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宗教论文 >

六祖惠能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9-10 15:30

  本文关键词:六祖惠能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惠能 心性 意境 空灵


【摘要】: 六祖惠能所创立的南宗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作为古老的东方智慧,在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本文将从美学视角尝试着解读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拟分别从六祖惠能悟道经历、思想风范、顿悟美学及其学说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几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六祖惠能的生平及思想风范。惠能本人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特殊人物,其史迹、思想非常奇特。他作为中国禅宗的真正创建者,以“自性是佛”为宗旨,提倡直接简易的顿悟法门,建立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禅宗理论。所以本章试图从其生平谈起,以便得到一个较为真实的六祖形状。同时能够了解六祖惠能“自性是佛”、“顿悟成佛”的思想风范。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六祖惠能的美学思想。将从六祖惠能“心性”美学本体论和“顿悟”美学方法论两方面来展开论述。惠能“心性”论的立足点在“自心”,人修养成佛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不依靠其他外力,只能是自性自度,只在“自性”当下一念之悟。这样,惠能就把具有本体意义的“心性”变成了现实中活泼的人心。由此,惠能“心性”论美学思想的鲜明特色就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命超越的关注。在方法论上,惠能主张“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这种被称为顿悟的方法呈现出非逻辑性、自悟性等特点,与审美思维相通,并对禅宗的美学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惠能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产生的重要影响。他的“心性论”强调个体的“心”对外物的决定作用,使中国的审美意识更加的内倾化、心灵化;他的“顿悟说”强调非逻辑的直觉式思维,让人体验到具有丰富内涵的象外之意,这些都对意境理论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惠能美学还融摄空有,展现了一种人与世界浑然一体的苍茫境界,影响所及便是后世文人对“空灵”之美和以禅入诗的极力追求。
【关键词】:惠能 心性 意境 空灵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948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英文摘要3-7
  • 引言7-8
  • 第一章 六祖惠能生平及思想风范8-14
  • 第一节 六祖惠能一生不凡的经历8-11
  • 第二节 六祖惠能的思想风范11-14
  • 一、自性是佛,自性还须自度11-12
  • 二、顿悟成佛说12-14
  • 第二章 六祖惠能禅宗的美学思想14-24
  • 第一节 “识心见性”——禅宗思想的美学本体论14-19
  • 一、心性本体论的内涵14-15
  • 二、心性本体的特征15-17
  • (一) 心性本自清净15-16
  • (二)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16-17
  • 三、禅宗“心性”本体论的美学价值17-19
  • (一) 追求超越的生命美学17-18
  • (二) 追求超越的自由精神18-19
  • 第二节 “直指人心”——禅宗思想的美学方法论19-24
  • 一、“悟”的内涵20-21
  • 二、悟的特征及美学意义21-24
  • 第三章 六祖惠能禅宗美学思想对文学艺术的影响24-33
  • 第一节 心性学说与意境追求24-26
  • 第二节 禅境之空与空灵之美的形成26-28
  • 第三节 以禅入诗与诗禅合一28-33
  • 结语33-35
  • 参考文献35-37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清单37-38
  • 致谢38-3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倩;;浅析禅宗中的美学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郝桂莲;;“禅”释“反对阐释”[J];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3 周甲辰;;游:中国式的审美沉醉[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周保平;略论禅“悟”与艺术直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张晶晶;;禅宗伦理与安身立命[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玉用;一种尝试抑或真正的对话——禅与后现代思潮之比较研究[J];晋阳学刊;2003年05期

7 蒋栋元;梵汉文化的合璧——试析汉语佛教成语的一个构成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安雷;;略论安谧诗歌所体现的禅意[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栗伟;;禅宗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理论观察;2010年06期

10 朱志先;;略论佛教的生死观[J];理论月刊;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朱贻强;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傅松雪;美在生成:时间美学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欧宗启;印度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古代文论的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王欣;20世纪60年代禅佛教在美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9年

7 魏建中;圆悟克勤禅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寇旭华;从个体与异化社会的二元对立到超越对立[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娟;王蒙微型小说语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倩;禅宗美学思想超越价值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李慧;论禅宗心性论[D];郑州大学;2011年

5 黄奕佳;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刘玉霞;道济诗文考证及其佛教形象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方媛;川端康成的《雪国》与日本的佛禅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葛琛辉;论佛道对儒家的狡黠[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秀丽;空,有容乃大[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文玲;论诗性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5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825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e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