰110-137
  • 1、巫术与宗教110-112
  • 2、宗教信仰之祭祀仪式112-124
  • (1) 瘗埋112-113
  • (2) 祭坛与祭坛墓地113-117
  • (3) 其他117-124
  • 3、礼仪性用具124-133
  • (1) 玉质125-131
  • (2) 陶质131-133
  • (3) 其他133
  • 4、史前宗教信仰体系133-137
  • 六、史前自然生念观之作用与影响137-164
  • (一) 史前自然生态观的作用137-158
  • 1、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138-140
  • (1) 农业的发展138-139
  • (2) 动物驯化139-140
  • 2、手工业的进步140-143
  • (1) 陶器140-141
  • (2) 磨制石器和玉器141-142
  • (3) 其他手工业142-143
  • 3、聚落形态的发展与进步143-148
  • (1) 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形态144
  • (2) 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形态144-145
  • (3) 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形态145-147
  • (4) 新石器时代末期聚落形态147-148
  • 4、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48-158
  • (1) 史前文化艺术148-154
  • (2) 原始文字154-156
  • (3) 礼仪制度初步形成156-158
  • (二) 史前自然生态观对后世的影响158-164
  • 1、天文学158-160
  • 2、改造自然的技术传承160-161
  • 3、初级文明社会的演进161-164
  • 参考文献164-178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78-179
  • 致谢179

  本文关键词:简论中国史前社会自然生态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68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