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含亲水辅助基团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扩散渗析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7 13:43
  随着人民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尤其是湿法冶金、电镀、造纸、印染等传统工业产生的大量废水,酸/碱性大、盐浓度高,直接排放不仅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威胁,也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目前,在众多的处理方法中,以离子交换膜为基础的扩散渗析(DD),由于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易于工业化等优点,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酸碱回收技术之一。然而,由于高通量、高选择性与稳定性扩散渗析离子交换膜的缺乏,DD的发展和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开发制备出高性能的扩散渗析膜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扩散渗析膜制备中抑制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传递的思路不同,本文从降低DD过程中H+/OH-传质阻力的角度进行立意,通过引入亲水辅助基团,调整聚合物的微相分离,以及相应的交联策略,制备了一系列具有离子传输通道的高性能DD离子交换膜,并详细地探究了辅助传质基团、离子传输通道等与DD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以期实现在较低IEC的情况下DD通量、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同步提高,进而解决目前扩散渗析膜制备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催化原位交联...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含亲水辅助基团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扩散渗析性能研究


图1.1扩散渗析酸回收三相膜理论模型示意图M??与上不同,三相膜理论则认为膜可以分为三相,即疏水的聚合物主链相、活??性区相(离子交换基团及与之对应的反离子)以及他们中间的间隙区相,如图1.1??

示意图,回收过程,阴离子,体系


?第一章绪论???CEM??二??^?I?vd)???^―??^??_??NaOH+Na2WO,料液?NaOH回收液??CEM:阳离子交换脱??图丨.2阳离子交换膜DD碱回收过程原理图(以NaOH+Na2W〇4体系为例)??图丨.2是阳离子交换膜DD碱回收过程原理图(以NaOH+?Na2\V04体系为??例),阳膜两侧分别为Na0H+Na2W04料液和纯水。在以浓度差为驱动力的情况??下,根据hopping机制和离子交换膜的特异选择性,Na+会优先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达回收液侧,而0H?和W042?由于电荷排斥效应而无法通过;根据dragging??机制,由于溶液需要保持电中性的缘故,荷电和水合半径较小OH?的会伴随着钠??离子快速迁移到纯水侧,而W042?由于其本身荷电量高、水合半径大的原因,扩??散速率较慢,且承受来自膜基体更高的静电排斥和孔径筛分效应而很难通过,从??而实现了碱和盐的分离回收[44]。??AEM??m?t?^??m?+??s.?一^一"??藝—,?-?馨??m?+??HCl+FeCl2料液?HCI回收液??AEM:阳离f?交换膜??图1.3阴离子交换膜DD酸回收过程示意图(以HC丨+FeC丨2体系为例)??图1.3为阴离子交换膜DD酸回收过程原理图(以HCl+FeCh体系为例)。??6??

趋势图,扩散渗析,检索词,数据来源


程类似,根据hopping机制,氯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膜的??静电吸引下会优先快速通过,而H+和Fe2+由于静电排斥的原因则无法透过膜。??同时,由于溶液电中性的需要,根据dragging机制,H+会伴随氯离子向水侧迁??移,而Fe2+由于水合半径大、荷电量高,在扩散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膜基体更大的??电荷排斥与孔径筛分效应而很难通过,从而实现酸和盐的分离和回收|45]。??1.2.3扩散渗析的发展趋势??自上世纪中期世界上首台扩散渗析装置问世以来,DD的发展与应用便呈现??出蓬勃之势。从图1.4中文献的发表情况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扩散渗析技术的研宄呈现出逐年递增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能耗低、无污染的扩散渗析技术更是备受关注。近20??年公开发表的研宄论文数量几乎与之前总和相当,尤其是阴离子交换膜扩散渗析??技术发展最为迅速,并实现了一定的工业化应用[37,46],这主要得益于阴离子交换??膜的快速发展与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相比而言,关于阳离子交换膜扩散渗析的??研宄报道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高性能扩散渗析阳离子交换膜的欠缺所导致的。??由于OH?相对H+具有较大水合半径,迁移速率较慢,这就要求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应具备较高的0H?扩散系数。同时,强碱性的环境又使得膜必须具备较高的??耐碱性能才能达到实际应用的标准,然而目前大多数商用或待开发阳离子交换膜??均以高分子材料为基体,长时间的运行会使其稳定性和选择性面临巨大挑战[47],??这也是目前制约碱式扩散渗析发展的关键因素。??1400?-?j??丨’?...M?diffusio门?dialysis?p??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abric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PVA/PAN composite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crosslinked by PMDA for wastewater desalination[J]. Rui Zhang,Xiaoying Xu,Bing Cao,Pei Li.  Petroleum Science. 2018(01)
[2]PVA/nano-TiO2杂化膜的制备与碱回收性能研究[J]. 姚兰忠,李雪云,苗继斌,钱家盛,夏茹,杨斌.  膜科学与技术. 2016(01)
[3]碱性水解/芬顿氧化/好氧工艺处理农药生产废水[J]. 孙长顺,徐军礼,程乐富,孙鹏飞,林琳,王丽香.  中国给水排水. 2015(08)
[4]Fenton试剂氧化—原水调节出水pH法预处理碱性印染废水[J]. 崔家琪,林旭龙,汪晓军.  化工环保. 2012(05)
[5]印染废水烟气脱硫技术[J]. 秦晓武.  能源研究与利用. 2009(02)
[6]离子交换膜的重大国家需求和创新研究[J]. 徐铜文.  膜科学与技术. 2008(05)
[7]酸回收的扩散渗析技术及其发展现状[J]. 付丹,徐静.  污染防治技术. 2008(01)
[8]扩散渗析法回收工业酸性废液的研究进展[J]. 徐铜文.  水处理技术. 2004(02)
[9]电去离子(EDI)过程处理电镀废水的研究进展[J]. 管山,王建友,王世昌.  化工进展. 2003(08)
[10]电渗析中的膜垢膜污染的防止与清洗[J]. 陈平.  膜科学与技术. 2000(01)



本文编号:3481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481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