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0-11-12 00:15
   白蛇传传说是中华民族著名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是为数不多的“古今发展一直健旺的民间故事类型”①。白蛇传因其广大的受众群体,悠久的传承历史,广袤的传播范围被赞誉为民间文学“经典”。“经典”的建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经典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工业社会日趋进发,农耕文明加速现代转型的历史语境下,白蛇传传说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和“经典地位”的现象,是个值得追寻的问题。这里,笔者主要从经典的“实在本体”、“关系本体”及其经典的“当代承继”三方面来探讨白蛇传作为“经典”的建构,并结合传说所承载的具体文化意义来对传说的“经典化”作出相应的文化阐释,以期能为当下的民间传说传承提供“借鉴”与“参考信息”。 文章首先从“文学经典”概念着手,集各家所长,提出自我对“文学经典”概念与经典特征的认识。继而,由“文学经典”具化到“民间文学经典”。对白蛇传的“民间文学”经典定位进行相应分析,从学理角度佐证其“经典”的地位。 本文根据白蛇传传说演变发展、传播传承过程中所依凭的传播媒介对之进行不同阶段的划分与阐释,指出白蛇传口头叙事主要以民间传说白蛇传和民间歌谣白蛇传的形式活跃在民众生活当中。口头叙事是白蛇传叙事的起点,也是其能提升至经典的“根本”。书面叙事白蛇传在口头叙事的基础上,以民间“本事”为依托的文人叙事。其中通俗文学的介入使得传说的情节日渐曲折动人,人物形象逐渐饱满圆润;精英文学的介入则使传说具备更多的时代特征和思辨色彩。两者的融合使得传说逐步朝着“关风化”和“雅化升格”的方向发展。影视作品白蛇传是以白蛇传为原型,对白蛇传传说进行的“现代化”和“影视化”处理。这一演绎模式适应了当代人的娱乐需求,稳固了白蛇传的“经典”地位。网络叙事白蛇传虽然兴起较晚,但影响巨大。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虚拟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白蛇传“民间性”的回归。网络小说、论坛、续书、漫画、恶搞等较为“现代”的形式被运用到白蛇传的传播传承当中,深化、扩展了传说的代际传承模式。 传说承载的文化精神,昭示的文化品格是其“经典化”的精髓和动力。白蛇传传说以异类婚恋的故事形态隐喻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理想追求。传说中的“人妖恋”深刻展现了人类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度思考,并以具象化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对自由、对平等、对婚恋、对狂欢等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经典的建构生成必然与其艺术路径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白蛇传晋升“经典”的原因之一:在于对白娘子、许仙、小青、法海等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透过这些典型人物形象可见其背后所展现的人们的悲喜与爱憎。之二:在于传说的叙事结构,白蛇传传说采用了民间常用的二元对立结构:“设禁”与“违禁”;“善”与“恶”;“强”与“弱”等对立结构。这些对立几乎贯穿了白蛇传发展的各个阶段。之三:在于传说的叙事角度,白蛇传传说充分体现了原型叙事,“小传统”叙事与“大传统”叙事结合的“互动”叙事。三者彼此借鉴,合力推动,最终实现了“三位一体”构造下的“经典”。 毋容置疑,白蛇传的经典化与其间杰出的创作者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创作主体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其中较为优秀的代表作,成为传说演变发展、传播传承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在整个白蛇传流变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冯梦龙在白蛇传的演变发展中起到了串联成篇、“节点”转换和使传说趋向“世俗化”的作用。黄图珌和方成培乃白蛇传戏剧的奠基人。其中黄图珌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白蛇传艺术形式的转化及其“宿缘”和“情太痴”两大主题的引入与挖掘上。与黄图珌相比,方成培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白娘子这一形象的美化上,方成培通过增设“端阳”、“盗草”、“夜话”、“塔圆”等回目,几乎褪却了白蛇身上所有的妖性。鲁迅和田汉的最大贡献是将白蛇传这一古老传说,拉进了“革命抗争”的话语体系,为白蛇传传说注入了“反抗”主题。《新白》剧组和《青蛇》剧组则是两种当下不同的书写范式,前者是对理想和谐生活的想象性表述,后者是对传统男权话语体系的反击,以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男性,开创了白蛇传现代情欲书写模式。 伴随接受美学的兴起,文学作品的接受者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就白蛇传来说,接受者不仅在传说的传播传承中发挥着重大功用,在传说意义的生成与建构上,也具有重要功能。他们甚至可以左右白蛇传的发展方向。更为重要的是,白蛇传中存在“创作接受同体”的现象。即此时此地的接受者,可以成为彼时彼地的讲述者、书写者。更甚者,作为接受者中的少数人可能成为传说的“发现人”,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社会地位、学术威望、个人魅力等促进白蛇传的“经典化”进程。 在世界范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影响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如火如茶地展开。2006年白蛇传传说经江苏镇江、浙江杭州两地联合申报,成功登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此,一来提升了白蛇传的知名度;二来进一步扩大了传说的影响,于潜移默化间促进了传说的传播传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白蛇传的“当下”意义与价值具体体现在“文化精神”、“历史存在”、“物质财富存在”等几个方面。对于白蛇传经典延续,政府、民众和产业等相关层面已做出了具体努力。政府以行政律令、法律法规的形式在“大层面”上引导社会舆论、规范社会行为,并在必要时对需要支持的项目提供相应经济支持;民众以“自发”“行为叙事”和“自觉”组织等形式维系传说的传承;产业则以经济收益为动力,将这一古老传说与现代科技手段紧密结合,使之再度融入民众生活。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传播传承过程中,白蛇传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影响。白蛇传的“经典地位”是各种力量相互博弈、角逐的结果。可以说,白蛇传的“经典化”是民间文学、通俗文学、精英文学——“三位一体”合力建构的结果;是民间话语、主流话语、甚至宗教话语等各种社会力量相互渗透的结局;是白蛇传以“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品格采纳各种演绎方式与包容各种书写范式的成果。 同时,作为文化原型,白蛇传“还有旺盛的生命力,它还没有被定型,它还等待着有创造力的颠覆者,从颠覆《白蛇传》,解构《白蛇传》为传统原型找到新活力”;作为民众生活实践的组成部分,它还有“与民同在”的亲和力,亦然活跃在民众生活当中,继续演变发展、传播传承;作为文化资源,它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和品格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与转化,实现其由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于经济效益的生成中实现传说的保护传承。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I207.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资料来源、方法与重难点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第三节 相关研究述评
        一、关于白蛇传的研究述评
        二、关于“经典”的研究
    第四节 主要理论和术语的说明
        一、运用的理论
        二、关键术语界定
第一章 经典的意义:文学经典及其经典化
    第一节 经典及其经典化
        一、阐释“经典”
        二、“经典化”
    第二节 文学经典的特征
        一、实在本体之“经典”
        二、关系本体之“经典”
    第三节 白蛇传之为民间文学经典
        一、民间文学经典
        二、白蛇传作为民间文学经典的特征
    小结 经典与民间文学经典解读
第二章 经典的叙事:白蛇传的历史形态
    第一节 口头叙事经典及形成
        一、白蛇传传说
        二、白蛇传歌谣
    第二节 书面叙事经典及形成
        一、书面叙事中的通俗文学
        二、书面文学中的精英文学
    第三节 表演形态经典及形成
        一、戏剧白蛇传
        二、其他表演形式的白蛇传
    第四节 影视叙事经典及形成
        一、影视改编的必然性
        二、改编方式
        三、影视作品中的音乐
    第五节 网络叙事经典及形成
        一、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特征
        二、网络白蛇传的类型
        三、网络白蛇传的传承特征
    小结 白蛇传历史形态解读
第三章 经典的品格:白蛇传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婚恋与人性自由的追求
        一、婚恋与人性
        二、平等意识
        三、狂欢意识
    第二节 异类婚的想象与神秘性
        一、“异类婚”界定及结构
        二、异类婚产生原因
        三、异类婚表现形式
    第三节 生命价值与文化意义
        一、生存意识的表达
        二、对“情”与“理”的思索
        三、对“自我”的思索
    小结 白蛇传文化品格解读
第四章 经典的建构:白蛇传的艺术路径
    第一节 经典人物形象
        一、白娘子
        二、青蛇
        三、许仙
        四、法海
    第二节 经典结构
        一、二元对立结构
        二、单线式、三段式
        三、封闭式团圆结局
    第三节 多维叙事
        一、原型叙事
        二、“小传统”叙事
        三、“大传统”叙事
    小结 白蛇传艺术路径解读
第五章 经典的塑造:白蛇传的创作主体
    第一节 冯梦龙:白蛇传的完善和“节点”转换者
        一、完善成篇
        二、“节点”转换
        三、“世俗化”回归
    第二节 黄图秘与方成培:白蛇传戏曲的奠基人
        一、黄图珌《雷峰塔》传奇
        二、方成培《雷峰塔》传奇
    第三节 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与田汉的京剧《白蛇传》
        一、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
        二、田汉京剧本《白蛇传》
    第四节 《新白娘子传奇》剧组与《青蛇》剧组
        一、《新白娘子传奇》剧组
        二、《青蛇》剧组
    小结 白蛇传创作主体解读
第六章 经典的接受者:白蛇传的承续力量
    第一节 接受者
        一、口承叙事的接受者
        二、传统媒介视阈下的接受者
    第二节 接受者对经典化的推动
        一、方向的“引导者”
        二、“发现人”的推介
    小结 白蛇传接受主体功用解读
第七章 经典的承续:白蛇传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白蛇传经典的当代意义
        一、作为“文化精神”的存在
        二、作为“历史”的存在
        三、作为物质财富的存在
    第二节 白蛇传经典当代承继
        一、政府层面
        二、民间层面
        三、产业层面
    小结 白蛇传的当代价值与传承解读
结语 经典的永恒:民间经典与文化重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以白蛇传为原型的影视改编作品
    附录二:白蛇传相关文学作品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军;白蛇传故事在中日两国的嬗变[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唐霞;;试析白蛇传故事的民俗文化内涵[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娟;;白蛇传[J];新语文学习.小学低年级;2006年Z2期

4 黄晓鋆;;“白蛇传”故事的白蛇形象演变研究——兼论白素贞身份变化的一种可能解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7期

5 秦文军;;试论白娘子形象与蛇图腾崇拜的关系[J];魅力中国;2008年21期

6 王宁;;论白蛇故事演变中蕴含的情感寄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4期

7 袁益梅;;白蛇传故事溯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刘晓嘉;;试论白蛇传的流变[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4期

9 朱大可;;白蛇传:蛇爱的不能承受之重[J];飞.奇幻世界;2006年11期

10 王永恩;;色戒·情理·对抗——从题材的演变看“白蛇故事”主题的变迁及意义[J];戏曲艺术;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斌;“白蛇传”的现代诠释[D];苏州大学;2010年

3 余红艳;景观生产与景观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宝奎;“白蛇传”故事在不同文体传播中的形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丽;白蛇传故事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耘;白蛇传故事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菲;论白蛇传的神话重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许靖淼;李锐《人间》与白蛇传的重述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袁益梅;方成培《雷峰塔》传奇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文艺乔;神话的新世纪重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8 吴嘉俐;“白蛇传”传说中的形象塑造与中国现当代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徐晨;“白蛇”故事的现代传播[D];辽宁大学;2015年

10 王旗;“白蛇传”的跨媒介改写[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9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rwkxbs/2879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