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国历史论文 >

清代白盐井盐业与市镇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02:09

  本文关键词:清代白盐井盐业与市镇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白盐井,古地名,是汉代以来滇中高原地区著名的井盐生产重地。及至清代,其盐业的繁荣带动和促进了白盐井市镇和文化发展,一度达到鼎盛,成为清代滇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被赞誉为“盐都”。本文以个案研究的范式,以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为主,引入多元的视角,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分三章考察清代白盐井盐业与市镇文化问题,探讨清代边疆地区资源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内在与外延关系。 第一章:首先,考察白盐井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环境条件;其次,在较为广阔的时空内分析清代白盐井的盐井分布沿革、食盐产量和运销空间结构变迁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井盐产销与地方人口变迁的关系;然后,考察白盐井独具特色的盐业生产技术;最后,考查井盐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间盐业生产组织惯制和官方盐务管理体系。 第二章:先就清代以前白盐井地区史地沿革及其盐业开发史做论述,进而探究清代边疆云南社会经济开发与盐业资源开采的时空演变关系;并在前述背景下,探讨资源开发带来的行业聚集效应与白盐井市镇形成的关系;同时,关注市镇中的商业贸易与对外交往问题;基于以上论述,最后考察白盐井是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区位优势,成为滇中地区次级行政中心与经济命脉重镇。 第三章:第一部分对盐井志书中记载的市镇空间文化、空间结构形态和布局作深入细致的考察;第二部分,首先论述清代白盐井的庙学、书院、井学、义学、社学等文化教育承载元素,然后,探讨清末白盐井近现代教育的建立与发展问题,最后关注官方、民间慈善与地方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对充当着行业神和保护神的圣母和卤龙王,土主信仰、外来释道等信仰文化及其文化景观作深入考察;第四部分,探究历史时期白盐井区域环境变迁与井盐业、市镇和文化的互动关系。 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白盐井地区历史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井盐资源的开发奠定了白盐井市镇文化的外延,盐业经济的繁荣孕育了其丰富的内涵,给市镇注入了变现自我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一种典型的盐域文化,这种文化因盐而兴,因盐而败,历经千年的沉淀,彰显出具有明显地域、资源、行业性特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魅力。
【关键词】:清代 白盐井 市镇 井盐业 盐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9;K2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图表目录12-14
  • 绪论14-28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4-16
  • 二、学术研究现状综述16-25
  • 三、本文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25-28
  • 第一章 清代白盐井井盐资源与盐业开发28-77
  • 一、白盐井自然环境与井盐资源形成28-32
  • (一) 自然地理环境28-29
  • 1. 地形与河流28
  • 2. 气候与土地资源28-29
  • (二) 井盐资源的形成29-32
  • 1. 清代滇中盐井地理分布29-30
  • 2. 成盐地质条件30-32
  • 二、盐井地理分布沿革与食盐产量32-42
  • (一) 清代盐井地理分布沿革33-36
  • 1. 区内盐井分布与命名33
  • 2. 区内盐井变迁沿革33-36
  • (二) 清代各时期的井卤与食盐产量分析36-42
  • 1. 各井出卤数与煎盐额数36-38
  • 2. 清代各时期产盐量38-42
  • 三、白盐井食盐运销的空间结构42-59
  • (一) 清代白盐井食盐销售区域与销量43-56
  • 1. 清初康雍年间销售区域与销量44-47
  • 2. 清代乾隆至咸丰初年的销售区域与销量47-54
  • 3. 清末官方的再介入与食盐运销54-56
  • (二) 白盐井食盐产、销与地区人口变迁关系56-59
  • 1. 食盐运销与人口变化56-58
  • 2. 白盐井食盐与销售区内人口变化趋势58-59
  • 四、白盐井地域特色明显的盐业生产技术59-71
  • (一) 盐井位置的选择与技术60-63
  • 1. 陆地盐井60-62
  • 2. 河中沙井62-63
  • (二) 淡水、咸水的分离与汲取技术63-67
  • 1. 地下淡水和咸水的分离64-65
  • 2. 地下淡水和咸水的汲取65-67
  • (三) 制盐流程与技术67-71
  • 1. 卤水提纯——晒卤棚67-68
  • 2. 熬波成盐——“一窝蜂”68-70
  • 3. 成品盐制作——团盐70-71
  • 五、白盐井官方管理与灶户生产组织71-77
  • (一) 官方管理盐务——盐课提举司71-74
  • 1. 清代以前官方管理盐务71-72
  • 2. 清代官方盐务管理72-74
  • (二) 半官半民性质的灶户生产组织惯制——“一百二十户头”74-77
  • 1. “一百二十户头”制74-75
  • 2. 灶户组织与市镇管理75-77
  • 第二章 清代白盐井市镇的形成77-92
  • 一、清代以前白盐井盐业与史地沿革77-83
  • (一) 两汉魏晋盐泉汲卤时期77-79
  • 1. 两汉史料记载中的白盐井77-78
  • 2. 魏晋史料记载中的白盐井78-79
  • (二) 唐宋凿井汲卤时期79-82
  • 1. 唐代史料记载中的白盐井79-81
  • 2. 两宋时期白盐井盐业81-82
  • (三) 元明时期的专职盐务管理机构82-83
  • 1. 元代大理路白盐城榷税官82
  • 2. 明代白盐井盐课提举司82-83
  • 二、清代地区社会经济变革与云南盐业资源开发83-86
  • (一) 清代云南社会经济发展与盐业开发时空演变83-86
  • 1. 清代云南地区社会经济83-84
  • 2. 清代云南井盐开发空间格局与演变84-86
  • 三、资源行业聚集效应与市镇兴起86-90
  • (一) 资源行业聚集效应与市镇人口86-88
  • 1. 资源行业聚集效应与人口汇集86
  • 2. 清代白盐井人口结构与规模86-88
  • (二) 白盐井商业贸易与对外交往88-90
  • 1. 农业资源稀缺的白盐井88
  • 2. 白盐井商业贸易与对外交流88-90
  • 四、市镇区位优势的形成与巩固90-92
  • (一) 市镇区位优势形成90-91
  • 1. 地理环境与食盐运销90
  • 2. 食盐供应与市场区位优势90-91
  • (二) 区位优势的巩固91-92
  • 1. 政府盐务管理改革91
  • 2. 政府强化控制与市场91-92
  • 第三章 白盐井市镇文化建构与变迁92-152
  • 一、基于盐井志记载中的市镇空间结构形态与布局92-109
  • (一) 地理环境与市镇空间结构布局思想93-97
  • 1. “带状”簇群式布局93-95
  • 2. “金城水”式布局95-97
  • (二) 盐井志地图中的山川定位与空间文化97-101
  • 1. 山川构图文化97
  • 2. 井志地图山川定位与空间构图分析97-101
  • (三) 空间结构组成101-109
  • 1. 盐业生产活动与市镇管理101-102
  • 2. 街区布局与街道建设102-103
  • 3. 关隘与井盐缉私103-105
  • 4. 桥梁与市镇交通105-108
  • 5. 坊表和宝塔与市镇建设108-109
  • 二、清代白盐井文化教育109-126
  • (一) 白盐井儒学建筑群110-116
  • 1. 儒学建筑群的形制110-114
  • 2. 庙学建筑的空间布局114-116
  • (二) 清代白盐井文化教育机制116-122
  • 1. 井学116-118
  • 2. 书院118-120
  • 3. 社学120-121
  • 4. 义学121-122
  • (四) 清末白盐井近代教育之发蒙122-124
  • 1. 近代教育的建立122-123
  • 2. 蒙养学堂的建立123-124
  • (五) 地方群体与白盐井文化教育124-126
  • 1. 清代白盐井文化教育与科举124-125
  • 2. 白盐井官绅士灶与慈善教育125-126
  • 三、白盐井盐域社会中的信仰文化与景观126-146
  • (一) 盐神信仰由来与演变127-134
  • 1. 圣母信仰与祭祀127-132
  • 2. 卤龙王信仰132-133
  • 3. 盐神信仰与龙王会133-134
  • (二) 本土信仰与外来信仰的时空演变134-146
  • 1. 土主信仰与地方社会135-140
  • 2. 关帝和真武信仰与水患灾害140-143
  • 3. 释道信仰与市镇文化景观143-145
  • 4. 伊斯兰文化及天主教145-146
  • 四、区域环境变迁对市镇与文化的冲击146-152
  • (一) 自然灾害对市镇和文化的破坏146-150
  • 1.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146-147
  • 2. 灾害与社会变迁147-150
  • (二) 社会动荡与盐业市镇150-152
  • 1. 战乱与社会危机150
  • 2. 战乱对白盐井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150-152
  • 余论152-155
  • 参考文献155-163
  • 后记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凤 ,许儒慧 ,张凌云;云南文庙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创造;2003年11期

2 罗春梅;和晓蓉;;浅析清代云南边疆市镇的发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袁见齐;霍承禹;蔡克勤;;高山深盆的成盐环境——一种新的成盐模式的剖析[J];地质论评;1983年02期

4 张亚祥 ,刘磊;孔庙和学宫的建筑制度[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4期

5 朱霞;盐井与卤龙王:诺邓盐井的技术知识与民间信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朱霞;;私盐、国家垄断与民间权力——以云南诺邓井的私盐问题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李晓斌;清代云南汉族移民迁徙模式的转变及其对云南开发进程与文化交流的影响[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8 霍红伟;;清代地方官学的调整与新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徐建平;文正祥;;清代云南盐业法律制度与工商市镇的形成和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12期

10 马兴东;;云南古代的城乡集市[J];经济问题探索;198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清代白盐井盐业与市镇文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hongguolishiwenhua/43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