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先秦时期北方食品科技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20:12

  本文关键词:先秦时期北方食品科技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代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品科技作为饮食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其核心之地位、独特之作用,颇值得充分、广泛予以关注。但因长期主要被融入饮食文化的研究之中,其发展是极其缓慢的,虽有一些学者从不同侧面做过零星的、片段性的研究,但至今尚无一部系统的食品科技史面世,甚至在其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一些基本问题尚亟待深入地探讨。先秦时期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段,在此时段传统食品科技结构框架开始定型,从而奠定了传统食品科技的发展基础,使得这个时期的食品科技在食品科技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笔者依据自己本科时的专业基础,按照历史线索,以各个时期的文献资料为依据,主要运用比较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分析与综合研究法,在对食品科技史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食品科技史研究的结构框架,全面系统地廓清了北方先秦(即传统食品科技结构框架运行前)各个时代食品科技发展之状况,勾勒出了其变迁之轨迹,分析了其变迁的主要原因,总结了先秦食品科技的主要特点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全文通过以下几部分进行论述: 绪论此章针对研究中所遇的一些基本问题而设。其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之研究现状简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之界定;论文的创新之处。 原始社会的食品科技农业的产生、人工取火方法的掌握、陶器的发明,不仅在食品科技史上,而且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章通过原始社会的饮食状况(农业产生前、后)、加工技术(初级加工和次级加工)、贮藏(保鲜)方法等几部分进行论述的同时,凸显这三者。 三代(夏、商、周)时期的食品科技此时代始出现了原始的食品科学(调味理论、饮食理论等知识体系),从而使食品科技的结构模式趋于完善。本章先分析此阶段的饮食状况(饮食原料、饮食层次),简析饮食理论,分析加工(初级加工、次级加工)、贮藏技术,后总结此阶段食品科技的进展情况,并对其传承作用做出评价。 春秋战国时期的食品科技此阶段传统食品科技结构模式基本定型。本章简析饮食状况(饮食原料、饮食层次),评介饮食理论,介绍、分析加工技术(初级加工、次
【关键词】:先秦 食品科技 饮食文化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07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食品科技史的研究现状12-15
  • 1.1.1 国内的研究状况12-14
  • 1.1.2 国外的研究状况14-15
  • 1.2 选题的背景15
  • 1.3 研究地域与研究内容的界定15-16
  • 1.3.1 研究地域的界定15-16
  • 1.3.2 研究内容的界定16
  • 1.4 食品科技史研究中一些基本问题之探讨16-18
  • 1.4.1 饮食文化16-17
  • 1.4.2 食品科技的定义17
  • 1.4.3 关于食品科技史结构框架17-18
  • 1.5 食品科技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8-19
  • 1.5.1 研究的目的18
  • 1.5.2 研究的意义18-19
  •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19-21
  • 1.6.1 研究思路19
  • 1.6.2 研究方法19-20
  • 1.6.3 创新之处20-21
  • 第二章 原始社会的食品科技21-34
  • 2.1 饮食状况21-24
  • 2.1.1 野味杂陈—采集渔猎时期原始先民的饮食状况21-22
  • 2.1.2 主、副食出现——原始农业出现后先民的饮食状况22-24
  • 2.2 原始社会的加工技术24-32
  • 2.2.1 初级加工—从原料到食料24-28
  • 2.2.1.1 粮食加工工具大创新24-26
  • 2.2.1.2 粮食加工技术与流传26-27
  • 2.2.1.3 调味品及其加工27-28
  • 2.2.2 次级加工——从食料到食品28-32
  • 2.2.2.1 火的发明及意义28
  • 2.2.2.2 烹饪技术28-31
  • 2.2.2.3 生物技术—酿酒31-32
  • 2.3 粮食的贮藏32
  • 2.3.1 罐藏32
  • 2.3.2 仓藏与窖藏32
  • 2.4 总结32-34
  •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的食品科技34-46
  • 3.1 饮食状况34-37
  • 3.1.1 食物原料34-36
  • 3.1.2 饮食层次出现36-37
  • 3.2 饮食理论37-38
  • 3.2.1 调味理论与烹调理论37-38
  • 3.2.2 饮食卫生38
  • 3.3 三代的加工技术38-42
  • 3.3.1 初级加工——从原粮到食粮38-40
  • 3.3.1.1 粮食加工38-39
  • 3.3.1.2 调味品及其加工39-40
  • 3.3.2 次级加工——从食料到食品40-42
  • 3.3.2.1 食物原料的选择40
  • 3.3.2.2 烹调技术渐增40-41
  • 3.3.2.3 生物技术的应用41-42
  • 3.4 三代时的贮藏技术42-44
  • 3.4.1 粮食的贮藏42-43
  • 3.4.1.1 地上贮藏43
  • 3.4.1.2 地下贮藏43
  • 3.4.2 果蔬贮藏43-44
  • 3.4.2.1 干藏43-44
  • 3.4.2.2 菹藏44
  • 3.4.2.3 冷藏44
  • 3.5 总结44-46
  •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食品科技46-69
  • 4.1 饮食状况46-49
  • 4.1.1 食物原料46-48
  • 4.1.2 粮食定量与餐制的形成48
  • 4.1.3 饮食生活的阶层差异迥48-49
  • 4.2 饮食理论49-52
  • 4.2.1 烹饪理论总论50
  • 4.2.2 五味调和理论50-51
  • 4.2.3 膳食平衡理论51-52
  • 4.2.4 饮食卫生与营养饮食52
  • 4.3 贮藏(保鲜)技术52-59
  • 4.3.1 粮食的保藏52-57
  • 4.3.1.1 粮仓53-55
  • 4.3.1.2 粮食的储藏方式55-57
  • 4.3.2 食品贮藏方法57-59
  • 4.3.2.1 冰藏57-59
  • 4.3.2.2 干藏法59
  • 4.3.2.3 熏藏法59
  • 4.4 加工方法59-67
  • 4.4.1 初级加工——从原粮到食料60-65
  • 4.4.1.1 粮食加工60-61
  • 4.4.1.2 调味料的加工61-65
  • 4.4.2 次级加工——从食料到食品65-67
  • 4.4.2.1 主食的烹饪65
  • 4.4.2.2 稀馔的烹调65-66
  • 4.4.2.3 新烹调方法66
  • 4.4.2.4 生物技术66-67
  • 4.5 总结67-69
  • 第五章 先秦食品科技的现代反思69-80
  • 5.1 先秦食品科技变迁的基本趋势69-71
  • 5.2 先秦食品科技变迁的主要原因71-74
  • 5.3 先秦食品科技的特点及其评价74-80
  • 附表:《史前主要粮食出土情况统计表》80-85
  • 参考文献85-89
  • 致谢89-90
  • 作者简介9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帮云;俞理明;;名实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适应性研究[J];求索;2012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先秦时期北方食品科技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6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386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6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