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碑学思潮研究(1814-1911)

发布时间:2020-11-06 02:27
   本文以“艺术思潮”的研究方法和结构体例,对晚清碑学兴起的学术背景、逻辑起点和分期、理论观念、主要书法流派、代表书家以及碑学思潮的意义,进行了概括性的爬梳和阐释。力求对复杂多变、波澜壮阔的晚清碑学思潮,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晚清碑学思潮的研究,揭示晚清碑学思潮对现代书法艺术观念的启导意义。 尽管碑学思潮兴起有着复杂的综合性社会因素,比如时代更迭的社会环境,学术风气的转变与现代思想的启蒙,金石碑版文字资料的不断发掘和新发现,等等这一切,对晚清碑学思潮的兴起和推动都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碑学兴起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书法艺术自身发展的逻辑结果。因此本文在论述碑学思潮兴起的学术背景时,重点放在帖学危机这一艺术因素方面。对金石学的推动、清初学术思想的转变等因素,只是作为碑学思潮的学术背景作简单的介绍。 从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南帖北碑论》开始,到包世臣、康有为完成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再到碑学书法创作播为风气,晚清碑学思潮不仅涉及书法史观、书法理论的重新构建,而且带来清末民初书法创作从技法到观念的巨大转变。梁启超先生将晚明至清末三百年的学术史,概括为“以复古求解放”的历史。晚清碑学思潮也具有同样的学术特征,在“尊碑抑帖”的复古倾向的表征背后,其本质的学术诉求是师古变法,师古求新,是对新的书法艺术规范的现代探寻。作为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书法除了艺术形式本身的审美价值,还承载着传播道统思想的文化功能和传递文字信息的功用性质。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必然要从体系内部来完成。书法史上的历次创变,都是以追踪溯源的“复古”方式来展开。从这样一种意义上说,晚清碑学思潮“尊碑抑帖”的复古倾向,既与“以复古求解放”的清代学术背景有关,也反映了书法艺术独特的发展演进规律。 尽管随着清朝帝制灭亡和照相印刷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晚清碑学继续发展的前提已经消解,但其作为探寻书法新的书法规范的艺术革新意义并没有随之终结。本文从书法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重点阐释了碑学作为一种“观念结构”的形成及其核心观点,并指出,作为一种探寻新的书法规范的艺术思潮,晚清碑学对当代书法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J292.1;K248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课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碑学”释义的分歧和碑学思潮的分期
    第一节 “碑学”“帖学”术语释义
    第二节 清代碑学思潮的逻辑起点和分期
第二章 帖学的危机——碑学兴起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帖学大统的确立
        一 书法传统的传承模式
        二 帖学书风的形成
    第二节 从帖学变革走向对魏晋古法的追寻
    第三节 赵、董笼罩下的清代帖学
第三章 碑学的启蒙与开端
    第一节 艺术风尚的转变与篆隶复兴
        一 艺术趣味的转变
        二 篆隶复兴
    第二节 邓石如对碑学的示范意义
    第三节 阮元的“碑帖论”与碑学兴起
        一 “二王”之外有书——阮元“碑帖论”的主要观点
        二 碑学的宣言——阮元“碑帖论”的历史意义
第四章 包世臣对碑学的推动
    第一节 “逆入平出”“画截中实”的笔法主张
    第二节 “九宫”“气满”的结字章法观
    第三节 理论与书法实践的矛盾性
第五章 康有为对碑学理论的发展和总结
    第一节 “入缵大统”的碑学史观
    第二节 对阮元、包世臣碑学观的发展与完善
    第三节 “新理异态”——康有为的形学观
第六章 碑学风气下的晚清书法创作
    第一节 复古通变的碑帖融合书派
    第二节 走向极端的北碑书派
    第三节 吴昌硕对金文书法的推动
结语 以复古求解放——晚清碑学思潮的意义
    一 取法观念的革命
    二 寻求新的规范——晚清碑学对当代书法的启导意义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沃兴华;;论康有为的尊魏卑唐思想[J];书法之友;1997年04期

2 潘良桢;;康有为与沈曾植[J];书法之友;1997年04期

3 张金梁;;六朝神韵在斯翁——浅论康有为的书法艺术[J];书法之友;1997年04期

4 肖振鸣;;鲁迅与民国书法[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07期

5 钱松;;关于何绍基若干史料的辨正[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2期

6 强英良;;鲁迅藏碑拓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6年05期

7 钱君匋;;赵之谦的艺术成就[J];文物;1978年09期

8 梅墨生;从《万木草堂藏画目》看康有为书法之所“变”[J];文艺研究;1998年05期

9 白砥;;碑帖融合——赵之谦、沈曾植、陆维钊书法之比较[J];新美术;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松;何绍基年谱长编及书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72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72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